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何應欽?

大不列顛的帝王

何應欽,黃埔教官,國民黨重要軍事人物,陸軍一級上將。其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今天關於何應欽的事蹟自然不能面面俱到,擇要而說。

1、替補成了主力

在日本振武學校,何應欽是蔣介石的學弟。都在陳其美帳下做事,後來又專門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關係,在黃埔時候,蔣介石的第一候選人的王柏齡。何應欽就是王柏齡引薦去的。

正常情況下,王柏齡基本是要壓何應欽一頭的。

但正如歷史中所有成功人士一樣,業務能力從來都是第一位的,東征、北伐,王柏齡的散漫變相說明能力不足,何應欽的盡職讓黃埔學生軍的優勢得以體現。畢竟態度決定一切嘛。

豫中會戰是蔣鼎文的渡劫,南昌之役就是王柏齡的宿命。之後何應欽到了歷史舞臺。

2、造過老闆的反,老闆卻離不開

在第一次北伐佔領南京後,寧漢分裂,桂系第一次倒蔣,何應欽默許,就這麼炒了老闆魷魚。老蔣後來都說“當時只要他何應欽一句話,我是可以不走的”。在老蔣回來後,一度被解除本兼各職。但很快又被任命為總參謀長。

之後長期擔任軍政部長。

在1936年西安事變中,堅定討伐。事後未被責怪。

之所以能這樣無非兩點:第一就是業務能力極強;第二就是人緣好。這兩個都做到了無可替代,也就只有他了。

3、一生親日

有為日本將軍說:“留美的主張學習美國,留日的卻往往反日”。但這一點放到何這裡基本不適用。

他一生都親日。

在長城抗戰後,主張與日本議和;華北事變後,抗戰後,都是如此。

當然這只是其政治主張。在具體事務上,堅定的維護國家獨立是一直堅持著的。

總結:

何應欽做人、做事確實是同類人的佼佼者。留日、黃埔、組織、人緣,四大能力,讓其長盛不衰,成為政壇常青樹。

參考文獻:

賀江楓.無以為繼:黃郛與1935年華北危局[J].近代史研究,2018(03):39-55+160.

張皓.“日本天津軍的謀略”:1935年胡白事件之探析[J].安徽史學,2018(02):96-108.

陳文峰.公主屯戰鬥:東北戰場殲敵一個軍[J].炎黃春秋,2018(03):8-12.

石戶谷哲. 土肥原賢二與華北事變研究[D].南開大學,2016.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有我蔣介石,必有你何應欽

何應欽和蔣介石是一對很好的搭檔,作為蔣介石的下屬,何應欽一直被蔣介石委以重任,可以說,何應欽是蔣介石比較信任的嫡系。

關於何應欽和蔣介石的關係,二人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的校友,又都在陳其美手下共過事,後來兩人又在黃埔開啟合作,蔣介石任校長,何應欽任少將總教官,二人開始走在一起。

在蔣介石開始在國民黨內上位的時期裡,蔣任命何應欽為黃埔教導團的團長,奠定了何在國民黨軍政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平定商團叛亂,兩次東征等蔣介石崛起的至關重要之時,何應欽都是蔣介石的得力助手。

尤其是第一次東征中,蔣介石的指揮部被敵人重兵包圍,何應欽率部浴血奮戰,老蔣老淚縱橫的說:“你必須想法堅持,挽回頹勢,否則什麼都完了。“何應欽當即表示,“既然非拼即死,那麼我就去了!”於是和敵人展開殊死拼殺,後來援軍趕到,蔣介石大獲全勝。

