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部發生大規模動亂,你怎麼看?

深度軍備

這只不過是美國的示威遊行而已,使用大規模動亂來形容確實有點過。美國憲法賦予公民有表達自己言論的自由,在美國示威遊行猶如家常便飯,會經常發生。比如,美國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會有人舉行示威抗議,美國發動貿易戰會有人示威抗議,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會有人示威抗議,美國實行骨肉分離的移民政策會有人示威抗議,可以說在美國示威抗議無處不在,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這說明美國憲法賦予公民言論自由權,對政府的監督權,公民如果不滿政府出臺的政策,可以走上大街去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美國的示威遊行是比較有秩序的,並不像阿拉伯國家爆發示威遊行會發生大規模的打砸搶等暴力犯罪活動,這又說明什麼問題?

這說明,美國公民通過這種合法的抗議示威活動只是表達自己對政府的不同意見,算是向政府施壓,但是抗議示威者都是在遵守法律的條件下進行的,他們並不想因為自己的示威抗議會給國家造成不安定因素或麻煩。

當然,本次美國一下子有近百個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不是偶然的,這背後有民主黨藉機打擊特朗普的暗中推動。因為美國還有4個月將進行中期選舉,是兩個黨派爭奪國會席位的關鍵時刻。美國國會主要負責制定法律並監督總統行使權力。如果總統所在的政黨能夠在國會佔據多數席位,那麼將使得白宮能夠更加方便地實施各項政策;而如果另外一個政黨佔據了國會的多數席位,那麼總統在行使權力時將面臨很大的牽制。

而美國民主黨正好可以藉助“骨肉分離”事件大做文章,引起民眾對特朗普政策的不滿,轉而支持民主黨。如果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奪得多數國會席位,那麼就可以有效牽制特朗普,打擊共和黨勢力。

所以,對於美國經常發生的示威活動沒必要大驚小怪的,這只不過是美國民眾在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已,當然如果有人添油加醋,聲勢會浩大一些,但是離爆發大規模動亂還差的遠。


銘蘇先生

美國內部發生大規模動亂?這個問題我稍後再“看”,我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隔三差五就有民眾遊行示威和長期處於靜默狀態的穩定局面,哪一個更安全?


伊朗大規模示威遊行

我們拿伊朗的遊行示威活動和美國的“大規模動亂”作一下比較!

用外部的視角來觀察,伊朗社會很少發生民眾的遊行示威活動,波瀾不驚的平靜與穩定,幾十年如一日地向外部世界展示著伊朗的安定團結,當然,這是在無事之秋時期的正常表現,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引發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被壓制多年的情緒就會借勢發揮,製造出更大的動盪,此次伊朗的大規模遊行,由最初的經濟危機引發,進而演變成了自由派與反世俗之間的對抗,最後惡化為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政治鬥爭,在此次遊行中,民眾甚至喊出了“打倒哈梅內伊”“打倒神權統治”的口號,更為嚴重的是,反政府武裝也趁此機會發起了針對政府的襲擊活動,,,這叫:不出事就沒事,一旦出事,出的就是大事!


這些“恐龍”們高喊:“我們來抓你(特朗普)了!

反觀美國,我們幾乎見天就能聽到民眾遊行示威的活動發生,反對戰爭,遊行抗議對控槍法案不滿,遊行抗議,失業率下降,遊行抗議,油價波動,遊行抗議,公共環境衛生不好,遊行抗議,歧視有色人種,遊行抗議,老兵與殘疾人待遇太低,遊行抗議,虐待動物破壞植物,遊行抗議,路燈不夠亮垃圾桶不夠用,遊行抗議,,,甚至連國際社會都廣泛支持的反恐戰爭,都有人表示反對而遊行抗議,事實上,政府出臺的每一項政策,幾乎都有人反對,似乎在美國民眾的眼裡,政府就從來沒讓民眾滿意過,,,

這也太亂了吧!這不把政府愁死了?

而實際上,這樣的遊行示威活動卻並非“動亂”,民眾只是通過一種合法有效的參與手段,發出自己的聲音,向政府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用批評的態度向政府提出意見,讓遊行示威和抗議活動,真正變成一種壓力,敦促政府對某項政策作出整改,“遊行”與“動亂”的根本區別在於:“遊行”只是一種表達訴求的方式,希望政府做的更好,而“動亂”是帶有對政府強烈的敵對情緒而發生的顛覆性活動!

