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何应钦?

大不列颠的帝王

何应钦,黄埔教官,国民党重要军事人物,陆军一级上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今天关于何应钦的事迹自然不能面面俱到,择要而说。

1、替补成了主力

在日本振武学校,何应钦是蒋介石的学弟。都在陈其美帐下做事,后来又专门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系,在黄埔时候,蒋介石的第一候选人的王柏龄。何应钦就是王柏龄引荐去的。

正常情况下,王柏龄基本是要压何应钦一头的。

但正如历史中所有成功人士一样,业务能力从来都是第一位的,东征、北伐,王柏龄的散漫变相说明能力不足,何应钦的尽职让黄埔学生军的优势得以体现。毕竟态度决定一切嘛。

豫中会战是蒋鼎文的渡劫,南昌之役就是王柏龄的宿命。之后何应钦到了历史舞台。

2、造过老板的反,老板却离不开

在第一次北伐占领南京后,宁汉分裂,桂系第一次倒蒋,何应钦默许,就这么炒了老板鱿鱼。老蒋后来都说“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在老蒋回来后,一度被解除本兼各职。但很快又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之后长期担任军政部长。

在1936年西安事变中,坚定讨伐。事后未被责怪。

之所以能这样无非两点:第一就是业务能力极强;第二就是人缘好。这两个都做到了无可替代,也就只有他了。

3、一生亲日

有为日本将军说:“留美的主张学习美国,留日的却往往反日”。但这一点放到何这里基本不适用。

他一生都亲日。

在长城抗战后,主张与日本议和;华北事变后,抗战后,都是如此。

当然这只是其政治主张。在具体事务上,坚定的维护国家独立是一直坚持着的。

总结:

何应钦做人、做事确实是同类人的佼佼者。留日、黄埔、组织、人缘,四大能力,让其长盛不衰,成为政坛常青树。

参考文献:

贺江枫.无以为继:黄郛与1935年华北危局[J].近代史研究,2018(03):39-55+160.

张皓.“日本天津军的谋略”:1935年胡白事件之探析[J].安徽史学,2018(02):96-108.

陈文峰.公主屯战斗:东北战场歼敌一个军[J].炎黄春秋,2018(03):8-12.

石户谷哲. 土肥原贤二与华北事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6.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有我蒋介石,必有你何应钦

何应钦和蒋介石是一对很好的搭档,作为蒋介石的下属,何应钦一直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可以说,何应钦是蒋介石比较信任的嫡系。

关于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二人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又都在陈其美手下共过事,后来两人又在黄埔开启合作,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任少将总教官,二人开始走在一起。

在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内上位的时期里,蒋任命何应钦为黄埔教导团的团长,奠定了何在国民党军政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等蒋介石崛起的至关重要之时,何应钦都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

尤其是第一次东征中,蒋介石的指挥部被敌人重兵包围,何应钦率部浴血奋战,老蒋老泪纵横的说:“你必须想法坚持,挽回颓势,否则什么都完了。“何应钦当即表示,“既然非拼即死,那么我就去了!”于是和敌人展开殊死拼杀,后来援军赶到,蒋介石大获全胜。

蒋介石也因此,变成国民党内的一匹黑马,在中山先生死后,一跃成为国民党的大佬,时候,蒋介石对何应钦说,有我蒋介石,必有你何应钦。

有人评价何应钦对蒋介石的关系,何应钦“深感蒋介石的知遇之恩,秉坚贞不二之志节,竭智尽忠,驱驰效命,五十余年如一日,未稍或逾”。

国民党内的大佬何应钦

正是由于蒋介石的提携,才有了何应钦的飞黄腾达,但是何应钦绝对是实力派,而并不是陈诚那样没有多少水平,只知道听蒋介石的话。

有时候蒋介石犹豫不决的事情,甚至需要何应钦来打气,在1926年北伐前期,蒋介石预谋发动“中山舰事件”,但是当时毕竟不是大权在握,蒋介石也很是担心,于是密电何应钦,征求意见。何应钦当即表示,对于蒋介石提出的任何决策,都全力拥护,正是何应钦的态度,让蒋介石下定了发动中山舰事件的决心。

后来在蒋介石与汪精卫对抗时期,蒋介石下野,何应钦就代掌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并且摇旗呐喊,要求蒋介石复位,在汪精卫玩不转后,使得蒋介石得以重新出山。

在西安事变中,已经身为军政部长的何应钦不像宋美龄、宋子文等人所提倡的那样一定要和平解决,何应钦主张“讨伐勤王”,那个要轰炸西安的就是何应钦,除此之外,何应钦还致电汪精卫,并安排军队向西安靠拢。

蒋介石后来说到:···之所以同意和平解决、同意释放他,张学良之所以礼送他回南京,都是因为何应钦的“讨伐”施加军事压力的结果。

可见,何应钦的政治谋略并不是盖的,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才能把戏演好啊!