蔣介石也因此,變成國民黨內的一匹黑馬,在中山先生死後,一躍成為國民黨的大佬,時候,蔣介石對何應欽說,有我蔣介石,必有你何應欽。

有人評價何應欽對蔣介石的關係,何應欽“深感蔣介石的知遇之恩,秉堅貞不二之志節,竭智盡忠,驅馳效命,五十餘年如一日,未稍或逾”。

國民黨內的大佬何應欽

正是由於蔣介石的提攜,才有了何應欽的飛黃騰達,但是何應欽絕對是實力派,而並不是陳誠那樣沒有多少水平,只知道聽蔣介石的話。

有時候蔣介石猶豫不決的事情,甚至需要何應欽來打氣,在1926年北伐前期,蔣介石預謀發動“中山艦事件”,但是當時畢竟不是大權在握,蔣介石也很是擔心,於是密電何應欽,徵求意見。何應欽當即表示,對於蔣介石提出的任何決策,都全力擁護,正是何應欽的態度,讓蔣介石下定了發動中山艦事件的決心。

後來在蔣介石與汪精衛對抗時期,蔣介石下野,何應欽就代掌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並且搖旗吶喊,要求蔣介石復位,在汪精衛玩不轉後,使得蔣介石得以重新出山。

在西安事變中,已經身為軍政部長的何應欽不像宋美齡、宋子文等人所提倡的那樣一定要和平解決,何應欽主張“討伐勤王”,那個要轟炸西安的就是何應欽,除此之外,何應欽還致電汪精衛,並安排軍隊向西安靠攏。

蔣介石後來說到:···之所以同意和平解決、同意釋放他,張學良之所以禮送他回南京,都是因為何應欽的“討伐”施加軍事壓力的結果。

可見,何應欽的政治謀略並不是蓋的,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才能把戲演好啊!

正是因為何應欽的個人能力,使得其成為國民黨內的大佬。

關於何應欽的評價

關於何應欽其實是一個很難評價的人物,何應欽在北伐、中原大戰、抗戰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且其個人品質還是值得肯定的,在國民黨大佬裡面,能夠堅持不納妾的估計也只有何應欽一個。

但是何應欽在很多問題上還是存在問題的,在九一八事變後,何應欽對待日本一直妥協退讓,在抗戰勝利後本應該對日本進行嚴格審判,結果何應欽一再放開審判標準。

究其原因,雖然何應欽抗日有功,但是何應欽因為早年留學日本,在一些問題上,有親日傾向。基於此,甚至有人把何應欽和汪精衛做對比,認為何應欽和汪精衛為了政治利益都依賴於日本,史論縱橫認為,雖然汪精衛與何應欽都有利用日本人的初衷,並且最終都被日本人利用了,但是何應欽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懂得什麼事情是萬萬不能做的。直到抗戰結束,何應欽也沒有走向叛國的地步。

在對待革命的問題上,何應欽一直以反革命的身份出現,對我黨來說,一直是一個極具威脅的人物,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只能說,譭譽參半吧!


史論縱橫

彎著腰接日本將軍投降書的那個?雖然有人說他不是故意的,桌子也太寬,但還是應該是底氣不足的原因。看到人家主動鞠躬遞降書,忙不迭去接。其實個人認為是日本人給何應欽眼藥,遞投降書時故意往回收了一點,讓何應欽不得不前傾接受,既像鞠躬,又顯得猴急。



由此也可看出,何應欽這個人不太聰明,也沒有決斷能力,原則性不強,只能當副手,成不了大事。(不要誤解,比普通人要強,人家做到上將,比一般人強百倍)像這種事,可以不主動去接,岡村就會乖乖的伸過中線。日本人這點小聰明,明顯是事前想好故意的,表示不服氣罷了。(以我在日本三四年對他們的瞭解)



當時在一些國民眼裡,何長官距離汪精衛只有一步之遙。(不是因為他彎腰接投降書)而是很多人都覺得他親日。何屬於沒啥威嚴的那類,老蔣讓他受降算是酬勞他。



何北伐時可以,後來也有二次大捷,湘西和桂柳反攻。有人說中條山慘敗,是衛立煌指揮的,何只是主持了個戰前高級將領研討會,整個部署和臨戰指揮都是衛負責。但實際前期是衛立煌準備的,衛立煌還檢查防禦工式的,站前突然換人了,換成了何應欽,然後就慘敗了。那場戰鬥,國軍各自為戰,輸的很奇怪,難道何是背鍋俠?《胡宗南日記》記載衛立煌評他:敬之那一套還停留在東征時代。


