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CDR爲何「急剎車」?

19日,小米集團通過官方微博公告稱,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申請推遲審核公司的CDR發行。

小米CDR為何“急剎車”?

19日,小米集團通過官方微博公告稱,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申請推遲審核公司的CDR發行。證監會隨後對此予以確認,表示尊重小米的選擇。審核當天突然撤回申請,這頗令市場意外,分析認為,這一方面可能與當下疲弱的市場行情有關,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各方對小米估值仍有爭議。

6月15日晚間,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小米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將於6月19日——也是端午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的2018年第88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中審核。從首次遞交CDR發行申請到上會,小米僅花了12天時間,而之前被認為是閃電上會的工業富聯從首次遞交IPO申請到上會總共花了35天。小米發行CDR和香港上市齊步走,也被認為是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重要標誌。

但是,6月19日一早,小米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將分步實施在中國香港和內地的上市計劃,先在香港上市之後,再擇機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小米官方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而對市場而言,這是一個堪比世界盃德國輸給墨西哥的冷門。小米集團表示,公司經過反覆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後,再擇機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證監會官網也發出公告回應表示,“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88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小米CDR為何“急剎車”?


CDR暫緩的原因

受此消息衝擊,小米概念股週二暴跌,普路通、宇環數控、奧士康等多隻個股早盤即跌停。

小米CDR為何“急剎車”?

有消息稱,小米考慮到境內資本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同時CDR作為一項創新的舉措,為了更有質量的CDR發行,決定CDR暫緩審核,後續將擇機重新啟動;還有消息稱,監管層擔憂小米定價過高。當前,股市行情慘淡,並非小米申請CDR的最佳時間窗口,同時市場也十分擔憂CDR的“抽血效應”。小米推遲CDR申請,意在消除投資者對於小米上市分流大量資金的擔憂,屬於無奈之舉。再者,小米估值過高也是推遲CDR發行進程原因之一,如此巨量IPO市場很難短時間內消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相較於脆弱的市場環境,複雜的估值和定價因素可能是促使小米集團暫緩CDR的主要原因。在港股方面,小米集團已經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6月底會啟動招股。德勤中國表示,新經濟“獨角獸”公司上市可能造成大量市場溢價,小米的不確定性就在於其估值水平,能否保護好投資者是監管機構需要考慮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創新企業上市試點估值問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曾表示,合理的估值定價是投資者獲得合理回報的基礎,更是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她表示,證監會要求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審慎報價,機構投資者發揮其專業優勢,實現試點創新企業的合理估值和定價。

證監會在日前給小米發行CDR的反饋意見裡,提出多個尖銳問題,要求小米回答。比如,結合公司主要產品、業務實質、收入佔比、利潤來源等,小米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準確;小米招股書大量引用的資料和數據其客觀性和公正性如何等等。反饋意見還要求小米“使用客觀、平實語言進行描述,刪除具有廣告色彩、浮誇性、恭維性的語言和表述”。一些分析就認為,這些措辭強烈的反饋意見也可能是小米萌生退意的部分原因。

小米延遲CDR發行,具體的原因是商業秘密,市場只能是猜測。但從現實角度而言,小米推遲發行CDR帶來的直接好處可能是,CDR如何定價的問題又可以拖後了。

CDR推動改革

其實,就資本市場建設而言,推出CDR是對A股上市新規改革的一部分。同步於富士康的特事特批,CDR可以說給出了“定向註冊制”的具體操作步驟。DR (depositary receipt,存託憑證)本身是在某一市場發行的,代表境外公司證券的可轉讓憑證,是目前解決企業境外上市的重要方式。對於監管機構而言,在交易方面推動一種障礙較少的方式,將優質企業定向帶入證券市場,其實也就是發行改革。優質的新經濟企業可以通過DR回到A股市場。這既能擴大開放,又能為A股註冊制改革積累經驗,還能增加A股市場的優質標的。

內地A股的發行方式經歷幾次改革,關鍵問題在定價。最早是詢價制度,企業必須有盈利,通過企業盈利計算市盈率,監管部門窗口給出指導意見,新股發行長期不能高過30倍的市盈率。這一制度本身就是靜態的價格管制,屏蔽市場交易可能帶來的波動問題,也天然拒絕了成長型的企業。審批制之下,新股供給少,市盈率又被管控,必然出現資金熱捧,持續追擊,這就有了IPO連板現象。這導致不僅打新成了無風險套利,炒新也成了無風險套利,這帶來了更大的監管壓力。

顯然,必須進一步開放證券市場,才能解決這種不正常的現象,CDR可以說是一個辦法。雖然市場開放很重要,但監管部門仍然希望維持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估值接近,上市後股價穩定,從而做到人人有錢賺,所以CDR仍然採取了一個“定向”管制的機制。以處於焦點中心的小米而言,基石投資人已經認可了雷軍的硬件+互聯網的估值計算。更為市場化的港股市場顯然是目前小米的重點。小米放棄定價機制尚不清晰的CDR,對企業和監管部門而言,其實是雙贏的選擇。

但定價機制的問題依然存在,進一步開放的證券市場的改革到底要怎麼走?是繼續從交易環節入手,還是從准入機制入手?客觀而言,無論做何選擇,必須放棄給發行企業、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安排”一個完美髮行模式的設想,如此才有資本市場真正的市場交易

小米CDR為何“急剎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