實際上,特朗普在上臺的當天,美國各地都有反對他的遊行示威活動,在一次反對特朗普“不尊重女性”的抗議示威活動中,大名鼎鼎的麥當娜大媽甚至高喊:“川普要是不下臺,老孃就炸了白宮,,,!”,但有一箇中國家庭表示,像這樣的遊行大都“非常有秩序,氣氛很融洽!”

遊行示威中的麥當娜,她聲稱要暗殺特朗普!

還有一個好玩的事,有人搞惡作劇,假裝接了一個電話,自言自語道:“什麼?特朗普死了?什麼時候的事?”,,,旁邊一位女士聽到後,馬上歡呼道:“天哪!這個消息太好了,趕緊吃個冰激凌慶祝一下,,,!”可以說,美國民眾對政府以及政治家的不滿無處不在,這樣的活動也幾乎成了美國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弟弟每年都會去一次美國,他說:感覺美國的遊行示威跟鬧著玩兒似得!)

美國此次爆發的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幾乎波及了美國的各大城市,超過700多場次的遊行示威活動,所抗議的內容就是特朗普關於新移民政策所引發的“骨肉分離”現象,從抗議規模和觸目驚心的激烈口號,事情似乎非常大,美國政府都有可能因此而被顛覆,但請注意:民眾反對的只是特朗普眾多政策的其中之一,這些反對者實際上是藉此機會反對特朗普本人!

因為“骨肉分離”並不是特朗普移民政策的內容,“非法移民在失去自由期間,暫時被剝奪監護權”是早已有之的一項法律,之前的分管場所條件也不錯,只不過由於特朗普移民政策的“零容忍”態度,憑空增加了很多的移民家庭,這些場所顯然不夠用了,條件也自然不如以前了,特朗普最多也就是“過度執法”,而這些“慘不忍睹”的場面,又被媒體過度渲染,特朗普的“無視人權”就成了事實,而對於人權的重視,恰恰是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重中之重,各種力量的催化,很容易就能掀起一場對特朗普本人的討伐,



美國民眾反對特朗普“骨肉分離”政策!

對這件事,我只能說:該著特朗普倒黴,誰讓他是總統呢?但美國社會不會因此而發生“動亂”,因為,就活動形式來說,這在美國社會很正常,只不過是民眾參與政治的一種合法手段,就抗議內容而言,針對的只是總統的一項政策,(或者說就是針對特朗普本人),但並沒有動搖國家的整體統治基礎,如果這都能叫“動亂”,那美國曆史上比這大的“動亂”多了去了,也沒見美國怎麼著,這種事情在美國來說,小事!如果美國很久很久都沒人遊行示威了,那美國社會可能真的孕育著一場真正的“動亂”!

冷兵器TILLLINDEMANN

不可否認,特朗普執政後,美國的抗議活動更可見了,這裡面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首先,美國所謂的一些主流媒體都樂意將抗議事件放大進行報道。《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老牌主流媒體都是親民主黨的,包括當前的新銳網絡媒體Axios也是由前民主黨政府人員參與創建,可想而知,這些媒體對特朗普都沒有任何好感。一旦有風吹草動,這些媒體一定會大肆渲染,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上規模的抗議。

其次,特朗普的執政方式和政策確實引發了美國的分裂。特朗普非但未能彌合美國民眾的分裂,反而加劇了這種現象。就拿近期的移民政策來說,邊境“骨肉分離”的政策很明顯不得民心,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大肆批評。然而,特朗普堅持強硬的移民政策同樣有盎格魯薩克遜白人群體的支持,這種對立情緒被政策所放大,大規模抗議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


最後,現代科學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讓大規模抗議變得更容易組織。新科技和社交網絡的發展讓抗議變得更加“隨時隨地”、隨心所欲。比如2017年美國的女性權益遊行在幾周之內就利用社交媒體組織了起來,而且在年齡越年輕的地區組織抗議的效率越高、速度越快。這次出現的抗議移民政策的遊行就是在幾天內就組織了起來,而且幾乎分佈在美國的各個地方。


臨冬大俠客

提問有點聳人聽聞了。抗議遊行不是大規模動亂,這完全是兩個概念。這麼提問好像美國政府要被推翻了一樣。

其實本質上這就是部分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不滿,而舉行的抗議遊行和集會而已。在民主國家這是家常便飯,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木叔介紹一下所謂的動亂的背景、原因和影響吧!