不過何應欽日語是相當的好,日本語を上手ですね〜60年岸信介訪臺,何應欽和張嶽軍兩個給蔣當翻譯。(話說蔣也是日本留過學的啊)岸驚信介嘆何應欽日文說得溜…(蔣可以看,聽,說日語一般,以前看某本民國史話留的印象)


李三萬的三萬裡

說起何應欽,就離不開蔣介石,他是國民黨黃埔集團中的二號人物,和蔣介石一樣,他留學過日本,他也是從大革命時期就追隨的孫中山,或許沒有蔣介石的話,何應欽也許會成為國民黨將領中黃埔系的領袖。但蔣介石是校長,他只是一個總教官,即使後來還成為了軍事教育長,但他只能屈居人下。



若是單論才華的話,其實何應欽是一位頗有才幹的革命者,但他的手段和蔣介石比起來,還是差的太遠,所以他只能成為蔣介石的副手。而何應欽和蔣介石在同一件事情上幾乎總有爭執,一生也有過多次倒蔣,但“剿共”卻是他們共同的話題,這二人似乎對共產主義充滿著畏懼,因而他們在“攘外必先安內”上是一致的。



或許這一點成為了他們二人能夠共事的唯一紐帶,但在西安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和何應欽的矛盾到達了頂點。何應欽主張武力討伐張學良和楊虎城,四十個師的中央軍已經集結,但後來因為宋子文等等軍政要員的干預,最後得以和平解決。



在何應欽的一生中,他似乎永遠在充當蔣介石的副手,他一生中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的投降儀式,他享受了一個軍人的最高榮譽。

國民黨敗退後,他去往了臺灣,晚年的何應欽雖然沒有為吃喝而發愁,但最為當年的軍政要員,卻成為了邊緣人物,可以說是飽受冷落,後無疾而終,享年98歲。


歷史之絕唱

作為黃埔軍校的總教官,何應欽是一位頗具才幹的將軍,從東征到北伐再到抗日戰場,始終是黃埔系的中堅,戰功赫赫。奈何與蔣介石關係的不斷微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何應欽的能力發揮。



棉湖大戰成就蔣何終生互不相棄。

1925年廣東軍閥陳炯明進攻廣州,何應欽擔任由黃埔一期生組建的教導第一團團長,首先在平山以2000人擊敗陳部洪兆麟師一萬餘人,揮師前進,3月12日與悍將林虎部五萬大軍在棉湖遭遇,由於援軍遲到,何應欽以一團兵力死戰不退,傷亡近半。面對陣線的幾近動搖,蔣介石已經心理崩潰,對何說道:“何團長,假如我們今天在此地失敗了,就一切都完了”。

於是,炮兵連長陳誠親自開炮,何應欽挺身督隊衝鋒,黃埔學生軍齊上刺刀反守為攻,適錢大鈞第二團趕到,一舉破敵。蔣介石從此把這一天作為與何應欽同生死共患難的紀念日,否則蔣的政治和軍事生涯將到此結束,而這一戰,使蔣何雖然以後多有爭執或矛盾,但終生沒有相棄,這是情份。



龍潭大捷奠定國府定都南京的軍事基礎。

1927年北伐軍佔領武漢和南京,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成立了政府,史稱“寧漢對立”,雙方互證正統,並以兵戎相見。被驅逐到江北的軍閥孫傳芳部趁國軍內訌,8月25日以七萬之眾趁夜偷渡長江,準備一舉奪回自己的老巢。何應欽和白崇禧分別指揮第一軍和桂軍反擊,苦戰七日,徹底消滅孫部主力,稱龍潭大捷,保住了南京政權。

在此之前,桂系以需要寧漢談判為由要求蔣介石放棄總司令職務,在蔣何李白的會議上,何應欽野心閃現,一念之差選擇了沉默,蔣介石無奈下野,兩人關係第一次蒙上陰影。



中原大戰彰顯出眾軍事才能。

蔣介石復職後為調教何應欽,不打招呼突至徐州的第一集團軍司令部,以何應欽擅離職守將其當場撤職,搓摸一段時間後調任武漢行營主任,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蔣軍主力全部在中原地區與馮玉祥閻錫山60萬聯軍作戰,兩湖空虛。

