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和西洋畫,哪個更具有藝術性,爲什麼很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

魚躍遺世界

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注重對“意”的表達,強調神似、不太重視形似,不注重臨摹、強調觀察抽象,不注重焦點透視、強調散點透視,不注重實物、注重意境。講究“氣韻生動”,多抒發主觀情趣;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似與不似之間; 講究筆墨神韻, 講究“骨法用筆”。

西洋畫,主要指油畫,是“再現”的藝術,注重對形的表達,主要是由光和色來表現物象,審美趣味在於真和美。畫面豐富、色彩逼真,能夠將物體的質感充分表現,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相比較來書,國畫的意比較難抽象,較難把握;西洋畫的形,較為具體,容易認知,並且易於修改,因此和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

但是不論是國畫還是西洋畫,要想達到極致,都是非常難的,既要有很高的天賦,也要有辛勤的努力。


科普歷史

藝術不分國界,至於學習這方面的區別,主要還是因為教學體制的原因,西方的繪畫有完整的教學體系,學生學習起來切入更容易。中國畫強調詩書畫印,強調以書入畫,她需要學習之人有一定的知識涵養和書法基礎,沒有這些基礎去學習中國畫是很難的,這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切入。再而言之,中國畫相對於西洋畫來講,他的學院體系的建設相對滯後,在教育的傳承這方面,相對於西方來講,確實有點差距。


臨川本愚



正如人們所說,“畫裡有話,畫亦有情”。中國畫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西方畫蘊含著西方的歷史背景。中國畫和西方畫既是各自文化浸潤的藝術體現,又同是世界繪畫藝術的璀璨瑰寶。





從時間上看,中國畫顯然比西方畫產生要早。早在兩晉時期,中國畫就已經初步成熟。而這時西方畫還處在萌芽階段。中國畫在中世紀之前的唐朝已經有了一定規模,而西方直到十二世紀才出現了油畫。



從畫風來說,中國畫和西方畫迥然不同。中國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和意境。西方畫注重寫實,刻意形似和生動。




從繪畫工具顏料上看,中國畫使用毛筆、鉛筆和墨、水彩等。西方畫使用植油和顏料調和的油料和繪畫排筆。

從對世界的影響來看,中國畫在近現代以前影響大,西方畫在近現代以後影響大。






中國畫和西方畫都是偉大的藝術形式,二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只有表現風格上的不同,沒有藝術性的高低之分。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這是由於近幾百年來,西方工業革命和現代代建設帶動了西方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西方藝術包括西方繪畫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更加“深入人心”,西方畫似乎成為一種主流,主導,影響了更多的人們。很多繪畫愛好者受此影響,選擇學習西方畫。這跟很多人喜歡美國好萊塢大片一樣。



誰憐一燈影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學習西洋畫?

把“技藝”這個詞拆開來分析,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簡單來說,國畫是一種“藝”,或者說是“道”的呈現,比起油畫更抽象化,學習起來難度更大,需要綜合修養來滋養,若綜合修養不過關,即使畫一輩子國畫,也只是一個畫匠,成不了畫家。

雷諾阿《手拿雛菊的年輕姑娘》

油畫相對沒有國畫那麼複雜,比較具象,只是“技”的呈現,練習好基礎技巧,完全能畫好油畫。許多油畫家在年輕時就能創作出代表作,像拉斐爾、梵高等人,在30歲左右就能畫出代表作。

而國畫根本不行,國畫是畫家越老手底下越有想法和感覺。

要比較中國畫與西洋畫哪個更有藝術性?真的很難比較,它們畢竟是兩個不同文化語境和藝術思維下的藝術形態,根本難以拿出一個公正客觀的標準來進行對比。

徐悲鴻《愚公移山》

就如同關公戰秦瓊——挨不上。

如果從文化屬性和哲學內涵來比較的話,顯然,中國畫更勝一籌。中國畫是東方文化的集大成者,西畫僅僅是一種視覺藝術。

拋開繪畫技法,中國畫還包括許多文化屬性,比如,文學元素,畫中落款要麼是詩詞,要麼是篇幅精悍的短文,起到解析繪畫格調,或者補充畫面章法的作用。

又包括書法元素,落款是明顯的書法形式。

趙望雲《邊塞風光》

又有篆刻元素,不論姓名章或閒章都是以篆刻形式出現,蓋在畫面上的。

現代國畫中,又加入了許多設計元素,目的是為了讓構圖更有衝擊力。

即使國畫的種種傳統技法,讓初學者學熟練,就得幾十年時間。

國畫裡邊又融合了太多的中國哲學,像什麼負陰抱陽、道法自然、知白守黑、天人合一、墨分五彩等等,讓國畫的文化屬性和哲學內涵越來越深厚,要弄懂這些子醜寅卯,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根本達不到。