背景:特朗普移民政策有“後遺症” 民眾上街抗議

因為美國中左翼媒體大規模報道拉美移民的孩子在美國的拘留所裡痛哭的畫面,導致很多美國人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不滿。

這個政策被稱為“零容忍政策”。簡而言之就是,一旦美國邊境警察抓到了非法移民,無論他們是第幾次來美國,都會被刑事罪名起訴。而不是像民主黨時期,還有一段緩衝期,還對他們來美國幾次進行調查探討。

特朗普的政策一刀切,而且實施了好久,雷厲風行。受到了不少中下層草根的支持。但是當然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非法移民帶著孩子來,孩子不會一直跟父母在一起,就被分開到拘留所,結果這些孩子有的就找不到父母了,有的就不知所措了。媒體報道他們的“慘狀”,並將其移民政策用挺能引起聳動的詞概括——骨肉分離。這下,全社會就掀起一股對特朗普的反對浪潮。

基本上這幾天進行大規模抗議活動,也就是提問所言“動亂”的,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

我們歷史上和現實中都不是一個像美國這樣的移民大國,所以很多網友肯定難以理解特朗普移民政策有什麼不對。有人在木叔的回答下留言,說廣州有上萬黑人呢,也應該實施移民的“零容忍政策”。哈哈,這些話要是在美國,可能也會引發一輪抗議潮。

原因:中期選舉造勢為主因

其實這本來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事情,美國人每天抗議來抗議去很多。而且特朗普已經暫緩“骨肉分離”政策。因此,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對移民政策的抗議背後是有民主黨的戰略考慮的,這可能是民主黨對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前的一次打擊。

實際上媒體已經報道有十多個民主黨控制的州準備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進行訴訟,雖然表面上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實際上很明顯是有黨派紛爭在裡面。黨派紛爭的最高境界自然就是中期選舉的PK。

如果沒有11月舉行的中期選舉的政治壓力,按特朗普的性格,他估計也不會暫緩什麼“骨肉分離”政策。但在目前民主黨已經將民意調動起來的背景下,他再繼續堅持,恐怕確實會損害共和黨的選情。

(兒童參加抗議活動,確實能增加很多人的同情心)

畢竟老百姓的感覺是直觀的,不是理性的。最近的一些民調顯示,70%的美國人不支持特朗普的這個舉動。民主黨顯然可以挾持民意來為自己謀取政治利益。特朗普目前只能“以退為進”。

中期選舉對民主黨和共和黨而言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對特朗普,算是一次期中考試,自然也關係到共和黨能否在參眾兩院獲得多數席位。這進而也會對特朗普未來施政帶來重要影響。如果在參眾兩院被民主黨掣肘,特朗普的性格肯定鬱悶的要死。

影響:特朗普讓美國存在“持續分裂”的可能

木叔其實這件事本身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但是特朗普的各種政策都在美國社會造成了很多分歧。無論是國內政策還是外交政策都一樣。這個趨勢不是一件好事。未來特朗普的很多政策肯定會讓美國民意存在持續分裂的可能。

木叔這麼說,不是聳人聽聞,也是有一定數據支持的。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s) ”6月的民調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由於特朗普的政策,美國可能會在未來5年內經歷第二次內戰。

根據該民調結果顯示,民主黨人(37%)要比共和黨人(32%)更加擔心美國發生內戰。

不過木叔不認為所謂的第二次內戰是那種類似上一次林肯解放黑奴時爆發的真槍實彈的戰爭,木叔理解的所謂內戰可能是民意比較分裂,兩派互不相讓,最終使得一些地區甚至一些州可能想方設法脫離聯邦統治的某種極端措施。

(另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讓美國人分裂的支持率高達66%)