桂系白崇禧見機可乘,出兵直取長沙,進而窺視武漢 ,在沒有中央軍可調的情況下,何應欽指揮湘軍何鍵和贛軍一部,以正面阻擊側翼包抄的戰法大破桂軍,粵軍再抄後路,桂軍內部分裂,李宗仁白崇禧下野逃亡香港,何應欽甚至可以調湘軍一部增援江北戰場,足見作戰絕非菜鳥。



西安事變讓蔣何之間漸行漸遠。

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同時被扣的還有陳誠衛立煌陳繼承等一堆大員,蔣嫡系大將幾乎被連鍋端,南京亂成一團 ,公推何應欽主持軍事,何應欽再次昏頭,一門心死武力討伐西安逼死老蔣算球,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急得跪求,何仍執意出兵,幸虧宋美齡趕來鎮住了場面。

權力的誘惑太大,老實說何應欽確有取而代之的私念,可惜他的軍事指揮在行,政治能力卻遠不如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心底已生嫌隙,再不予何應欽實權,同時著意提拔陳誠制衡何應欽,兩人關係漸行漸遠,但不會撕破臉皮。



雪峰山戰役 畢竟為民族而戰。

何應欽的軍事才能一直應用在內戰前線,東征北伐,打軍閥剿蘇區,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失去蔣的信任,始終位高權低,雖然以軍委會參謀總長的身份不斷參與對日戰略,卻不能有統兵作戰的機會,直到1945年的湘西戰役。

日寇新組建的板西一郎之20軍,以八萬人馬進攻湘西芷江機場及周邊軍事基地,連續請命的何應欽終於獲准指揮這抗日最後一戰,督率20萬精銳國軍,大敗日軍於雪峰山下,不久以後,日軍在芷江簽署了投降備忘錄。

1945年9月9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南京接受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



出任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

何應欽是黃埔系除蔣介石之外的二號人物,門生故吏遍佈國軍各個方面,同時待黃埔學生和藹周到,人稱“何婆婆”,再加上資歷厚重,所以始終在國軍中有較高威望,這也是蔣介石一直對他不棄的重要原因,就連戴笠這樣的事媽,也從來不敢去找何應欽的麻煩。

電影《一號任務》有這麼一段,南京談判時,軍統特務跟蹤總理的汽車,進一豪宅有憲兵守衛,特務的車被攔下,剛想耍橫細一打聽,垂頭喪氣就回了:這是何老總的家。

何應欽留日軍校生,多少有點親日,汙點也是有的,比如《何梅協定》。但是在民族大義上沒有含糊過,稱得上黃埔精英,無需過貶。1948年國民政府搞“憲政”,出任國防部長,陸軍一級上將。


度度狼gg

何應欽是一個非常值得寫也是值得學習的民國人物,性格中庸,老成持重,在官場上游刃有餘。總結一下他的人生履歷:開了掛的升遷、穩妥的行事方式與急流勇退的睿智。

與國民黨高層一些出身於精英的官僚不同,何應欽的祖上是清代出鎮移民,負責貴州行伍及治安事宜。到了晚清地方軍事化組織式微,其家族式微並由“軍籍”轉為農業“戶口”。何應欽7歲入學之後,就非常勤奮且注意鍛鍊體格。

人生的機遇在於留學日本軍事院校並結識了還是愣頭青的蔣介石。1909年,經武昌新軍系統推選,何應欽被清政府陸軍部招考為留日學生,進入日本振武學校,開啟了留學生涯。

還叫蔣志清的蔣介石,也就讀於該校,是何應欽的學長。日本當時的革命思潮比較濃重,何應欽與蔣介石作為同窗,一方面接受軍事教育與體格訓練,也開始萌生出反清革命思想。

在此期間兩人加入了同盟會。何應欽年輕時比較激進,聽說國內發生了“辛亥革命”,匆匆回國參與了滬軍起義。但是,1914二次革命失敗後,心灰意冷,又去了日本,正式求學於陸軍士官學校。

