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產融合,如何確保「1+2+3=6」?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廣大鄉村建設的主要抓手。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7年)》中提到:“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人員超過740萬,這其中82%以上創辦的都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類項目……”由此可見,我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新產業、新業態在農村加快發展,有的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和新動能的重要來源。

農村三產融合,如何確保“1+2+3=6”?

目前各地湧現出多類型多樣化的農村三產業融合發展方式,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引導了更多的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集中,推動了產城融合發展。尤其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遊、教育、康養等深度融合形成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已成為三產融合的重要發展途徑。

不過,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也面臨不少難題,有些地區很難做到產業的融合,或者融合發展層次不高、農民持續增收較為困難。如何才能真正實現六次產業和產村一體呢?在這裡,與大家共同分享我院規劃設計的廣西玉林鹿塘村案例,以供借鑑。

【規劃篇】

鹿塘村是三產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也成功實現了產村一體。該村地處廣西玉林“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核心區,規劃之前,該村是勞動力外流的空巢村,人均收入低;其基礎設施缺乏,環境亟待改善;部分村莊建築破敗頹祀,損壞較重。

農村三產融合,如何確保“1+2+3=6”?

經過分析之後,我院認為,讓鹿塘村重煥活力的方法就是以產業為依託,通過產村一體的途徑來規劃建設鄉村,吸引村民迴歸。

農村三產融合,如何確保“1+2+3=6”?

【實施篇】

規劃方案確定之後,鹿塘村以“兩區同建”(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和新型社區同時建設)為抓手,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黨建工作新模式,成立玉林市第一家土地股份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農村土地合作社股份制經營模式;併成功引進高科技農業展示館、蓁蓁農業、櫻花種植基地、荷塘月色、隆平高科等一批企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真正實現了六次產業。

農村三產融合,如何確保“1+2+3=6”?

據相關數據,2017年遊覽“五彩田園”的客人累計703.32萬人次,鹿塘村所在的“五彩田園”也成為廣西乃至華南地區生態旅遊的新景點。與此同時,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2014年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7800元,低於全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7年,鹿塘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19000元,遠高於13432元的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農村三產融合,如何確保“1+2+3=6”?

從鹿塘村取得的成果可見,其以生態鄉村建設為載體,通過打造集農業觀光、生態旅遊、農事體驗、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鄉村經濟發展模式,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和發展機遇,成功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做到了產村一體化,為鄉村振興的落實提供了新模式。

農村三產融合,如何確保“1+2+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