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第一次創業的艱辛,盈利不足以交付房租,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1992年,還在大學任教的馬雲接到了一些外貿企業的翻譯訂單,他看到了這裡的商機,就創立了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機構——海博翻譯社,海博翻譯社的主要員工,除了馬雲和他的創業夥伴之外,主要由一些退休的英語老師兼職來做。

仍然是全職教師的馬雲平時要在學校給學生們上課,只有在課餘時間他才有空打理這個翻譯社。於是,在課餘時間,馬雲四處活動,儘可能接更多的翻譯業務。

然而,這個新成立的翻譯機構並沒有迅速為市場所接受。雖然很多場合都需要翻譯,精通英語的人也確實有限,但這畢竟是杭州第一家翻譯機構,精明的商人是不願為不瞭解的公司買單的。因此,成立之初的海博翻譯社經營舉步維艱。成立後的第一個月,海博的全部收入為700元,而當時僅一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馬雲:第一次創業的艱辛,盈利不足以交付房租,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這時候,周圍好心的同事、朋友又開始勸馬雲“回頭是岸”了。有人說:“馬雲,你真是犯傻了,安安穩穩地當大學老師多好,瞎折騰什麼啊?”也有人譏諷和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更要命的是,當初一起合夥創辦翻譯社的幾個朋友這時也開始動搖了,他們甚至開始考慮讓翻譯社趁早“關門大吉”了。

馬雲卻偏不信這個邪,在內心深處,有一種信念在召喚他,那是一種無比強烈的內心吶喊:一定要繼續做下去,一定不能放棄,一定能熬過去,光明一定會來臨的…

為了繼續生存下去,馬雲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就在那大熱天裡,他一個人揹著個大麻袋出發,從杭州跑到義烏、廣州,四處批些小工藝品、小禮品,再一個人氣喘吁吁地揹回杭州……

混在一群小商販中間,沒人能看得出,眼前這個頭髮凌亂、瘦弱的年輕“小老闆”,竟然是一名堂堂的大學教師,一位優秀的青年教師。

就這樣,在馬雲的一手操勞和打理下,原本以接翻譯業務為主的海博翻譯社,一夜之間竟變成了“海博雜貨店”:從鮮花到禮品,從襪子到內衣,但凡稍微能有些利潤的小商品,馬雲通通揹回來賣。

馬雲:第一次創業的艱辛,盈利不足以交付房租,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一個堂堂的大學教師,就這樣做起了“倒爺”。

馬雲:第一次創業的艱辛,盈利不足以交付房租,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