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到底能不能吃「發物」?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人還不知道何為“發物”。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卻是很多爺爺奶奶甚至爸爸媽媽口中的高頻詞彙啊!

發物,在民間的定義中,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

其實,無論是在現代醫學和中國傳統醫學中,都沒有發物的說法,很多事物被稱之為發物,除了“錯誤的經驗”和“無中生有”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原因。

1、過敏

生病了到底能不能吃“發物”?

很多海鮮類的食物被定義為發物,主要原因就是它們容易引起過敏。

過敏是一種與個人體質關係極大的病理生理反應,但是,不能因為有人吃海鮮過敏,就謠傳得病的人都不能吃海鮮。對於很多吃海鮮不過敏的人來說,只要吃的魚蝦經過高溫烹煮,都可以放心食用;對於術後患者來說,魚蝦也不會引起傷口不癒合,相反,它們因為富含蛋白質,還是很好的營養來源呢。

2、高糖

生病了到底能不能吃“發物”?

荔枝、龍眼,這些甜甜的高糖水果,也經常被說是發物。

但其實,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只要適量食用,不會對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至於那些說吃了荔枝會口腔潰瘍的人,主要是因為,這些水果中含有的糖分,是口腔中細菌良好的養分,吃了荔枝沒有及時漱口給了細菌一個繁殖的機會,它們因此得逞。如果恰巧正在生病的人吃了荔枝,就會加大口腔和身體中的細菌吸收糖分,導致疾病加重的情況出現。

所以,喜歡吃荔枝沒關係,控制好量就沒事啦!荔枝好吃,可不要貪多哦!

3、辛辣

生病了到底能不能吃“發物”?

說到這個辛辣食物,相信所有人都會在生病期間忌食辣椒、花椒、韭菜、大蒜、姜等具有辛辣味道的食物。

的確,辣椒這些辛辣食物,確實會刺激到一些患者,引起疾病的加重,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生病的人都禁吃辣椒。對於患有消化不良的病人來說,低劑量的辣椒素可以對病情起到改善的作用。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特殊情況,生活中沒有絕對忌口的“發物”。更重要的是,生病了我們還要適當的多進食。尤其是一些手術患者,更需要適量的提高蛋白質的攝入,來滿足創傷修復的需要。但是,如果是患有慢性病比如肝硬化、腎衰的患者,高蛋白飲食會加重肝腎負擔,建議選擇低蛋白的飲食。

別再盲目相信所謂的發物了,任何謠言的存在也許有它盛傳的原因,但是隻有聰明的人才會在謠言中脫離出來探尋它們的本質,然後不被謠言所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