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的辛莊之戰,日軍有一個團,李雲龍僅60人,爲何能夠突圍?

時無雙

辛莊之戰是日軍對李雲龍消滅日軍觀摩團的一次報復性掃蕩中的一次戰鬥,李雲龍的獨立團以連排為單位分散突圍,直至被圍辛莊,但最後李雲龍和趙剛都成功突圍了。



至於突圍成功的原因如下:

第一,日偽軍白天的進攻過於大意,被消滅60多人,以至於日軍指揮官誤以為辛莊有大批八路軍,所以沒有繼續發動進攻,而是等待增援部隊,這就給了李雲龍緩衝得餘地,如果日軍持續進攻,李雲龍無論如何都擋不住。

第二,黑夜的掩護至關重要,抗戰時期的行軍都靠兩條腿,雙方都很疲憊,夜裡日軍大都睡去,天又黑,這就為李雲龍渾水摸魚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第三,熟悉地形,從山溝溝裡摸爬滾打出來的李雲龍對辛莊周圍的地形非常熟悉,選擇的突圍方向可以確保突圍夠立即隱蔽,避免被日軍追殲。

第四,隊伍精幹。李雲龍滿供60多人,和趙剛一分為二還剩30多人,人少目標就小,行動迅速,不易被發現。

第五,決策正確。李雲龍和趙剛分頭突圍,讓日軍一時摸不著頭腦,等反應過來已經太遲了。

第六,李雲龍敢打敢拼的性格在關鍵時刻起了重要作用。日軍指揮官在偽軍軍官的建議下,誤以為辛莊有八路軍大部隊,萬萬沒想到八路軍就60多人,更沒想到60多人竟然敢分頭突圍,李雲龍關鍵時刻的敢打敢拼讓日軍措手不及。

第七,魏和尚等一批軍事素質過硬的戰士在突圍前的摸哨工作做得好,摸掉哨兵,等於挖掉了敵人的眼睛。



基於以上原因,李雲龍和趙剛分頭突圍成功了,但突圍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亮劍》畢竟是一部電視劇,雖然比抗日神劇貼近事實,但仍然有誇張的成分,真實的抗戰中中日雙方傷亡比例基本都是7:1或6:1。


毒刺劍客

辛莊一戰,日軍可不止一個團。

日偽軍包圍辛莊的是“日軍第四旅團第22聯隊”和“皇協軍獨1師2團”。日軍一個聯隊相當於我軍團級單位,一般是3800人。但是,劇中李雲龍等人說這支日軍是日本騎兵聯隊,騎兵聯隊的人數應該是1400人。再加上皇協軍一個團。等於是兩個團包圍了李雲龍60人。

不過,這兩個日偽軍團,加起來也不可能有上千人。

偽軍一個團究竟有多少人,真不是固定的。1941年,汪偽第二軍,一個軍才7000人。偽自治軍第一軍第一旅才1000人。所以,很多時候,偽軍的一個團,才三五百人。

例如:《亮劍》錢伯均部被日軍收買叛變時說:楚雲飛一個團5000人,他是主力營有小2000人,相當於李雲龍兩個團。所以,錢伯均不接受日軍“偽團長”的招降,想要更高官級。

而且,日偽軍出動比例一般是1:5甚至1:10。一個辛莊村能有多大,要是日偽軍都是整編團級建制!那就是五六千人,這麼多人,會打不下一個辛莊村?所以,真實的情況是,李雲龍突圍時,可能是被三五百偽軍加上幾十名日軍包圍,日軍不會超過50人。

(當然,劇中李雲龍在村東頭偷襲進村日軍,打死了正聯隊長,還上來就殲滅60多人。。。。)

迴歸正題,一個電視劇,我也不給他補漏洞了。直接分析為什麼能突圍成功。

首先,皇協軍團長“幫了忙”。他為了展示自己部隊的能力,忽悠日軍副聯隊長,說被圍的是一個八路團。雖然,聽槍聲密度不像,但是他就認為是一個團!他又不傻,裡面要真是八路軍一個團,他早跑沒影了。一支連祖國都保護不了的部隊,能有什麼戰鬥力?皇協軍團長肯定已經想好了,他知道里面只有幾十個八路殘兵敗將。他想的是等打進去了,殺幾百個老百姓,充人頭。然後,找日軍邀功去。

