夏季釣魚小技巧及注意事項,轉發給你身邊的釣魚人看看吧

凡是會釣魚的人,對餌料的選擇、配製非常考究,也是較難掌握的問題。炎熱的夏天釣魚在餌料方面要求更高。下面是的夏季釣魚技巧及注意事項資料,共3249字,分為三個部分:

夏季釣魚技巧、夏季釣魚的注意事項、夏季釣魚想要收穫好的技巧,預計于都10分鐘,歡迎閱讀。

夏季釣魚小技巧及注意事項,轉發給你身邊的釣魚人看看吧

夏季釣魚技巧

1、釣晴,不釣悶雨

因為一般夏季在晴天的時候,氣壓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這時候如果來點微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魚兒容易上鉤。

但是如果我們感覺到天氣是非常悶熱的,感覺像是要下雨的時候,就不要在外出垂釣了,因為這會兒雖然魚兒都在水面上但是不容易開口咬食。

2、釣早晚,不釣中午

夏季的早晚天氣是很適合垂釣的,因為這個時候的氣溫相對於其他的時間段是比較低的,顯得涼爽一點。

此時,魚兒食慾旺盛,四處覓食,更容易咬鉤,上魚率會高些,所以一般夏天選擇釣魚就釣一個早(上午9點前)一個晚(下午5點後)。

而中午時光正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這時候人都會開空調避暑的,魚兒也會遊入深水涼爽處或水草下、樹蔭下,對進食已無興趣。魚不進食所以上鉤的魚必定寥寥無幾。

3、釣素,不釣葷餌

俗話說“三分釣、七分餌”,“春葷夏素”。夏季用餌也比較講究。一般主要用素餌,比如飯粒、米粒、麥粒、麵糰、紅薯、玉米粉以及配方餌等,甚至還看到有文章介紹用水果糖咬碎後伴糠釣鯽的,上魚率很高。

一般不建議用葷性餌料,如蚯蚓等,但是對於鯽魚等吃口較粗的或者是肉食類的猛魚,如桂魚、鮰魚等也還是可以用葷餌。

4、釣流,不釣靜水

一般夏天由於溫度高,靜水池塘,塘面較小的水中含氧量低,而流動的水面相對氧氣含量高些,魚兒就較為活躍,易開口。

5、釣蔭,不釣陽

夏天的樹蔭下,水溫相對要低些,而且魚兒怕光,在樹蔭的遮掩下,光線柔和,魚兒會感到安全舒適更容易上魚。

由於樹蔭的緣故,所以起魚時,儘可能用魚抄,別甩杆時讓魚線纏在樹枝上。另外還要當心在樹蔭下打雷時,被雷擊,這一點千萬要注意。

夏季釣魚的注意事項

一、預防觸電傷害

碳纖製作的釣竿是良導體,頭頂的高壓線對垂釣者來說很危險。在釣魚的過程中切記要預防觸電傷害。注意選購說明書上註明防止觸電、防止雷擊的魚竿。

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外出垂釣,如果遇到雷擊,魚竿成了引雷針,後果會很嚴重。

夏季釣魚小技巧及注意事項,轉發給你身邊的釣魚人看看吧

二、小心魚鉤危險

取魚摘鉤時,外露的魚鉤很容易鉤到人的手上。正確的做法是先將魚牢牢地按在地上,使魚動彈不了,再摘魚鉤。

三、避免海釣傷害

船釣、磯釣,一定要穿好救生衣,以防不測。另外,在磯釣的時候,不僅要穿上磯釣專用釘子鞋,還要結伴同行,不可單獨行動,以防發生意外時不能互相援救。

一般認為較為安全的陸磯並不保險,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海磯時波浪容易通過,但是陸磯不能,在這種情況之下,海水不斷上漲,左右上漲的海水經常從陸磯後邊包抄過來,對垂釣者造成很大威脅。

一旦遇上風浪、海嘯,必須沉著冷靜,要有計劃、有準備地撤退到安全地帶。

四、要遵守安全警示

認清禁止垂釣標誌,選擇安全垂釣地點。不宜在斜坡峭壁及軟底不穩定的危險釣位垂釣,儘量不要將垂釣地點選在半坡上,避免前傾滑落水庫。

選擇土質堅硬的地點,防止泡水后土質鬆軟形成塌方。行走時注意腳下地面,防止土地溼滑掉入水中。

五、預防兒童傷害

釣具要遠離兒童,或者在兒童拿取不到的地方妥善保存。

釣魚屬於長時間戶外活動,期間垂釣者注意力過於集中,會忽視兒童安全,造成兒童落水事故,所以垂釣過程中如果攜帶兒童,一定要關注兒童人身安全。

六、野外釣魚注意防蛇

蛇是變溫動物,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份是蛇傷發病高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

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如果遇到蛇,它不向你主動進攻,千萬不要驚擾它,尤其不要振動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來救援。

