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首詩過度標籤化的「凌霄花」

被一首詩過度標籤化的“凌霄花”

早起看到凌霄花的照片,立刻就想到了那首著名的詩: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

舒婷的這首《致橡樹》影響了太多太多的人,詩人通過似人化的方式表達自己獨立、平等的愛情觀,從中我們能看到詩人的思想以及情懷。

借物抒情本是人的天性,雖花不因我們的讚美而怒放,也不因我們的貶低而調零,它們只是安然地隨四季流轉而開合,但我們卻忍不住要借它們來表達心聲。一句話,它們不需要我們,但我們卻離不開它們。

誰更灑脫自在?

凌霄花很不幸的成了一個反面教材(這個不幸也是我們強加給它的,它並沒覺得自己不幸),它成了依附、寄身、高攀他人的虛榮女人的代言花。

以致於我們都忘了或者根本不願意去進一步瞭解,凌霄花的花語是:敬佩、聲譽,寓意著慈母之愛。

其實這些對凌霄花來說也都不重要。

被一首詩過度標籤化的“凌霄花”

若真要借凌霄花來說事兒,我倒是跟舒婷有不同的看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不依靠其他人、不借助他人的力量而存在,哪怕再獨立的人。

我們都在借他人之力讓自己綻放,我們皆站在前人肩上生根發芽。我們彼此依靠,共同成長。

誰敢說,我可以獨立的活在這個世上?

我們需要摘清依靠和寄生的概念。

依靠不等於自己不努力。就如登山需要藉助同伴、各種工具的幫助一樣,因為有這些助力,我們才能順著這股力量往更高處攀援,但前提是我們自己得努力,如若不然,有再好的助力在身邊,也是枉然。

而凌霄花,它借力的結果是枝繁葉茂,繁花似錦,綻放了自己,愉悅了他人(雖它無此意)。有何不可?

而寄生是放棄自己的努力,完全將生命的主動權交給他者,依靠別人的施捨來餵養自己的狀態。

我們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就正如關於凌霄花,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舒婷的只是其中一種。

這裡沒有誰對誰錯的評判。花無語,任由世人胡說。

被一首詩過度標籤化的“凌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