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這是流傳在自貢這個川南小鎮的一句話。
1979年,一支石油開採小分隊在大山鋪開山炸石,這一炸,讓這座被大自然隱秘了約1億6千萬年之久的恐龍化石寶庫終見天日,大量珍貴化石暴露出來。橫七豎八的恐龍化石俯拾皆是,像秋收時農民從地裡挖出的一地紅薯。
舉世震驚。
只是,當年的發掘人員沒有誰能想到,幾十年後,自貢人用另一種無曾料想的方式,在世界各地,讓這些已經消逝億萬年的古生物霸主實現了“復活”。
這個方法,甚至超越了川菜佔領地球的速度。
恐龍“復活”
1996年,20出頭的郭其洪開始與恐龍結緣,帶他入門的,是一位從電業局走出來的技術員——孫傳倫。
1979年自貢恐龍化石的大量問世震驚了學界,當時的國防科工委向自貢捐資10萬元人民幣,恐龍博物館修建工作啟動。
博物館籌建期間,原本在電業局工作的孫傳倫被調去參與建設工作。1年多的博物館建設工作結束後,回到原崗位的孫傳倫萌生了做仿真恐龍模型的想法。
1980年年初,在孫傳倫在和電業局燈組同事們手裡,第一個恐龍模型完工——這是一個長約25釐米的迷你機械恐龍,能夠基於導向線行走併發出聲音。製作這個小模型,孫傳倫和他的同事整整用了1個多月時間。
模型在當年的自貢燈會上亮相,這個新來的小恐龍一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燈會結束,孫傳倫就向領導提出專門做恐龍模型的想法,希望把恐龍打造成自貢燈會的特色。
這之後,恐龍模型開發在電業局正式立項,此後10餘年每一年的燈會,恐龍模型都在不斷長大,外形更逼真,傳動更靈活。1990年,恐龍模型還隨燈會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了新加坡展覽。
此後,孫傳倫帶著幾個小徒弟創辦了摯友科技,10幾個人在電業局旁邊租了兩間屋子,開始自己創業研發仿真恐龍。後來自貢仿真恐龍製作者們的“黃埔軍校”就此誕生——郭其洪就來自這裡。
走出自貢
距離郭其洪的“恐龍”走向世界那一刻已經過去十年了。
2008年,當郭其洪的公司第一次被朋友發佈到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時,他沒想到,10年後,全球近90%的仿真恐龍竟都來自這個叫自貢的地方。
1996年,從外地打工的郭其洪進入摯友科技學做仿真恐龍。經過了幾年的發展,那時的摯友科技做出的恐龍模型不管是在傳動和外皮技術上都有了長足突破,做出的恐龍模型更逼真,製作週期也較原來縮短1半以上。
但技術解決了,產品銷路卻仍然是擺在公司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從創辦一直到2000年,摯友科技的主要收入都來自於展覽,2、3個銷售業務員揹著宣傳資料全國遊走,去跟各大公園、博物館談合作。穩定的時候,一年下來要做10幾場展覽。但是到2000年左右,展覽市場明顯萎縮,新的市場機會成了決定公司存亡的關鍵。
2004年,摯友科技決定轉型,不再從事仿真恐龍製作。轉型後,從摯友科技走出來的一批仿真恐龍製作師傅紛紛獨立出來單獨創業。但業務模式上,雖然各家公司的業務員們仍舊不停奔波於中國的大江南北,苦心推銷,卻始終沒有突破。
轉折發生在2007年。這一年,郭其洪的自貢亙古龍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亙古龍騰)正式成立,創立初,郭其洪就把目光定向了海外。
在全國各地到處奔走的幾年裡,郭其洪認識了菲律賓外貿商人Darlito de Guzman(下簡稱Darlito),公司成立後,郭其洪請Darlito幫忙代銷,有豐富外貿經驗的Darlito馬上就把郭其洪的企業掛上了阿里巴巴國際站。
那實在是一個應該被記錄的點擊——自此自貢的仿真恐龍有了一個向國外採購商展示的窗口,亙古龍騰也成了當地第一家“觸網”的仿真恐龍企業,自貢恐龍開始通過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快速走向世界。
線上第一個客戶來自美國,開始量並不大。美國客戶之後,2009年,通過線上來的幾個波蘭客戶一次訂走了6、70只恐龍模型。第二年,幾個波蘭客戶又再次復購。單這幾個客戶一年的成交,就給郭其洪帶來了100多萬美金的收入,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生意風生水起,郭其洪風頭一時無兩,引來其他人紛紛效仿,更多自貢恐龍企業開始“上網”,“找馬雲去!”。
10年過去了,現在,僅郭其洪一家的恐龍就已經賣到了全球60幾個國家,其中海外訂單大多來自線上。在全球6億多的仿真恐龍市場裡,有近90%都來自自貢,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只仿真恐龍從這裡走向世界。
商業之外的恐龍和人
從70多歲的孫傳倫到正值不惑之年的郭其洪,從恐龍化石第一次被發現到現在的“恐龍之鄉”,商業鏈條之下游走的,是自貢人對恐龍的深切情感和對恐龍文化的熱愛。
恐龍文化到底是什麼?不同人眼裡,看法也不盡相同。
在博物館講解員看來,恐龍世界有弱肉強食的生存定律,也有團隊合作下的寡不敵眾,還有古生物之間共生共榮的自然法則。
龍晨時代的鄭魏也曾是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現在的他開了一家作坊,主要幫各大科技館和展覽館生產恐龍骨架。在他眼裡,恐龍是生物進化史上的過客,但更是對人類的警示。“去掉尾椎,很多蜥腳類恐龍的脊椎骨數量跟人類是一樣的,原蜥腳類恐龍如祿豐龍的手指趾骨就是5根,跟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的。”
恰恰是這樣的敬畏,在恐龍模型的製作上,就更容不得馬虎。不管是在郭其洪的亙古龍騰還是在鄭魏的龍晨時代,他們都有長期合作的專家顧問,尤其對進入博物館的模型,細到恐龍的指甲、牙齒、睫毛都要有科學依據。
在龍晨時代一個半成品的聚盜龍旁邊,幾張圖紙攤開在桌子上,一張圖紙的恐龍前爪上,還有清晰的紅色標註。這是80多歲的古生物專家給鄭魏返回的修改意見,意見指出,聚盜龍前爪的羽毛結合應該是從食指開始,而不是中指。
鄭魏的龍晨時代裡有個私藏的寶庫,近到自貢本地的天府峨眉龍、遠到大英博物館的1:1比例的角龍骨骼,幾十只珍貴的恐龍骨架陳列在此。這是工人們的“樣本庫”。
在幾十只暗褐色的恐龍骨架之外,一個白色的人體骨骼赫然擺放在角落。據鄭魏介紹,在很多的博物館,恐龍骨架之外同時會放一具人體骨骼做對照。對比動輒幾十米的仿真恐龍骨架,人體骨骼顯得弱小無比,但人體骨骼的白色異常扎眼。
地球從古生物時代到現在的人類,化石成為古生物在這個星球的唯一印記。在自貢,很多人正儘可能的讓每一種恐龍恢復其本來的樣子,並把成果帶給世界。
20多年以前,剛起步的摯友科技每次外出展覽,有一樣東西跟展出的恐龍模型一樣重要——幾十塊介紹恐龍知識的展板。
“剛開始沒有噴繪,我們的展板都是找人手繪的油畫,但是展示總免不了風吹雨淋,展板壞的很快。直到後來有了噴繪技術,再做展板才容易多了。”孫傳倫的女兒孫帆回憶道。
閱讀更多 談資懂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