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國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国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繼愛奇藝、嗶哩嗶哩之後,又一家中國企業將在美國上市。創立僅3年,總部位於上海的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在美國東部時間6月29日盤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拼多多計劃通過IPO籌資最多10億美元,此次IPO由瑞銀、高盛和中金聯合承銷,將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上市。

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国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為何如此急於上市?

雖然,這個2億人(後又說3億人)都在關注的社交電商平臺所出售的東西的確很便宜,但爭議從未停止過。那緋聞不斷的拼多多為何著急上市?

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外界報道拼多多計劃通過IPO籌資最多10億美金。所募資金主要用於業務營運、研發,及一般企業用途及營運資金,包括潛在策略投資及收購。

對於拼多多這種規模的電商來說,10億美元並不多。今年4月,由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紅杉資本中國投資的C輪融資就達30億美元。

很顯然,拼多多此時上市肯定不是為了這“區區”10億美元。

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国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在寫給股東的一封信中強調,雖然拼多多隻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面臨許多危險和挑戰,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的時間上市,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有業內人士分析,當前這個時點正是拼多多在美上市的窗口期,換句話說,正是好時候,再等下去可能還不如現在。一方面,中美貿易關係充滿不確定性,給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增加了未知風險;另一方面,拼多多目前正處在高速成長期,而未來的增長空間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国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拼多多的招股書顯示,這仍是一家虧損的公司。2016年和2017年分別淨虧損2.92億元和5.25億元人民幣,亦即拼多多創業三年多,截至2018年Q1累計虧損(含期權支出)僅為13.12億元人民幣。

這樣的虧損規模在A股根本沒有上市的可能,但是在美國不同,投資者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成長性和未來的贏利能力,就目前來看,拼多多在這兩方面都表現出了一定的說服力。

是拼多多必需還是投資機構急需?

從融資進度來看,拼多多有高速快跑的趨勢。之所以如此,或許跟資本運作有關,也可能與拼多多的發展週期有關。在股權分配上,騰訊持股並不多,而騰訊投資的京東亦看不上拼多多,更是上線了競品京東拼購。

騰訊要在拼多多掙一把快錢,還是今後一如既往扶持拼多多,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騰訊的目的是借拼多多佔據低端電商市場,則拼多多會是騰訊戰略佈局的一部分;若騰訊因為所累積的負面效應而放棄拼多多,這將是災難的開始。

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国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而在融資金額上,目前有三輪融資和四輪融資的說法。若按三輪融資來分析,其B輪融資僅為1.1億美元,而到D輪融資金額突然達到30億美元。C輪到D輪融資金額的巨大懸殊,也為拼多多的急於上市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在資本這個層面還有一點,在於其他投資機構對拼多多的態度。雖然拼多多發展符合它們的預期,短短3年就做到了300億估值,但現在拼多多的弊端甚至大於利端,且想要完善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及物力,或許這需要一個不短的週期。

是以,資本方快速運作拼多多上市,在當前估值的最高點提交上市招股書,在保證社交電商第一股的同時還能獲得一個高市值,上市後將會是個一舉多得的大好局面,其中各方所得利益自是不必多說。

總結一下,上面所說讓拼多多不得不加快上市行程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拼多多自身所需,亟待上市拿錢完善企業,構築行業壁壘;

2、競爭對手逼迫,主流電商平臺更有品質的拼購爆發,將會威脅拼多多生 存;

3、資本市場估值最高點,上市的最佳時機,錯過了或許就一去不復返;

4、投資機構需求,已經看到了拼多多的短板與未來空間,早上市早套現。

除了以上幾點,足夠多的負面消息也成了拼多多發展的拖累。但平臺售賣違規產品主要是因為監管問題,而“非法凍結商家資金”則是運營問題,成消費投訴榜熱點則反應的是消費者對平臺的極度不滿。

而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以後平臺能否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尚是未知數,但過了這個時間也會導致錯過最佳上市時機。

所以,不管未來怎樣,先上市再說。只是,美國資本市場真會為這樣的拼多多買單嗎?和小富一起拭目以待吧。

獨角獸們為何急於IPO?

