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詩俗律:《人參作兒啼》

人參作兒啼

人參,一名土精,生上黨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兒啼。昔者有人掘之,始下數鏵,便聞土中人呻聲。尋音而取,果得一頭,長二尺許四體畢備,而發有損缺處,將是掘傷所以呻也。

選自《太平御覽▪異苑》

參詩俗律:《人參作兒啼》

註解:

1.鏵:鐵鍬。

2.太平御覽:一千卷。宋太宗李昉等編纂。該書初名《太平編類》,後因是寫給宋太宗趙靈閱覽,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

參詩俗律:《人參作兒啼》

人參,又名土精,生在上黨的人參最好。人形都具備的,能學小孩啼哭。從前有人挖人參,剛挖了幾鐵鍬,就聽到土裡有人呻吟的聲音。順著聲音挖去,果然得到一株人參,長得有二尺左右,四肢完全具備,挖參人發現人參主體有損壞短缺的地方,應該是挖上這些部位才呻吟的。

參詩俗律:《人參作兒啼》

淺析

上黨今屬山西省長治市,是中國人參第一故鄉。上黨人參非常有名,早在越國《範子計然》裡就有記載:“人參出上黨,狀如人這善。”上黨參的確是人參,從古書上的人參圖考證,與今天的長白山人參很相像,毋庸置疑。

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發現一種能做兒啼的植物。因而這片文章純屬幻想。而“幻想”是人民口頭藝術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僅以當今版《長白山人參故事》、《人參的故事》、《人參姑娘》、《人參故事》而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幻想出來的故事。幻想故事,傳承了神話的某些原始觀念、藝術形象和神異情節,這是它同神話有緊密聯繫的紐帶,都是原始人類的“萬物有靈”觀在幻想故事中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