當在野外被蛇咬後,應立即服用蛇藥片,並將解蛇毒藥粉塗抹在傷口周圍,並迅速就近醫治。

夏季釣魚小技巧及注意事項,轉發給你身邊的釣魚人看看吧

夏季釣魚想要收穫好的技巧

一、棄釣中午選釣早晚

有關資料表明:適宜魚類生存的水溫為25℃左右,低於1O℃或高於30℃,魚兒就厭食或停止攝食。

釣諺有云:“早釣太陽紅,晚釣雞進籠;寧釣早晚一刻,不釣中午半日。”是因為早晨氣溫多在20℃-26℃,水溫在22℃~30℃,正是魚兒生存的最佳水溫。夏天的魚兒,一天有兩次攝食高峰,即“日出前後進餐,日落前後耍歡”這就顯示出,釣魚也有“一日之計在於晨”的良機。當朝霞染紅天際,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之時,魚兒開始活躍,連續吞食;到了9時以後,日光強烈,魚兒已飽腹,水溫一般高出30℃,魚兒無食慾,會本能地到深水區域棲息避暑;太陽西斜,傍晚水溫下降,魚兒又敏感地游到淺水近岸活動,故有釣魚人把“早上釣黎明,晚上釣黃昏”作為釣之秘訣。抓住早晚這兩個黃金時段,選擇近岸淺水投竿下鉤,魚兒釣得多,人也不疲勞。

中午時段,水溫過高,魚不滯留淺水區,早已游到深水區域納涼消暑去了,故有“神仙難釣午時魚”之說。與此同時,中午氣溫過高,人在烈日下揚竿下鉤,極易中暑損害身體。

二、棄釣草叢選釣明水

“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這是因為水草是魚類生活中的最好場所。但任何事物,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魚兒出於生長的需要,就不會長期靜守巢穴。在我們垂釣過程中,常能發現魚兒並不是整天守在水草中,會四處遊弋尋食。由此看來,就不能單憑著“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的釣諺行事,必須變換釣法,尋找無遮無擋的明水區域下鉤。因為盛夏水草已長得十分茂盛,把水面覆蓋得嚴嚴實實,不但不能起光合作用,還要向水中與魚爭奪氧氣,水草中的魚兒以及其他水生動物,都會游到草叢,以外的明水區域尋食;同時,夏,天多風雨,水面隨風而動,可增加水中氧氣,明水區域顯得氧量充足。故此,盛夏期間,應選擇在明水區域和有水草的外緣打窩下鉤,才有頗豐的釣獲。

夏季釣魚小技巧及注意事項,轉發給你身邊的釣魚人看看吧

三、棄釣雨前釣雨後

魚在水中,生活依賴於氧,成長賴於食物。夏天多雷雨,每當雷雨襲來之前的一兩天,天氣悶熱、氣壓低下、水中溶氧量稀少,魚兒身感煩躁不安,一般會浮上水面嚼水,吸取氧氣賴以維持生命,無心戀食,再好吃的餌料送到魚兒嘴邊,也不會開口吞食,很難釣到魚。

然而,每當雷陣雨下過之後,情況截然不同,水環境起了明顯的變化:氣壓升高,上下水層對流、互動,水溫降低,溶氧量增多;與此同時,岸上的昆蟲以及其他魚兒可食之物,被雨水沖刷流入水中,成為魚兒喜食佳餚。更重要的是水體中增添了活水,水溫適宜,水中含氧量充足,此時魚兒活躍,胃口大開,四處遊弋尋食,有了飢不擇食的勢頭,故有“大雨過後好釣魚”的釣諺。

四、棄釣靜水選釣流水

盛夏烈日高照,水面的蒸汽量大,靜水中由於水分蒸發量加大,而水溫升高,含氧量相對減少,水質變得稠厚,很不適宜魚兒生活棲息。同時靜水中的浮游生物繁殖過快,水色變綠或褐色,氧氣稀薄,甚至嚴重缺氧,魚兒也早就敏感地出遊,尋找適合自身生活棲息場所,避人新水區域棲身安居,故此釣魚人也要和魚兒一樣尋找緩流水域下鉤。

魚類本來就有趨溫、趨餌、趨氧和自身安全的習性。流水處,天然食物豐富,水中氧量充足,魚類生活條件優越,魚兒喜歡在流水處棲息、尋食。另外,魚類本能就有逆水而遊的習慣,經常是成群結隊逆水而上,穿梭尋食。魚隨水而動,一般而言,水流處水質清新、食物豐富、溶氧量充足、水溫適宜,魚兒活躍。所以在水流處兩側附近,選擇水流速緩慢的水草旁、亂石處拋竿下鉤,定能取得好成績。

“釣魚不釣風,十釣九落空”盛夏釣魚尤其需要風。有風不僅使釣獲豐厚,釣魚人也身感清涼舒適。盛夏烈日炎炎,加之風平浪靜,地面和水錶的溫度升高,水中的氧氣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越來越稀少,造成魚兒不適,乃至浮頭嚼水,生命垂危,無心攝食。然而,有風吹拂,就能改變炎熱天氣的沉悶,就能把水錶層的熱量,排吹到空氣中,使水溫相對降低;風吹浪起,把空氣中氧氣溶解於水中,激起魚兒遊弋活動,提高食慾,激發其攝食慾望。由於水面被吹得浪起,造成水下回流,適宜於魚兒溺水遊竄的習性。加之風浪拍打的水聲,掩蓋了岸邊的噪聲,使魚兒大膽地尋食咬鉤,故釣風對提高釣獲率有大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