韓熙載《夜宴圖》

上世紀國畫大家李可染曾說:如果給我150年時間,我才有可能把國畫傳統學好。

在學好基本技法的同時,還要了解儒釋道文化,又要兼顧詩、書、印、設計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學好國畫真的是太難了。

並且,國畫“畫無定法”,沒有明顯的統一評判標準,只要在規矩內,怎麼畫都沒有錯,這就無限放大了畫好的難度。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另外,國畫講究遵循傳統,如果一個人的國畫距離傳統太遠,會被不認可,這又在無形中增加了畫好國畫的難度。

油畫或水彩畫,早在形成初期,就被戴上了科學屬性的帽子,尤其是達芬奇,給油畫設定了一系列科學畫法,造型要符合解剖學原理,追求形似,色彩要符合自然色,光影要符合明暗關係,視覺要符合焦點透視關係,等等。

布格羅《母愛》

畫出一幅油畫,只要接近這些標準,就能證明是一幅好畫,可以說,油畫比國畫的評判標準要簡單和具體很多。

從學習期限來看,油畫要比國畫快。同是四年時間,甲學習油畫,乙學習國畫,四年後,甲的油畫已經畫得像模像樣,甚至拿到市場還能賣錢,乙或許連國畫大門都沒有進去,畫面慘不忍睹,沒人喜歡。

德拉克洛瓦《但丁與維吉爾共渡冥河》

目前,許多突擊式的繪畫培訓班,教授繪畫時不是水彩就是油畫,或者素描,教授國畫的比較少。像我的朋友當中,若有10個人開設繪畫培訓班,大約有8個人在開設西畫培訓班,學習期為3個月。剩下那兩個開設國畫班的,學期往往要超過1年。

從側面也印證了國畫學起來更加耗時耗力,若以後想吃畫家這碗飯,要更難一些。


鴻鵠迎罡

一因為路子不同,所以沒有辦法,進行高低和藝術性的評判。中國畫和西方繪畫,屬於兩個不同的,繪畫體系,他們無論是從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方式上面,還是從,繪畫工具,繪畫題材上面,都是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所以首先沒有辦法,讓他們兩個,分出一個高下,對於藝術,我個人認為應該抱有觀賞的態度,好的藝術可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這不同的繪畫種類都具備這樣的特性,油畫裡面有畫的好的,當然也有畫的差的,由世界名作,也有默默無聞的街頭賣藝者,中國繪畫也是這樣的,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說,中國繪畫,無疑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非常龐大,非常完整的體系,也流傳下來了,非常多的世界級的名畫,當然在現在看來,依然在畫中國畫的,畫家當中也不乏博取眼球的低劣的,繪畫創作者,所以畫的好壞只能是,在自己的領域裡面分一個,你上我下高高低低,沒有辦法在,兩個不是同一體系的畫種,上面分出高下。



二因為教育體制的緣故,讓人們更多的,去接受西方繪畫的知識。中國學院派的美術教育,可能應該算五四運動以後,才慢慢的完善起來的,但是正是因為五四運動,讓人們一味的去向西方看齊,認為西方的,就是絕對的優秀,所以在繪畫界也流傳著以西方繪畫來改良中國繪畫的口號,然後在,學院裡面教授繪畫,都是先從西方繪畫,開始的,首先講的,是素描,然後才會是色彩,如果感興趣才可以選擇中國繪畫。這個就造成了人們對西方繪畫的認識,相對於中國繪畫的認識有所提高了,然後又加上,教育的普及,所以大家在,認識事物和繪畫體系當中,基本上接受的是,西方繪畫的那一套,還有就是,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的那一套美術知識。21世紀的當下,隨著我國經濟知識,文化水平各方面的提升,人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繪畫,重新進行了一個定位,中國傳統繪畫正處於一個復甦的階段,我相信,正是因為大家真誠的喜歡,才能夠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傳承下去,但是由於之前的,教育體制的緣故,西方繪畫的普及度,遠遠高於中國繪畫,如何能夠達到一個平衡?那需要大家接下來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共同努力。