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国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其實今年夏天,無論是港股還是美股IPO都熱鬧非凡——中國的明星互聯網企業對IPO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拉開了獨角獸蜂擁上市的序幕。在此之前,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曾於2016年承諾“小米五年內不上市。

6月25日,美團點評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美團點評CEO王興此前對上市一事頗為不屑,很多人記得他在2015年發表的“誰先上市基本意味著它放棄、投降”,“上市是一件相當折騰的事情”等觀點。

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這家明星電商公司成立至今尚不到三年時間。

國內的互聯網獨角獸們為何如此急於上市?之前傳聞估值1,000-2,000億美元的小米,為何寧願接受540億美元的估值也要搭上資本市場的班車?這背後,可能與獨角獸們前期投資人的退出焦慮有關。

過去幾年間,一些科技公司藉助互聯網“槓桿”,創造了融資、估值的“神話”。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從創立至今不足8年時間,共融資9輪,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5億美元,目前IPO估值鎖定540億美元;

美團成立至今亦不足8年,共融資8次,累計融資金額接近100億美元(包括與大眾點評合併前美團網的融資),目前正尋求以6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

拼多多成立不足3年,共融資3次,累計融資金額超過31億美元,有傳聞稱其IPO估值或高達300億美元。

在資本的簇擁下,小米、美團點評、拼多多等獨角獸公司實現快速擴張,在互聯網時代“收割”了大規模的流量,有了營收業績、用戶數量做基礎,這些企業的估值不斷飆升,每次進行新的融資都讓老股東“欣喜不已”。然而,這一“排山倒海”的遊戲或將難以為繼。

隨著國內互聯網用戶數量增速放緩、全球手機出貨量史上首次出現下滑、行業內競爭加劇,獨角獸的業務擴張已經變緩,可以預計,今後獨角獸獲取用戶量的成本將顯著增加。

3年不到的拼多多要在美国上市了!到底在急啥?

而與此同時,這些獨角獸的盈利能力普遍較弱,有的甚至至今還在虧損。以小米為例,招股書顯示,2017年其經營利潤為122.16億元(約合18.3億美元),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淨利潤為虧損438.9億元。

美團點評同樣在鉅額虧損。2017年淨虧損190億元,調整後淨虧損為28億元。拼多多2016年和2017年的淨虧損分別為2.92億元和5.25億元。

除了獨角獸自身的成長空間、盈利能力面臨不確定性,對於這些獨角獸來說,已經很少有投資機構能夠以更高估值繼續投資它們。據媒體報道,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沈南鵬之前就曾表示:“企業在變化,投資規模也在變化。如今,要想成為一家企業的領先投資者,投資1億美元已經不夠了。要想打造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你需要投資4億美元或5億美元。”

美團、拼多多去年以來每輪融資金額多達數十億美元,這甚至超過了國內一些頭部VC、PE一支基金的規模

以紅杉資本中國、華平中國、高榕資本等知名基金為例,公開資料顯示,華平中國2016年完成募資的華平中國基金總規模20億美元;高榕資本2017年整體管理的基金規模約為110億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紅杉中國今年6月成立的第五個人民幣基金募集最多也只有150億元(約合23.7億美元)。

儘管如此,科技獨角獸們仍然需要鉅額融資支撐其發展。到二級市場尋求接盤者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這可能是近期獨角獸們蜂擁前往海外市場IPO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從全球股市的大環境來看,留給這些獨角獸IPO的時間窗口已經非常有限。港股、美股市場經歷了兩年的持續攀升,今年以來回調跡象十分明顯,自今年1月達到峰值以來,全球股市已損失了近10萬億美元市值,美股波動性相比往年驟然上升,港股也被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提示存在風險。如果獨角獸未能及時掛牌上市,將“輸在起跑線”。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