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名陕籍铁道兵长眠异乡数十载 本报与新疆媒体联动寻找烈士亲属

29名陕籍铁道兵长眠异乡数十载 本报与新疆媒体联动寻找烈士亲属

29名陕籍铁道兵长眠异乡数十载 本报与新疆媒体联动寻找烈士亲属

陕籍烈士长眠于和静县烈士陵园

自从2010年前后偶然看到那6座早已风化的烈士墓,汪涛就多了一个心愿——帮这些长眠在异乡的烈士寻找他们的家人。8年过去了,他为完成这个心愿做了不少努力,但却发现这样被亲人“遗忘”在边疆的烈士墓远不止这6座。

仅在新疆和静县烈士陵园里,就有100多座烈士墓多年无人祭扫。墓中埋葬的陕西籍烈士有29位,他们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远赴新疆支援南疆铁路建设的军人。

偶然发现烈士墓 他决定帮他们寻亲

这个关于“寻找”与“团聚”的心愿,来自于他多年前和驴友的一次徒步旅行。“当时在一座破败的院落里,我发现了6座墓,墓碑上的名字已经看不清了,但上面的红色五角星和依稀可辨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字,让我知道他们的身份并不简单。”汪涛说,后来他走访得知,长眠于这6座墓中的,是当年支援南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他们的家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牺牲后埋葬在何处。知道这些后,自己便有了帮他们寻找亲人的念头。

而在寻找的过程中,汪涛发现,和这6名军人一样,长眠于新疆的烈士还有很多。

支援南疆铁路建设 200余名军人献出生命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曾经的一个工程技术兵种,他们以前在战时和非战时都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汪涛介绍,上世纪70年代,新疆的交通条件十分艰苦,与内地连接的铁路只有一条兰新线,而在新疆境内的南北疆,均没有铁路可行,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1973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新疆修建一条吐鲁番至库尔勒的铁路。次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挥师大西北,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怀着一腔热血承担起了这一光荣任务,靠肩挑手扛,用8年时间,铸就了一条连接南北疆的钢铁大道。但这是一项充满血泪的工程,200余名军人因此在和静县境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其余180多名烈士的家属可能并未看到这一消息。”汪涛说,当年条件有限,家属们知道自己的亲人牺牲,可能也无法前来探望。后来条件允许了,但可能早已不知道亲人的埋葬地。他坚信,“家人们并不是将这些烈士遗忘了,他们也在苦苦盼望着团聚。”

陕籍最小烈士仅18岁 他们是你在寻找的亲人吗

因为这份“坚信”,汪涛对这180多位烈士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并决定按地区帮他们寻亲。在前期,他已与河北的燕赵晚报、四川的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合作,为多位河北籍和四川籍的烈士找到了家人。但目前,仍有150多位烈士“无着无落”,这其中,就有29人来自陕西。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看这份名单的时候不一定要每个信息都对上才跟我们联系核实,假如您觉得名单中的他们跟您的亲人或是您认识的那个人很像,请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三秦都市报。”汪涛说,这些烈士已在异乡孤独地长眠了40多年,他们在迫切地等待着亲人的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