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初亡,民國肇始,很快就軍閥混戰,百姓會懷念前朝的穩定嗎?

每次朝代更迭的副產品就是老百姓的心態轉變,戰亂的背景通常使他們懷念前朝的穩定,前明的半壁江山也好,前清的萬國賠款也罷,能從自家的土地上繳足稅收地租之後,老婆孩子的碗裡有口吃的,能不造反就不造反,相比紛爭的亂世,之前那種穩定值得懷念。

王朝的歷史大多不是比好,而是比濫,誰比誰更好,可能老百姓說不太準,誰比誰更濫,老百姓心裡門兒清。

大清初亡,民國肇始,很快就軍閥混戰,百姓會懷念前朝的穩定嗎?

把每個朝代比成五個檔,每個朝代在一檔起步的時候,懷念前朝是主流,前宋和前明的遺老與壯士在這一檔期獲得過很多民間的支持。換上二檔三檔,王朝進入平穩階段,變得比前朝的五檔期還要穩定,反元復宋、反清復明的口號便不再吸引人,遺老嘆著人心、隱入山林。四擋的時候司機都能夠開小差了,憑藉著慣性這車也開的很溜,儘可以抽根菸、走個神消遣一下。到了五檔,表面看來風馳電掣,假如司機也搞不懂前方路況,稍不留神就會出事故,剎車不靈翻了車,老司機假如沒死,或者死之前最後一個念頭,肯定是埋怨剎車系統。

百姓的民心就是剎車片,老司機作為駕馭者,如果把民心視若無物,動輒踩急剎車,民心便會磨損嚴重,時間久了,就會給老司機甩臉子。車能載人、也能殺人,翻車死了再埋怨這一屆剎車片不行,沒這道理。

大清初亡,民國肇始,很快就軍閥混戰,百姓會懷念前朝的穩定嗎?


大清之亡,表面在於有經驗的老司機慈禧沒有培訓出一個合格的接班司機,實際上剎車片早就磨禿了,何止如此,動力、減震、照明、爬坡、防撞、排放,全部系統都出了毛病,大燈滅了、雨刷停了、備胎丟了、玻璃碎了、外殼破了,只剩下一個移動的空殼。

大清一倒,肇始的民國給換了發動機,外部粉飾一新,唯一就是沒裝GPS,悶頭瞎竄;換的零件都是好零件,進口的進口、國產的國產、但都不是原廠配套,也沒走的5S店;這都還好,司機卻老換;這倒也罷,還有個副駕在旁邊總喋喋不休,後座的熊孩子甚至也搶方向盤!

這車的結果還能有個好嗎?也無怪乎,穩定性不如大清的第五檔期,老百姓甚至還懷念前朝呢。

大清初亡,民國肇始,很快就軍閥混戰,百姓會懷念前朝的穩定嗎?

從長遠來看,經濟發展的不妨慢一點,方向感一定要掌控好一點,車體框架可以再堅固一點,中華民族最不缺少的就是時間,我們五千年都那麼慢悠悠的過來了,成功?我們才剛上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