正是因为何应钦的个人能力,使得其成为国民党内的大佬。

关于何应钦的评价

关于何应钦其实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物,何应钦在北伐、中原大战、抗战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其个人品质还是值得肯定的,在国民党大佬里面,能够坚持不纳妾的估计也只有何应钦一个。

但是何应钦在很多问题上还是存在问题的,在九一八事变后,何应钦对待日本一直妥协退让,在抗战胜利后本应该对日本进行严格审判,结果何应钦一再放开审判标准。

究其原因,虽然何应钦抗日有功,但是何应钦因为早年留学日本,在一些问题上,有亲日倾向。基于此,甚至有人把何应钦和汪精卫做对比,认为何应钦和汪精卫为了政治利益都依赖于日本,史论纵横认为,虽然汪精卫与何应钦都有利用日本人的初衷,并且最终都被日本人利用了,但是何应钦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懂得什么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直到抗战结束,何应钦也没有走向叛国的地步。

在对待革命的问题上,何应钦一直以反革命的身份出现,对我党来说,一直是一个极具威胁的人物,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只能说,毁誉参半吧!


史论纵横

弯着腰接日本将军投降书的那个?虽然有人说他不是故意的,桌子也太宽,但还是应该是底气不足的原因。看到人家主动鞠躬递降书,忙不迭去接。其实个人认为是日本人给何应钦眼药,递投降书时故意往回收了一点,让何应钦不得不前倾接受,既像鞠躬,又显得猴急。



由此也可看出,何应钦这个人不太聪明,也没有决断能力,原则性不强,只能当副手,成不了大事。(不要误解,比普通人要强,人家做到上将,比一般人强百倍)像这种事,可以不主动去接,冈村就会乖乖的伸过中线。日本人这点小聪明,明显是事前想好故意的,表示不服气罢了。(以我在日本三四年对他们的了解)



当时在一些国民眼里,何长官距离汪精卫只有一步之遥。(不是因为他弯腰接投降书)而是很多人都觉得他亲日。何属于没啥威严的那类,老蒋让他受降算是酬劳他。



何北伐时可以,后来也有二次大捷,湘西和桂柳反攻。有人说中条山惨败,是卫立煌指挥的,何只是主持了个战前高级将领研讨会,整个部署和临战指挥都是卫负责。但实际前期是卫立煌准备的,卫立煌还检查防御工式的,站前突然换人了,换成了何应钦,然后就惨败了。那场战斗,国军各自为战,输的很奇怪,难道何是背锅侠?《胡宗南日记》记载卫立煌评他:敬之那一套还停留在东征时代。


不过何应钦日语是相当的好,日本語を上手ですね〜60年岸信介访台,何应钦和张岳军两个给蒋当翻译。(话说蒋也是日本留过学的啊)岸惊信介叹何应钦日文说得溜…(蒋可以看,听,说日语一般,以前看某本民国史话留的印象)


李三万的三万里

说起何应钦,就离不开蒋介石,他是国民党黄埔集团中的二号人物,和蒋介石一样,他留学过日本,他也是从大革命时期就追随的孙中山,或许没有蒋介石的话,何应钦也许会成为国民党将领中黄埔系的领袖。但蒋介石是校长,他只是一个总教官,即使后来还成为了军事教育长,但他只能屈居人下。



若是单论才华的话,其实何应钦是一位颇有才干的革命者,但他的手段和蒋介石比起来,还是差的太远,所以他只能成为蒋介石的副手。而何应钦和蒋介石在同一件事情上几乎总有争执,一生也有过多次倒蒋,但“剿共”却是他们共同的话题,这二人似乎对共产主义充满着畏惧,因而他们在“攘外必先安内”上是一致的。



或许这一点成为了他们二人能够共事的唯一纽带,但在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和何应钦的矛盾到达了顶点。何应钦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四十个师的中央军已经集结,但后来因为宋子文等等军政要员的干预,最后得以和平解决。



在何应钦的一生中,他似乎永远在充当蒋介石的副手,他一生中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冈村宁次的投降仪式,他享受了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

国民党败退后,他去往了台湾,晚年的何应钦虽然没有为吃喝而发愁,但最为当年的军政要员,却成为了边缘人物,可以说是饱受冷落,后无疾而终,享年98岁。


历史之绝唱

作为黄埔军校的总教官,何应钦是一位颇具才干的将军,从东征到北伐再到抗日战场,始终是黄埔系的中坚,战功赫赫。奈何与蒋介石关系的不断微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何应钦的能力发挥。