即使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但民調的數據則也是體現了美國人目前的分裂局面。這樣的分裂局面在任何社會的存在都不是一件好事。首先可能會形成民主黨“逢特朗普必反”的不理性局面,之後再傳導到民主黨的支持者,就會讓民意變得越來越偏激。

其實最近有些例子已經顯得社會有點不正常了。比如白宮發言人桑德斯一家出去吃飯,飯店竟然以他是特朗普的人為由拒絕為其提供餐飲服務,將其趕了出去。這在美國社會而言,還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但同時也能反映出不同立場民眾的意見分歧表達有點極端化。這也總不能算作一件好事。

有關特朗普的政策,歡迎各位關注、交流!

要言之有物哦!


木春山

可是既然叫停了“骨肉分離”,特朗普在簽字時卻又表示,美國政府將繼續實施針對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今後把非法入境者與其未成年子女一起拘押,而不是將未成年子女另行安置。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舉措,或許就是爆發大規模示威的“燃點”。表面上看美國民眾是針對著“骨肉分離”,實質上是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而來。“骨肉分離”己經令美國民眾深惡痛絕,以此為口號更能煽動民眾情緒。不排除民主黨在從中作梗,民主黨要在中期選舉中對特朗普進行猛烈的反擊。
“骨肉分離”


政策,已經使共和黨內部出現了分化的態勢。多名共和黨議員背離了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加入了民主黨陣營。19日,更有12名共和黨參議員聯名致信司法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表示執法人員應立即結束“骨肉分離”執法方式,稱“必須符合我們的價值觀以及人性”。這種論調和民主黨的普世價值觀極其相似,說明部分共和黨議員己經倒向民主黨。叫停“骨肉分離”,把入境者與子女一同關押,說明特朗普處於兩難境地。“零容忍”政策白人喜歡,而民眾反對,特朗普的極端民族主義,也就是白人至上,他會繼續堅持“零容忍”政策。這正讓民主黨抓住把柄,美國民眾還可能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
實際上特朗普的對內對外政策,早已引了國內國外的強烈不滿和反制。在全球揮舞的加稅大棒,各國的反制措施必然會使美國經濟受損。國內民眾的反對浪潮和國內企業的減少就業崗位,將真接影響特朗普的支持率。以目前的趨勢,特朗普一味地高舉關稅大棒和“零容忍”移民政策,在中期選舉中特朗普真的會敗下陣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終將會成為泡影。


適情雅趣

美國各地發生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抗議政府大政方針,甚至多地發生了打砸搶燒的惡性案件,充分證明了美國政府壓制民間聲音、拒絕社會進步的嚴重後果。

美國建國之父們曾經無比重視個人權力,試圖以三權分立理論為指導、採用分權體制把權力永遠關進鐵籠,寄希望於三權分立的糾錯機制,自動把美國社會帶入自由幸福的人類夢想家園。但是,自從1929經濟大蕭條肆虐後,由小羅斯福開始,美國總統們開始趨向抓權,直到今日之川普大帝,漸趨獨裁終成一言堂政府。美帝國主義,正在遠離民主社會,遠離民生幸福的初心和崇高理想,開歷史倒車,越來越走向集權體制。

全世界人民都一樣,老百姓總是渴望穩定幸福的生活。“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一定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什麼樣的社會秩序井然?答案顯而易見。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最秩序井然,基督教一統下的東歐警察國家最秩序井然,厲王統治下的西周王朝秩序井然。結局眾所周知!

為何如此?因為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不會自天而降,人民必須為之付出相應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思想的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才是創新之源、發展之源、幸福之源。而思想的多元化,就必然帶來不同的聲音。所以中國憲法特別強調了人民的權力高於一切。而美國兩黨相爭,越來越強調黨派利益,人民的權力越來越少。

人民,就是社會的中心。任何國家的政府都必須緊緊圍繞人民這個中心,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凡偏離這個中心的國家,其政府最後無一例外都會動盪。就像卡扎菲領導下的利比亞、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集權統治總是妄圖統一人民的思想,最終導致社會發展走上不歸的邪路,必然走向衰敗的結局。