三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根。由五四運動開始,以西方繪畫,來改良中國傳統繪畫,到當下,以吳悅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繪畫要走中國,自己的傳統道路。這個是在探索中,慢慢的找到了一些更加明確的方向,我個人更贊同後者,因為,每一片土地都養育著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中國繪畫有中國繪畫的特點,特別是在,最根本上面的認識世界和認識事物的上面,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因為西方人繪畫,它講究的是人看到什麼畫什麼,

而中國繪畫的,精髓就不是這樣的了,他將就的是不僅重視客觀景物的選擇和描寫,更重視主觀思維對景物的認識和反映,強調作者的思想感情。

問題的回答來自於【國畫雅集】分享國畫知識,傳播傳統文化吸引的關注。


國畫雅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理解中國畫了,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各個國家的文化藝術也是互相傳播,互相影響,審美有時是自由的,所以現在許多年輕一代的孩子,一開始就選擇了西方藝術,而這類藝術很多的審美是比較直接的,一開始就比較的容易吸引人,比如水彩和油畫,因為材料上的特殊性,我們會發現它們的色彩是極為豐富的,其實人們在最起初的時候,對於色彩的渴望是最明顯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所喜歡的,孩子們也都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很多人一開始都喜歡上了西方藝術。

對於國畫,你會發現,古代文人畫都是極為素雅的,墨雖分五色,但畢竟色彩上還是不那麼容易一下子就討人喜歡的。中國畫裡的藝術世界也是古代文人墨客一起創造出來的,這個世界有的時候並不寫實,甚至有點而抽象,難免一開始沒那麼好理解,但也因此獨立於世界藝術。如果說梵高創造的是他的藝術世界,他的這個世界也是有限的,而對於中國畫,就不僅僅是一個人創造出的這個藝術世界,而是歷代文人墨客集思廣益創造出來的,每個時代也都會添加新的內容,從而形成了其獨立的水墨藝術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你會發現裡面有現實中的景物,也有現實之外添加的景物,如八大山人的鳥,如張大千的山水,亦或者是王希孟裡的千里江山,等等,都是於現實之上的再創造,賦予了藝術家自己的想象,是的,繪畫除了描寫現實,還可以自由的想象,想象是沒有界限的,有想象,就可以去創造,藝術不僅僅只是描寫現實已有的東西。如果說上帝創造了世界,這個世界是他想象並創造的傑作,那麼對於藝術家來說,筆下也可以有你的世界,因此其樂無窮。

中國畫有中國畫最獨特的語言,也有其獨特的意境和文化內涵,當然,中國畫也在繼續不斷的添加新的內容,隨著這個時代在繼續發展,傳統的中國畫藝術是一門很高雅的藝術,人到老時,方知平淡是真,褪去浮華,選擇一身青衣,簡簡單單,卻也是最真實的,也許要理解中國畫,品中國畫,確實一開始還是不那麼容易就能欣賞的了的,有時不經歷些風雨,並不知這平淡的妙處。

水墨丹青,不需要太多的色彩,這是一種審美選擇上的平靜,又蘊含著藝術家濃濃的抒情,沉穩但又灑脫,越品越有味。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畫就都是這樣的,其實不然,如今百花齊放,也是有著許多藝術派別的,其實不管是中國畫也好,還是西方藝術,都有很高的藝術,也有畫的不怎麼樣的,也有俗的中國畫,也有俗的西方藝術,也都有極為高雅的藝術,倒是不奇怪。


至於藝術性誰的高,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太妥,不同藝術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文化內涵也是不同的,表達內容也是各有侷限,也各有所長,所以也不應該做出個高下之分,誰說自己的藝術性更高,那一定也是會有人反對的。中國畫有中國畫的特殊性,西方藝術也有西方藝術的特殊性,而這個特殊性也決定了他們並無高下之分。


水墨天涯

‘西畫寫實而國畫表意,當然在中國古代唐宋時期是既寫實又表意,達到非常完美的藝木高度。只是宋以後文人畫的興起,國畫才開始走向一條寫意之路。如元朝畫家倪贊所言:吾畫逸筆草草寫之,聊表心中逸氣也。


