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劍指天下,我必爲王

劍者,器也,短冰之祖,百兵之君

寶劍鋒從磨礪出,劍指天下,我必為王

在中國歷史上,劍的設計層出不窮,圍繞著劍發生的故事更是層出不窮,例如戰國時期的荊軻圖窮匕現,刺殺秦王,秦末漢初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說的都是帝王之劍,與勇士之間的對比。劍的出現總是伴隨著血雨腥風,讓人不寒而慄,它總是作為一件兇器,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讓人不寒而慄。在中國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不得不說是戰爭促進了兵器的發展,古時諸侯紛爭,戰亂頻繁,戰士佩刀,將軍佩劍,馳騁沙場,這幾乎成了一種永恆不變的模式。

寶劍鋒從磨礪出,劍指天下,我必為王

劍最早可以追溯黃帝時代,古書中記載: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之說可見劍的歷史極為深遠,一直都是古代帝王的首選兵器,佩戴於身,極顯莊重尊貴威嚴,令天下子民臣服,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最知名的要屬越王勾踐劍,因劍身上被渡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並且鋒芒依舊,比較寒氣逼人,歷經兩千四百多年的地下雨水侵蝕,劍身上的紋飾依舊十分精美,歷史研究性極高,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寶劍鋒從磨礪出,劍指天下,我必為王

在其它的傳說中,越王勾踐還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可見,古代的古代的鑄劍技術十分發達,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並且直到現在為止,浙江龍泉寶劍的名聲依舊不減,享譽中外,令其它名劍難以望其項背。

寶劍鋒從磨礪出,劍指天下,我必為王

唐代以後,劍逐漸雖退出了戰場,但佩劍之風盛行,只不過佩劍人的身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劍被一些文人墨客視為飾物,佩戴其身,彰顯不同,以抒發凌雲壯志,著名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作詩無數,被譽以詩仙的美稱,他一生浪跡天涯,在他的身上有兩種東西必須隨佩戴,一是酒,而另一個就是寶劍,當然了行走江湖,沒有武器防身是不行的,歷史傳說中,李白劍術很高,一般的強盜拿他都沒有辦法,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具體事實是否是這樣,我們不得而知,在近代的武俠小說中,也總是少不了劍的身影,因此可以看出劍在兵器史上的王者地位從未被撼動過。

寶劍鋒從磨礪出,劍指天下,我必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