1916年秋何應欽回國到老家謀職,先到了貴州擔任省講武學校校長和黔軍參謀長,頗有建樹,小有名氣,之後又去了雲南擔任講武堂官員。

由於在同盟會的資歷和參與辛亥革命的經歷,1924年孫中山籌備黃埔軍校之時,蔣介石想起了他,何應欽受到了重用。

何應欽的人生從此一路順風順水,雖然和蔣介石有過分歧與矛盾,但1934年之後就珠聯璧合,互相照應,正如蔣介石誇讚他為:安危同仗,甘苦共嘗。何應欽做事情也比較穩妥中庸,分寸感拿捏的很好,也善於溝通與照顧各方利益,故而讚譽者多於詆譭者。

他從團長升到軍長,不到10年時間。北伐期間,已經做到位高權重的軍政部部長。1934年,軍中巨星的何應欽,被國民政府授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這是非常罕見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何應欽出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後趕赴聯合國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

何應欽最光輝的時刻是,1945年9月,代表南京國民政府,參與主持了岡村寧次投降儀式,可以說是人生的巔峰!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大幕,可見國民黨高層對他的認可。要知道,當時顧祝同、陳誠、胡宗南等人,都是炙手可熱的角色。

何應欽晚年被蔣介石冷落,在臺灣地區擔任虛職,給個榮譽銜而沒有實權,但是他善於急流勇退,自我安慰,練練書法,投身文化建設事業,愉快地度過了人生的最後階段,你說他睿智不?

1987年何應欽98歲,因心臟衰竭,結束了他的一生。生命長壽、政治長青、軍功長在、名聲長存,可謂比較完美的一生,不可複製,讓人羨慕。

可能唯一不完美的,就是沒有後代。自創一句詩吧,正所謂:

亂世男兒多奇志,東渡扶桑學本領。

應欽原本是欽定,何不借雲上青天。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

歷史傳訊社

在何應欽的身上一直有著很大的爭議,因為他是國民黨內非常著名的親日派將領,再加上他曾經做出的許多事情都使他飽受了不小的罵名,但總體來說他卻是有著自己的底線和堅守的。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何應欽和日本主將岡村寧次的關係,有人說何應欽與岡村寧次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窗。

不過後來據日本的一本雜誌所言,岡村寧次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學習是要比何應欽早上幾期的,他們在日本是沒有見過的,他們之間的第一次見面是何應欽駐守在北平總攬大局的時候。

當時因為蔣介石還不敢和日本人開戰,所以當時受蔣介石委派主持華北大局的何應欽只能暗中接受蔣介石的命令,與日本人周旋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何應欽也和岡村寧次開始熟識,並最終成為了一生的好友。


(岡村寧次)

受降儀式中向岡村寧次彎腰的何應欽

何應欽和岡村寧次的友情持續了將近一生,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天,何應欽專程找到了岡村寧次。

暗中囑咐他第二天不要帶自己的寶貝軍刀到受降會場,因為按受降儀式規定,岡村寧次作為主將是要獻上代表著他第二生命的軍刀的,所以何應欽為了顧及到岡村寧次的感受,就專程囑託他不要帶軍刀上場。


第二天受降儀式開始的時候,岡村寧次果然沒有帶上他的軍刀。

而作為主受降官的何應欽也保持著他對好友一向的謙卑,受降的時候因為岡村寧次還有著一定的尊嚴留存,所以他不願何應欽彎腰,而作為主受降官的何應欽為了保持儀式的完成,竟然向岡村寧次彎下了腰,接過了岡村寧次手中的投降書,這才完成了這一個最重要的儀式。

(何應欽受降岡村寧次)