倪贊六君子圖

由於中國古代文人士代夫畫家並非西方意義上的職業畫家,一般都沒有經過嚴格的形態上的造型訓練,都是傳統師徒形式的傳授,師傅似乎更注重學生國學書法及人格上的培養,技法上一般以臨摹古畫為主,所以學生各方面的修養都很高,在詩書畫印甚至琴棋都有較高造詣,從諸方面來說,相比較於西畫純技巧而言似乎中國畫更精深難學。這也正西方人很難讀懂國畫的原因,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太大而不同。


齊白石的寫意蝦圖




張大千仿古山水畫

西畫是年青人的藝木,歲數一旦過了五十,精力就不行了,就會越畫越差。而中國畫是老者的藝術,會越畫越好,達到爐火純青的高度。齊白石和黃賓虹都是衰年變法,九十多歲才攀上藝木高峰。所以從藝術角度來評價,顯然中國畫更勝一籌,也更難學,這也是為什麼學西洋畫的人更多的原因,當然也是為了考上美院而不得已的事情。學生都是以西畫素描為一切造型的基礎,而對於博大精深的國畫藝術基本上是一無所知,這也正是國學教育方面的悲催之處!


山人z

中國畫還是西洋畫,不管在創作風格還是創作技巧上有多大的區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價值都是體現在虛幻的精神層面上,所以說中國畫和西洋畫的藝術性,取決於欣賞者對藝術欣賞的精神境界,不能一概而論中國畫還是西洋畫哪個更具藝術性,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遠赴歐洲學習西洋畫,那是因為很大一部分莘莘學子從思想觀念裡認為西方是誕生藝術大師的搖籃,比如,梵高、達芬奇等等知名藝術家,還有就是或多或少的受我們中國一代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的影響,畢竟徐悲鴻也曾在歐洲留學繪畫過,






詩夜城主











自由自在181101651

恐怕何謂之藝術還沒有多少人徹底整明白呢,將不同民族的藝術形式做孰高孰低的比較並不科學,很容易導致不客觀的厚此非彼。

中國畫是完全建立在文化上的延伸,概括地說是文化性高於藝術性的體現。進一步地說中國畫是高度世俗化的藝術,是功利化的藝術。

“無用之大用”歸根結底還是要拿來“用”的最好詮釋,但是也恰恰是這樣一種藝術發展軌跡造就了中國藝術能夠立足於世界藝術之林的客觀結果。
〖農民風俗畫家―勒帕熱以寫實去追求人物神態和性格〗


西方油畫從文藝復興到近現代繞了一個大圈子反而越來越傾向於中國藝術的世俗化與實用性了。這個實用並非真正意義我們所理解的實用概念,它是建立在一種普世價值上的實用。

中國畫之用更多體現在精神意象上的一種修煉。詩書畫印一體,身心陶冶和修身養性為一體,更多是體現在文化上的一種積澱。

昏鴉並不完全同意西方繪畫重造型求形似而中國畫是追求神似和意境而不重視造型的藝術,這只不是一種文字遊戲地詭辯而已。

〖永樂宮壁畫的造型完全媲美油畫,線條的魅力即在於此。〗

顧愷之所主張“以形寫神”的前提必須要形似,也注重觀察,只不過強調更好的藝術追求罷了。西方油畫也是在形似的基礎上去追求惟妙惟肖的傳神,並無二至。

魏晉到盛唐時期我們在人物造型上的比例、動態、透視關係表現都明顯優於同時期的西方油畫,只是沒有象西方一樣後來發展了光影表現與科學的人體解剖。

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論”一說將中國畫藝術性徹底拆解,看似是將繪畫引入更高的價值評判標準,實際上將中國藝術可能系統化的最後機會徹底喪失掉了。所幸的是文人畫迎來了發揚光大的藝術輝煌。

昏鴉的結論是就繪畫的系統性與藝術性而言毫無疑問是西畫佔優,在與文化的融合性上而言中國畫佔優。

這也沒有什麼非要去比較的必要,藝術這個概念本身就是舶來品,我們歷史上丹青(職業畫家)一流都不過下九流,即便如此藝術成就一樣不可小覷。

正規系統的藝術教育進入咱們國家也一百多年了,國畫也要接受西方素描造型基礎訓練呢。學習國畫也好,油畫也罷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很多藝術大家在兩方面都有一定建樹和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