不過,這也給李雲龍幫了忙。日軍以為只是少數人突圍,大部隊還在村裡。所以,日偽軍還是堅守陣地,圍困辛莊。

其次,李雲龍本來就只有六十人,還分成兩部分,一部才二三十人。人少目標小,再加上晚上,所以才能夠突圍。當然,最主要的是,主角光環在這裡。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個戰鬥是有真實戰例的,“五一大掃蕩”期間,八路軍冀中軍分區的兩個連,由政治部主任帶隊,在躲避日軍的時候進入宋莊,因為一直處在日軍的包圍中,八路軍警惕性非常高,進入村子後就修工事,第二天清晨,100多鬼子騎兵突然來到村外,八路軍以外被鬼子發現了,一個突襲,當場把鬼子的一個大官打下馬來,鬼子拼命搶回了那個軍官,確實鬼子並不知道村裡有八路軍,他們是在研討上一次戰鬥的得失,意外跟八路軍遭遇的。戰鬥一打響,八路軍也撤不出去了,因為大白天在平原地區,離開村子就是死路一條,所以八路軍立即搶修工事,準備硬抗,很快,四面八方的日偽軍都集中過來,把村子團團圍住,開始了進攻,八路軍由於準備充分,把寨柵,壕溝都利用上了,修築了街壘,把各個院子都打通,以方便部隊向各個方向增援,他們堅持一條,就是決不讓鬼子佔領任何一處房子,堅決把鬼子堵在村外,一直打了一天,鬼子都沒有攻進村子,到了晚上,八路軍分兩路突圍出去,這一仗八路軍陣亡32人,負傷41人,擊斃日偽軍300多人,而八路軍連傷員都帶走了,日軍還傻傻的認為突圍的是小股部隊,大部隊還在村裡,一直到第二天才知道,


狼的影子319

有一句話形容天黑,叫做“伸手不見五指”。在城裡生活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句誇大的形容。但是,在偏遠地區的農村,黑天確實如此。

以前,我也沒有體會過“伸手不見五指”,直到上大學時軍訓,部隊的營地在偏僻的山腳下。夜晚值哨的時候,遠近很少有燈光。在沒有月亮夜晚,抬頭看,繁星滿天,異常清晰;低頭看,那是真真的伸手不見五指啊~~~就是把手伸出去,你看不見自己的手指!

說到這裡,就可以理解李雲龍的小股部隊為什麼能趁黑夜突破敵人的重兵包圍了。黑夜削弱了敵人兵力、火力的優勢,只要地形熟,選準敵弱點猛打猛衝,就可以突出去。

鬼子後來的包圍圈,往往用火把、篝火圍成一個包圍圈,這樣做,固然可以增加突圍的難度,但也不是沒有辦法。篝火封鎖線往往只有一層,衝過去就又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此外,照明還有利於突圍部隊觀察鬼子防守薄弱的部位。

在沒有夜視技術的時代,夜戰是戰勝強敵的有效手段。


阿道夫二世

首先,李雲龍與趙剛率殘部突圍之前,趙剛的一句話曾反映了他們的實力情況——

“老趙,組織一輪衝鋒打回去,不能丟下騎兵連!”

“不行啊老李,咱們現在只剩下兩個排左右的兵力,再一衝鋒這點兵力全沒了。”



由此可見得,除非趙剛漏算,他們當時手中的兵力不足百人。

那麼接下來就要回答他們的辛莊突圍之戰了。李雲龍說的明白,村莊外面是開闊的平原,白天突圍肯定會全軍覆沒,所以要挑夜間突圍。那麼這時問題來了,日軍當時圍困辛莊的兵力有多少呢?



還得電視劇來說話,在電視劇當中,日軍軍官曾稱呼一個偽軍軍官為“鍾團長”,也就是說,“皇協軍”也參與了這場掃蕩。而根據劇情來判斷,此人應該是偽軍的最高級的軍官,所以此次偽軍兵力便已有一個團左右了(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兵力參與的可能)。



既然偽軍兵力這麼多,那麼日軍本部有多少人呢?根據華北反掃蕩作戰中所發現的日軍比例來看,日偽軍比例大致為1:3到1:5,當然1:8的特殊情況也有之。那麼如果這場戰鬥中偽軍有一個團,那麼日軍兵力大致在300—400人間。所以圍攻辛莊的日軍,嚴格意義上說沒有一個團。