猴思猴想

美國在全世界征戰,幾乎將戰火燒到了每一個角落,可是其內部突然亂了,當地時間28日美國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雖然美國警方逮捕了575人,但是仍然難以阻滯這種動亂,目前抗議與動亂還在繼續蔓延。雖然這次大規模遊行示威的主因是美國採取了骨肉分裂的移民政策,導致大量孩子找不到自己的父母,但背後的原因乃是美國社會的割裂。美國依靠軍事霸主地位在全世界征戰,並想借此轉移國內所有矛盾,但是其製造的大量難民卻成為了難以迴避的問題。

雖然美國利用兩個大洋的優勢阻隔了大量難民,並且拒絕為自己戰亂造成的難民問題買單,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部分非法移民問題。美國奉行對難民和非法移民零容忍的態度,這個與美國開放包容的精神顯然是相悖的。這些年來美國依靠軍事霸權和美元霸權在全世界收割財富,但是脫實向虛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美國已經失去了製造基礎,出現了嚴重空心化。再這樣的背景下,一旦失去美元霸權,一旦失去從其他國家收割財富的機會,那麼美國就會急速衰退。

阿根廷在美國的財富收割下已經從發達國家淪為了破敗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已經難以承受美國的收割當前美國將收割的對象放在了歐洲盟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可是對於美國的收割行為,美國的盟友堅決不幹了開始針對美國進行了反擊。這些反擊直接導致美國內部矛盾更加劇烈,各種矛盾聚集難以緩解,於是就以內部動亂的形式爆發了。隨著美國衰落加劇,以後美國類似暴亂還將繼續增加。


深度軍備

這要算動亂的話,美國幾乎天天動亂著。

在有些國家和地方,抗議遊行就跟家常便飯似的。當然,這次美國抗議示威的規模較家常的一日三餐那種,規模大了一些,也激烈了一點,有點像出去下個館子涮個火鍋。但和特朗普當上總統後,失望和憤怒的美國人走上街頭進行抗議時,規模和烈度都還差得不是一點點。

涵叔在美國遇到過好幾次抗議示威,還抱著好奇的心態全程參與過一次。除了開頭動員和結尾總結時,組織者的吶喊和造勢以及參與者的群情激昂,那真跟散步或者開個行走派對沒什麼區別,涵叔和同行也一路和他們聊得不亦樂乎。

那次遊行示威是在美國中北部的一個小城,從市中心出發,沿著穿城而過的河兩岸兜了個圈後又回到起點。如果不是遇到什麼重大突發的事件,這種遊行基本上都是在週末進行,遊行線路也是提前規劃好的,而且得提前申報,還有三三兩兩的警察幫著維持秩序。遊行示威者中不少人看上去和警察還蠻熟的,動不動就上去和警察打個招呼逗個樂子。

當然,出現媒體上的照片和鏡頭裡的場景肯定主要是群情激昂的一面,更多時候是笑嘻嘻樂呵呵的場面基本上被忽略了

說到這,作為媒體人的涵叔挺慚愧的。是滴,媒體很多時候確實有誤導的一面。所以,媒體所呈現的內容,包括涵叔這裡說的,也都是供參考的,

千萬別直接把媒體呈現出的內容和完全的真相劃等號。由於這個條件那個因素的制約和侷限,媒體能呈現部分真相就不錯了

說到底,媒體也好,抗議遊行也好,理性的表達和理性的抗議都應是現代文明的一部分。動不動就覺得風景這邊獨好、除此天下皆亂,很不客觀理性,也很不科學。



上幾張涵叔參與的那次美國散步的圖。


涵一

看問題要看實質!美國人的《憲法》准許它的人民批評抗議政府本身就說明這是種制度自信!也是民主象徵!而並非動亂!

不管是黨派煽動也好,還是民眾自發也罷。只要對政府的政策有意見,上街遊行示威提出訴求都是這個國家中最正常不過的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方面。

而伊朗發生的民眾上街遊行與美國的示威遊行有本質區別!因為伊朗是宗教專制國家!它不允許老百姓有反對的聲音和不同的意見。所以一旦有遊行示威的情況出現,當局勢必如臨大敵,甚至武力血腥鎮壓!

