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名陝籍鐵道兵長眠異鄉數十載 本報與新疆媒體聯動尋找烈士親屬

29名陕籍铁道兵长眠异乡数十载 本报与新疆媒体联动寻找烈士亲属

29名陕籍铁道兵长眠异乡数十载 本报与新疆媒体联动寻找烈士亲属

陝籍烈士長眠於和靜縣烈士陵園

自從2010年前後偶然看到那6座早已風化的烈士墓,汪濤就多了一個心願——幫這些長眠在異鄉的烈士尋找他們的家人。8年過去了,他為完成這個心願做了不少努力,但卻發現這樣被親人“遺忘”在邊疆的烈士墓遠不止這6座。

僅在新疆和靜縣烈士陵園裡,就有100多座烈士墓多年無人祭掃。墓中埋葬的陝西籍烈士有29位,他們大都是上世紀70年代,遠赴新疆支援南疆鐵路建設的軍人。

偶然發現烈士墓 他決定幫他們尋親

這個關於“尋找”與“團聚”的心願,來自於他多年前和驢友的一次徒步旅行。“當時在一座破敗的院落裡,我發現了6座墓,墓碑上的名字已經看不清了,但上面的紅色五角星和依稀可辨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字,讓我知道他們的身份並不簡單。”汪濤說,後來他走訪得知,長眠於這6座墓中的,是當年支援南疆鐵路建設的鐵道兵,他們的家人可能並不知道他們犧牲後埋葬在何處。知道這些後,自己便有了幫他們尋找親人的念頭。

而在尋找的過程中,汪濤發現,和這6名軍人一樣,長眠於新疆的烈士還有很多。

支援南疆鐵路建設 200餘名軍人獻出生命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曾經的一個工程技術兵種,他們以前在戰時和非戰時都擔負著重要的任務。”汪濤介紹,上世紀70年代,新疆的交通條件十分艱苦,與內地連接的鐵路只有一條蘭新線,而在新疆境內的南北疆,均沒有鐵路可行,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1973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在新疆修建一條吐魯番至庫爾勒的鐵路。次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揮師大西北,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懷著一腔熱血承擔起了這一光榮任務,靠肩挑手扛,用8年時間,鑄就了一條連接南北疆的鋼鐵大道。但這是一項充滿血淚的工程,200餘名軍人因此在和靜縣境內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其餘180多名烈士的家屬可能並未看到這一消息。”汪濤說,當年條件有限,家屬們知道自己的親人犧牲,可能也無法前來探望。後來條件允許了,但可能早已不知道親人的埋葬地。他堅信,“家人們並不是將這些烈士遺忘了,他們也在苦苦盼望著團聚。”

陝籍最小烈士僅18歲 他們是你在尋找的親人嗎

因為這份“堅信”,汪濤對這180多位烈士的資料進行了梳理,並決定按地區幫他們尋親。在前期,他已與河北的燕趙晚報、四川的華西都市報等媒體合作,為多位河北籍和四川籍的烈士找到了家人。但目前,仍有150多位烈士“無著無落”,這其中,就有29人來自陝西。

“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看這份名單的時候不一定要每個信息都對上才跟我們聯繫核實,假如您覺得名單中的他們跟您的親人或是您認識的那個人很像,請第一時間打電話聯繫三秦都市報。”汪濤說,這些烈士已在異鄉孤獨地長眠了40多年,他們在迫切地等待著親人的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