不過也因此使得何應欽在國內引發了大噪,甚至連當時專程趕來觀看受降儀式的東南亞使節也非常詫異,不理解何應欽為何會向投降者彎腰。

何應欽為好朋友岡村寧次脫罪

在日本投降之後,蔣介石按照美國的命令將日本侵華的士兵和武裝開墾團的農民分批遣送回了日本。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中國戰場總司令的岡村寧次也被美國人列入了名單之中,當時岡村寧次是直接列在甲級戰犯的名單中的。

雖然說後來美國人只處決了七名甲級戰犯,但是在此之前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美國是要處決所有甲級戰犯的,所以作為岡村寧次好朋友的何應欽就數次三番地請求蔣介石將岡村寧次扣押下來,幫助岡村寧次逃脫美國的制裁。

起初蔣介石是不答應何應欽的要求的,不過後來何應欽為蔣介石指出了岡村寧次身上一個很有誘惑性的特點,這個特點也最終使蔣介石同意留下了岡村寧次,並最終幫岡村寧次逃過了遠東國際法庭的制裁。

蔣介石之所以會答應何應欽的要求,實際上主要是因為岡村寧次身上有著非常強大的反游擊戰能力。

岡村寧次曾經在華北地區研究、指揮過日軍掃蕩華北地區的敵後游擊隊,給游擊隊帶來了很大的傷亡,為日軍扭轉了局勢,可以說得上是反游擊戰的天才。


這一項能力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給蔣介石帶來了很大的吸引性,所以最後他才同意了何應欽的要求,將岡村寧次留在了中國,為他做起了秘密的軍事參謀,並在1949年的時候為了避免時任代總統的李宗仁處決岡村寧次,所以偷偷將岡村寧次送回了日本。

有著自己堅守的何應欽,在抗日的大是大非上不含糊

不過雖然何應欽和岡村寧次有著這麼好的交情,但並不意味著他會和日本人暗通曲款,在抗日戰爭爆發期間,何應欽都是有著自己堅守的,他一直以來都擔負著國民黨二號大佬的身份,協助蔣介石主持起了抗日戰爭的大局。


在國民黨中有很多名將都是何應欽的嫡系手下,比如有著赫赫威名的王耀武、第五軍的杜聿明、關麟徵、宋希濂等著名的抗日名將都是何應欽一手提拔上來的。

在抗日戰爭中他們也是一心抗日、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而作為他們老大的何應欽,自然也不例外,他雖然比較親日,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很分得清楚的。



所以說如果要評價何應欽的話,我覺得他在抗日上的貢獻是完全值得我們肯定的,不過在一些戰前、戰後的小細節上來說,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接受不了何應欽太過於親日的行為。


孤客生

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等要職,他是蔣介石的心腹,被稱為蔣的“八大金剛”之一,可最終兩人卻漸行漸遠,形同陌路。如何評價何應欽這個問題在我的腦海裡想了很久,最終我給他的評價是“有雄才,有抱負,有不足”


何應欽被蔣介石視為心腹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應該說是極強的。東征時期平定商團叛亂,劉楊叛亂,接著又打下了陳炯明,可以說能夠順利平定陳炯明何應欽是有功的,他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體現。此外何應欽能夠多年被蔣介石放在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國防部長這樣重要的位置,如果沒點能力他怎麼在陳誠,胡宗南,杜聿明這些人中脫穎而出呢?

何應欽有抱負,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何應欽曾不止一次的想取代蔣介石登頂。寧漢合流那段歷史中,蔣介石曾有過一次下臺的經歷,其實那時候何應欽只要幫助了蔣介石,蔣介石就不會下臺,可何應欽沒有這麼做,因為他也想當老大。西安事變時期,何應欽力主武力解決,這其中就有想趁此機會自己上臺,雄心不可謂不壯呀!



