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三產」融合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2018-08-10 10:1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永軒

永康“三产”融合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永康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三產”融合,大力發展新型業態,加快延伸產業鏈,健全價值鏈,促進現代農業提質提效。

大陳村:“無中生有”的華麗嬗變

夏黑、紅富士、陽光玫瑰……當下是葡萄成熟時節,在永康市大陳村村民呂微梅的葡萄園迎來了一撥又一撥採摘品嚐的遊客。作為該村葡萄種植大戶,呂微梅從2005年的1.5畝擴大到現在的10畝,銷量一路走俏。目前,她還擔任村合作社葡萄協會副會長。

“我們家的葡萄質優物美,回頭客很多,有些已經連著摘了四五年啦,每年都供不應求。等過幾天陽光玫瑰成熟了,前來採摘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呂微梅高興地說,“過去,我們葡萄種植戶常常為銷售發愁,還大老遠拿到溫州去賣。近幾年,大陳村穩步發展,我們再也不愁賣不出去了。就我們家而言,光種植葡萄一年就能賺10萬元左右。”

據悉,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永康不少村民嚐到了甜頭。而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快速推進,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顯現,成為農村創新創業的突出亮點。

以大陳村為例,自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以來,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都實現跨越式增長。一張張由石磨搭起的桌子和由竹藤編織的小板凳,還有古樸又不失小資情調的民宿,現代化的設施和賓館化的服務,遊客每天只需花80元,就能住農家小院、享農家美食。

目前,大陳村年旅遊人次達40多萬,已有80%以上農戶從事民宿旅遊及相關產業。2016年,由民宿旅遊所帶動的住宿、餐飲、種養殖、休閒養生、商務會議接待等多種業態經營總收入達1500多萬元,到了2017年年底遞增到2200多萬元。2017年,村集體年收入80多萬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10多倍。如今,該村正向著“大美鄉村”的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目標進發。

當談及大陳村的發展時,該村黨支部書記陳建偉打開了話匣子。在2015年以前,全村350多名勞動力以純農業種養殖為主,村民收入甚微,村集體幾乎沒有經濟來源。如何發展鄉村經濟,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成了新任村兩委的頭等大事。

大陳村所處的前倉鎮旅遊資源豐富,前往周邊的歷山、虎踞峽景區、盤龍谷生態休閒園、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後吳古村等“一山一峽一谷一村”景點,均十分便捷。因此,以民宿建設為突破口,建成‘景點+住宿’的景區依託型民宿,發展鄉村旅遊,是大陳村的首選。

藉助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陳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變化,一道美麗鄉村的新景在永康城南現身。“讓遊客靜享慢生活,讓村民多增收、村容有新貌,旅遊帶來了一箭雙鵰的作用。”陳建偉說。

自2015年5月民宿開業以來,目前已從最初的7家發展到28家,共509個床位,發展壯大的民宿旅遊產業帶來了吃住行遊購娛的旺盛需求,極大地盤活了大陳農林資源,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以及其他業態有機結合,把大陳農業產業一步步推向了市場,逐步實現了農業發展的規模化、品牌化、效益化,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令後人欣喜的是,民宿產業的發展也給種植業帶來勃勃生機。過去,大陳村“舜芋”質優價廉但賣不出去;如今,“舜芋”一亮相家門口就被上海、江蘇、福建等地的遊客搶購一空;芋頭加工成“芋頭絲”後成了大陳特色菜;“舜提”葡萄種植面積達360畝,總收入達720多萬元;每月散養的幾百只土雞,加工成“生薑雞”令各方遊客回味無窮;全村40多口50多畝魚塘,過去沒有收入,現在將上塘魚加工成“酒糟魚”,年銷量達5萬多公斤,收入50多萬元。農戶加工的芋頭絲、梅乾菜、蘿蔔乾、番薯乾等農副土特產成為暢銷商品,每年為農戶增收50多萬元。民宿旅遊激活了大陳村5000多畝山水、田、林、園,2017年僅農業種養殖總收入就達1000多萬元,比創辦民宿之前的2014年增長3倍多。

大陳村正不斷挖掘潛在資源,變廢變舊為寶。將破舊或閒置的房子分批進行統一規劃設計開發,成功打造民宿餐飲、休閒古巷、特色街區、水田農產“四大產業板塊”,昔日的豬圈、牛欄成了品牌民宿與咖啡吧、酒吧,大陳村走出一條“生態奠基、資源開發、特色凸顯、旅遊突破”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年,該村還創新銷售模式,成立由新大陳人和村幹部組建的團隊助力農戶銷售葡萄等農作物。值得一提的是,該村還幫助周邊村莊解決水果銷售難題。比如,麻塘的提子要上市了,也可以拿到大陳來賣,各村名特優農副產品也可引到大陳來,既能解決銷售渠道、實現農業增收,又能豐富大陳的“三產”特色,何樂而不為?

永康市農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一方面滿足市民對優質農產品和農業觀光休閒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大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光瑤村:克服困難,重繪鄉村遊宏偉藍圖

提起光瑤村,許多人會聯想到生態園的格桑花。那成片盛開的格桑花與自然融為一體,曾是該村重點打造的生態觀光園。這片花海是該村村民眾籌2000萬元打造,全村99%以上的人都入了股,然而,去年,花海相關輔助設施不得不被拆除,產業融合遇到困難,村民信心受到打擊。

儘管首次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受阻,但該村兩委並不氣餒,而是總結前期經驗,通過黨員幹部動員會後,讓村民重拾信心,規劃重新打造以農業生態旅遊觀光為特色的鄉村遊宏偉藍圖,完善和規範光瑤現代農業旅遊觀光園的規劃與動作,打造具有光瑤特色的配套設施和休閒廊道,帶領村民發展集體經濟,致力於實現百姓共同致富。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重要支撐,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據介紹,下一步,光瑤村將繼續利用村裡得天獨厚的綠色生態資源,帶動村民一起打造一座現代農業觀光園。按照規劃設想,提升原環繞村莊的3公里生態綠道,建成旅遊觀光休閒的環村自行車車道;充分利用原先花草場那塊草坪,建設婚紗攝影基地;與第一產業農業相結合,引進一些有種植特色的農業產品,如高檔水果、花卉、彩色水稻等;同時,在南溪生態廊道建設基礎上,發展南溪水上樂園等項目,生態廊道建設預計在今年11月份開始動工;在用地指標不衝突的前提下,將利用村內的一些老房子,在山上建成一座座小木屋等,多方發展經濟,目前已進入設計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