可是即便如此,除了其數量仍是李雲龍的5、6倍外,日軍火力佔優,而且還有偽軍配合,這些也是造成李不得不選擇夜間突圍的原因之一。



那麼最後再說李雲龍又是如何靠這點兵力拖延日寇到夜間的。首先,李雲龍富有作戰經驗,從長征年代過來的人,對如何以最少的兵力發揮最大的火力優勢,有著充分的經驗,所以李雲龍在村莊內部的火力安排,給自己堅守贏得了時間。



另外,日軍也是孤軍深入,而且一開頭就被李雲龍一頓胖揍打蒙了,這也使其沒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偵查,所以李雲龍能夠死裡逃生也就不奇怪了。


寒江閣一道人

李雲龍消滅日軍觀摩團100多人之後,日軍發動了大掃蕩,其裝甲車上還寫了專打386旅獨立團(專打386旅是真實存在的)。為了粉碎日軍的掃蕩,李雲龍命令獨立團以連排為單位分路分批向敵人實施反突擊。經過一番血戰之後,獨立團從魏王莊突圍到了辛莊。經過分散突圍之後,李雲龍和趙剛手裡大約還剩一個連的部隊。李雲龍說過,辛莊背後是平原,不利於作戰,距離大山有20里路,怎麼也要堅持到天黑,我軍擅長近戰和夜戰,只有黑夜才能掩護部隊進入大山。

《亮劍》中負責掃蕩的部隊為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第22聯隊,聯隊長為笠原小泉大佐。這個聯隊長的看法和部下一致,認為辛莊是一個孤立的村莊,後面是平原。從軍事角度看,防守者一旦被包圍,這裡就成為了絕地,突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聯隊長笠原小泉比較輕敵,結果大搖大擺地走進了獨立團的伏擊圈,被李雲龍一槍擊斃。接下來李雲龍和趙剛各自率半個連,依託有利地形,與日軍進行了巷戰,最終堅持到了天黑。日軍裡面有皇協軍,當獨立團堅守到天黑後,以偽軍為突破口,李雲龍和趙剛兵分兩路從辛莊突圍。

以上說了這麼多,其實很簡單。亮劍的主角兒是李雲龍,如果李雲龍在辛莊被日軍包圍消滅了,接下來的故事還怎麼發生呢?哪有他後來意大利炮解放平安縣城的事呢?


歷史軍魂

李雲龍的這一招戰術叫做燈下黑,是清朝大將年羹堯打擊羅布藏丹增時曾經遭遇過這種戰術戰法。在指戰中反其道而行,不按常理出牌,其目的要騙過敵軍主力,最終成功出逃。

在辛莊之戰中,李雲龍利用的是天黑做掩護,在白天的打反擊之戰中,造成了日軍大量的傷亡,這給了日軍一種八路很多人的假象。勝券在握的日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不敢在晚上視力不好的情況下輕易攻打陣地。這才給了八路軍堅持到晚上成功出逃的機會。

不過,由於亮劍畢竟是一部小說,這裡面多少有點主角因素在裡面。在真實情況下,日軍的戰備水平很高,明知出了村子二十里就是山,就算沒有晚上攻城,也會加強戒備,沒那麼容易突圍的。否則抗戰也不會打那麼多年了。


優己

當時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是一種報復性的行為。是因為之前李雲龍打掉了日軍的一個觀摩團,其中不乏有日軍的高官,本來日軍是要宣揚一下國威,卻不料半路殺出一個李雲龍。這讓日軍堅定了掃蕩的決心。不過這下可就苦了咱們的雲龍兄了。

當時日軍的一個團大概有一千人,再加上日偽軍呢,那人數已經佔了絕對的上峰。此時的八路軍只有撤退一條路。但李雲龍的手裡又有多少能用的兵呢?一個騎兵連加兩個步兵連,(肯定不是滿編)。而在配合主力突圍時,騎兵連已經全部就義了,此時也就不到兩個連的兵力了

李雲龍帶領著剩餘的人來到了辛莊根據對地勢的瞭解,打了日軍一個出其不意。而日軍卻還天真地以為逃跑的是一些殘兵敗將呢。他們萬萬沒想到這麼能打仗的八路軍竟然是這麼落魄。


可是再能打,你人少也是沒辦法,只能摸黑撤退。這時只有60多人了,還有一半的傷員,這時李雲龍決定分散突圍,他自己帶著一些沒受傷的掩護“大部隊”突圍。就這樣李雲龍的獨立團成功突破了日軍一個團的包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