何應欽有不足,何應欽最大的不足在於他“傾日”,其實在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許多武將傾日,何應欽是代表。何應欽在日本想“華北自治”的時候就主張和日本人妥協,最終簽訂了“何梅協定”。上面談到的西安事變時期,何應欽力主武力解決也有一部分是為了得到日本支持,因為他這樣做了剛好利用日本人把自己推到蔣介石的位置。當然何應欽雖然做了這些事情,但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他最終還是沒有像汪精衛一樣選擇投誠而是堅持抗日,大節無虧還是值得肯定的。



晚年的何應欽逃到臺灣,在蔣介石開始整治的時候,何應欽便被剝奪了重要職位,自此他再也沒有過問政事,過起了自己的田舍翁生活。1987年10月21日這位經歷了民國以來近代史上幾乎所有大事的老人停止了呼吸,享年98歲,至於他的功過也就留給我們後人評論了。


一樹梅花一放翁

何應欽軍事才能十分突出,但更重要的是,人家跟對了領導啊。他應該算得上蔣介石的真正嫡系。有三件事可以說明。

1.黃埔系總教頭。何應欽在北伐戰爭期間,擔任的職務是黃埔軍校總教官,兼任黃埔學生軍教導團第一團團長,後來黃埔學生軍編入第一軍,他又是第一軍軍長。也就是說,黃埔系將領除了認校長蔣介石,其次就是何應欽這個總教頭了。黃埔軍校差不多就成老蔣私產了,這樣一支軍隊的主要將領都是何應欽的學生,這個就得老蔣放心才行。(何梅協定談判現場)

2.簽訂何梅協定。何梅協定是當時中國和日本秘密簽訂的一個喪權辱國條約,這個條約允許“華北自治”,其實意味著中國放棄了行使主權。這個條約,據說現在因為找不到確鑿證據,還不知道到底存在與否,但當時國民政府做的事兒的的確確就跟這個條約內容所約定的一樣。這個條約是何應欽作為代表簽訂的。這麼個受後人唾罵的條約,誰籤誰就遭罵,何應欽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去簽了。會是老蔣給了壓力嗎?也許有,但何應欽貼心不接受,也是完全做得到拒絕的,大不了通電下野,當時的政客嚐嚐這麼幹。也就是說,何應欽是替老蔣背鍋。

3.西安事變中主戰。西安事變很複雜,國民黨唱紅臉的,唱白臉的都有。何應欽就是個唱紅臉的,看起來似乎在逼楊虎城等動手,實際上更像是兩面手法,一面是宋美齡等主和,一面是主戰,這樣才能談出最好的結果。很顯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蔣介石就成了名義上中國領袖。西安事變解決之後,蔣介石對何應欽讚賞有加,請何應欽代表自己在20萬人大會上講話。仔細推敲就明白,讓別的人主戰肯定不行,會真的坑了老蔣,只有心腹去主戰,才能讓老蔣放心。


西奈山的火柱

何應欽,國民黨上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人物,但人們只熟悉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是怎麼起家的?又帶兵打過什麼仗?其實何應欽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且還是個十足的雜牌,他軍校畢業後回貴州幫他舅舅的忙,加入了貴州軍隊,後來,王家烈兵變奪權,帶兵攻入貴陽,何應欽率兵抵抗,手臂被王家烈的兵一槍打傷,何應欽帶傷逃出貴陽,一口氣跑到了廣東,當時蔣介石正在籌辦黃埔軍校,正缺少人才,何應欽來投,正好幫蔣介石的忙,因而獲得蔣介石的好感,被蔣委任為黃埔軍校教育長,何應欽又向蔣推薦雲南講武堂畢業,在家賦閒的葉劍英,蔣立刻聘請葉劍英到廣州任黃埔軍校軍事教官,討伐陳炯明時,黃埔學生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蔣介石親任第一軍軍長,第一師師長則由何應欽擔任,殲滅陳炯明後,第一軍又擴編一師,成立第一軍第二師,由葉劍英擔任第二師師長,接著便是勢如破竹的北代戰爭,打到上海之後,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四一二"政變,葉劍英不滿蔣介石對上海工人的大屠殺,率第二師兵變倒蔣,第二師被蔣介石擊敗,葉劍英出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何應欽也離開了實戰部隊轉而幫蔣介石搞起了政治,抗戰時任軍令部長,國民黨敗退後跟隨蔣介石撤退到了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