在美國,只要遊行有秩序的進行!言詞再激烈!但不發生打,砸,搶行為!不形成騷亂。警察只是負責維持秩序不加干涉的。無論你謾罵總統,貶損總統都不會受到拘留,逮捕!這充分說明了人家制度包容寬鬆,法治觀念嚴謹。是政治文明的典範!

反觀伊朗,作為神權宗教國家,哈梅內伊的權威神聖不可侵犯!哈梅內伊是“神"的象徵!褻瀆攻擊哈梅內伊會遭到逮捕,極刑處置!所以在伊朗這樣的神權專制國家民主和自由是不存在的。當然群眾集會,遊行,示威更是違反伊斯蘭教義與國家法律的。這就是“區別"!


晉A閒雲野鶴

不知道這個動亂從何談起,遊行示威和集會在幾乎是天天都有,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力,但是前提是不能違反法律。特朗普打擊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所造成很多非法移民家庭的骨肉分離,侵犯非法移民的尊嚴。這有違美國社會提倡寬容的世俗文化,反對暴力與歧視的人文主義價值觀念。雖然說特朗普造成了非法移民家庭的骨肉分離,但是這個鍋讓他去背確實有點冤。這本身是由2008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反人口販賣法規定條款的法律漏洞所導致,條款規定未成年人進入拘留所不得超過72小時。所以這些孩子跟父母輩拘押後,由於被法律所豁免,必須離開拘留所,轉交給美國衛生部門開設的安置場所。特朗普也只是依法辦事而已,畢竟法不容情。

(未成年非法移民)

不可否認部分場所的條件可能很差,但是由於特朗普跟美國大多數主流媒體有矛盾,所以問題的嚴重性被媒體明顯誇大,配上一些孩子哭鬧的圖片,外加上類似籠子似的居所,美國民眾不激動都不行。民主黨等反特朗普勢力還藉機煽風點火,瞬時間一石激起千層浪,讓特朗普變得非常被動。儘管迫於壓力,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命令,停止了“骨肉分離”,然而民主黨很顯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準備乘勝追擊。紐約州、加州、華盛頓特區等17個民主黨控制州區聯合在西雅圖聯邦地區法院對特朗普“零容忍”政策提起了訴訟,意在凍結“零容忍”政策,實際上讓特朗普在移民改革法方面做出讓步,並且為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造勢。

(特朗普與民主黨議員沃特斯,兩人因為非法移民問題發生激烈爭吵)

說實話,28日所謂的大規模遊行對比與本年度的“全美高中生控槍遊行”根本不值一提,美國媒體都沒太怎麼關注這件事。這應該是部分情緒依然比較激動的民眾,在民主黨煽動下,自發組織的遊行。兒童的眼淚和境況確實有殺傷力,刺痛了美國民眾的“聖母心”,讓他們的情緒變得失控,與維持秩序得警方發生衝突也很正常。允許合理表達訴求和不滿,前提得遵守法律和秩序,違法當然要早到法律的懲處。這種遊行示威所引發的衝突是社會矛盾的一種合理釋放,讓問題和壓力轉移給了當政者和政客,迫使他們對政策進行調整,從而避免矛盾被積累起來引起更大的矛盾。有的美國人將這戲稱為“軟性內戰”,生動而形象,位於波特蘭當地的美國海關與移民執法局都被示威民眾給佔領了。這讓美國共和黨議員史蒂芬·金感嘆,美國正在走向“內戰”。

(抗議民眾)

特朗普對於非法移民的態度很顯然不會因為“骨肉分離”引發的政治壓力所改變的,因為打擊非法移民本身在美國國內是有相當多的支持者,尤其是中下層民眾。非法移民對於美國社會而言其實既是一種機會,又是一種挑戰,只不過民主黨時期的寬鬆讓共和黨政府頭疼而已。特朗普政府的“零容忍”政策早就已經實施,而且大部分非法移民本身也知道一旦被抓獲可能面臨“骨肉分離”的風險,但是他們依然毅然決然的偷渡至美國境內。他們知道美國國內有不僅有人反對他們,更有一部分人歡迎他們的到來。我想這大概就是美國社會本身包容、多元以及人文主義的吸引力所致吧。

(特朗普簽署命令停止骨肉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