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單子打出來竟是保險單,你怎麼看?

近日,@鄒平1978的媳婦到惠民縣農業銀行辦理定期存款,但是辦理完後給的單子上卻是保險單!之前銀行工作人員並沒有說要辦理保險,卻將三萬元給辦理成了一款理財險!費了很大的周折才將保險退了,市民發微博提醒注意!

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單子打出來竟是保險單,你怎麼看?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身上也發生過,14年那會我的父親就去郵政儲蓄存錢,後來因為家裡有事急用錢才知道存的竟然是保單,而且距離保單到期還有兩年退保損失太大隻能繼續存著。而且我也是山東惠民的。。。其實我做這個也是希望讓更多人真正瞭解保險,不要因為個別情況就認為保險是騙人的,自己懂保險才能最保險!

毫無疑問,這是銀行逐利性的行為。銀行利用存款人對金融產品和金融風險的認識不足,又往往對銀行比較信任,而屢屢突破職業規範底線,將存款和保險“捆綁銷售”,並像惠民這家銀行一般不對存款人進行告知和提醒,將受益留給自己,風險轉嫁他人。可以說,這是銀行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薄弱,加上監管力量不嚴,而導致的內外勾結、坑蒙拐騙、欺上瞞下的亂象。

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單子打出來竟是保險單,你怎麼看?

如何防範購買銀保產品銷售誤導風險

信息瞭解很重要,認真評估免上當

在購買銀行產品時,消費者有權利要求銀行提供相關的銷售文件,銀行應該充分揭示代銷產品存在的風險,而且消費者還是要逐一簽字確認銷售文件的。大家一定要理性對待銷售推薦行為,在抄寫風險提示及簽字確認前要仔細閱讀產品銷售文件,瞭解產品的類型及期限、所屬機構、保障責任、風險情況、繳費情況等重要的信息,認真評估產品是不是符合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千萬不要盲目簽字確認。在銷售過程中如果遇到強制搭售、勸誘誤導或虛假誇大等不當的推薦行為,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而且大家有權拒絕購買或進行投訴舉報。

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單子打出來竟是保險單,你怎麼看?

那麼,在購買銀保產品時,究竟會遇到哪些銷售誤導行為呢?

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時,打著儲蓄存款、銀行理財、基金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幌子,沒有如實向消費者說明自己推薦的產品其實是保險產品。

誇大宣傳保險公司的股東情況、經營狀況以及過往經營成果、或對保險產品的不確定利益承諾保證收益等,沒有如實向保險消費者說明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等保單利益的不確定性。

與保險合同相關的重要信息沒有如實向保險消費者說明,比如隱瞞保險產品的除外責任,提前退保可能產生的損失,費用扣除情況,猶豫期的起算時間、期間以及享有的權利等。

友情提醒

根據相關規定,商業銀行銷售人員應遵循相關監管要求並具有代銷業務相應資格,銷售人員相關信息及其銷售資格應當在專區內進行公示,除本行工作人員外,禁止其他人員在營業場所開展營銷活動。建議保險消費者根據專區內公示信息,判斷銷售人員是否為銀行工作人員及其是否具備代銷保險業務相應資格。若銷售人員不符合上述條件,保險消費者應拒絕購買,並可根據公示的諮詢舉報電話進行舉報。

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單子打出來竟是保險單,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