棉湖大战成就蒋何终生互不相弃。

1925年广东军阀陈炯明进攻广州,何应钦担任由黄埔一期生组建的教导第一团团长,首先在平山以2000人击败陈部洪兆麟师一万余人,挥师前进,3月12日与悍将林虎部五万大军在棉湖遭遇,由于援军迟到,何应钦以一团兵力死战不退,伤亡近半。面对阵线的几近动摇,蒋介石已经心理崩溃,对何说道:“何团长,假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失败了,就一切都完了”。

于是,炮兵连长陈诚亲自开炮,何应钦挺身督队冲锋,黄埔学生军齐上刺刀反守为攻,适钱大钧第二团赶到,一举破敌。蒋介石从此把这一天作为与何应钦同生死共患难的纪念日,否则蒋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将到此结束,而这一战,使蒋何虽然以后多有争执或矛盾,但终生没有相弃,这是情份。



龙潭大捷奠定国府定都南京的军事基础。

1927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和南京,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成立了政府,史称“宁汉对立”,双方互证正统,并以兵戎相见。被驱逐到江北的军阀孙传芳部趁国军内讧,8月25日以七万之众趁夜偷渡长江,准备一举夺回自己的老巢。何应钦和白崇禧分别指挥第一军和桂军反击,苦战七日,彻底消灭孙部主力,称龙潭大捷,保住了南京政权。

在此之前,桂系以需要宁汉谈判为由要求蒋介石放弃总司令职务,在蒋何李白的会议上,何应钦野心闪现,一念之差选择了沉默,蒋介石无奈下野,两人关系第一次蒙上阴影。



中原大战彰显出众军事才能。

蒋介石复职后为调教何应钦,不打招呼突至徐州的第一集团军司令部,以何应钦擅离职守将其当场撤职,搓摸一段时间后调任武汉行营主任,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军主力全部在中原地区与冯玉祥阎锡山60万联军作战,两湖空虚。

桂系白崇禧见机可乘,出兵直取长沙,进而窥视武汉 ,在没有中央军可调的情况下,何应钦指挥湘军何键和赣军一部,以正面阻击侧翼包抄的战法大破桂军,粤军再抄后路,桂军内部分裂,李宗仁白崇禧下野逃亡香港,何应钦甚至可以调湘军一部增援江北战场,足见作战绝非菜鸟。



西安事变让蒋何之间渐行渐远。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同时被扣的还有陈诚卫立煌陈继承等一堆大员,蒋嫡系大将几乎被连锅端,南京乱成一团 ,公推何应钦主持军事,何应钦再次昏头,一门心死武力讨伐西安逼死老蒋算球,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急得跪求,何仍执意出兵,幸亏宋美龄赶来镇住了场面。

权力的诱惑太大,老实说何应钦确有取而代之的私念,可惜他的军事指挥在行,政治能力却远不如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心底已生嫌隙,再不予何应钦实权,同时着意提拔陈诚制衡何应钦,两人关系渐行渐远,但不会撕破脸皮。



雪峰山战役 毕竟为民族而战。

何应钦的军事才能一直应用在内战前线,东征北伐,打军阀剿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失去蒋的信任,始终位高权低,虽然以军委会参谋总长的身份不断参与对日战略,却不能有统兵作战的机会,直到1945年的湘西战役。

日寇新组建的板西一郎之20军,以八万人马进攻湘西芷江机场及周边军事基地,连续请命的何应钦终于获准指挥这抗日最后一战,督率20万精锐国军,大败日军于雪峰山下,不久以后,日军在芷江签署了投降备忘录。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



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

何应钦是黄埔系除蒋介石之外的二号人物,门生故吏遍布国军各个方面,同时待黄埔学生和蔼周到,人称“何婆婆”,再加上资历厚重,所以始终在国军中有较高威望,这也是蒋介石一直对他不弃的重要原因,就连戴笠这样的事妈,也从来不敢去找何应钦的麻烦。

电影《一号任务》有这么一段,南京谈判时,军统特务跟踪总理的汽车,进一豪宅有宪兵守卫,特务的车被拦下,刚想耍横细一打听,垂头丧气就回了:这是何老总的家。

何应钦留日军校生,多少有点亲日,污点也是有的,比如《何梅协定》。但是在民族大义上没有含糊过,称得上黄埔精英,无需过贬。1948年国民政府搞“宪政”,出任国防部长,陆军一级上将。


度度狼gg

何应钦是一个非常值得写也是值得学习的民国人物,性格中庸,老成持重,在官场上游刃有余。总结一下他的人生履历:开了挂的升迁、稳妥的行事方式与急流勇退的睿智。

与国民党高层一些出身于精英的官僚不同,何应钦的祖上是清代出镇移民,负责贵州行伍及治安事宜。到了晚清地方军事化组织式微,其家族式微并由“军籍”转为农业“户口”。何应钦7岁入学之后,就非常勤奋且注意锻炼体格。

人生的机遇在于留学日本军事院校并结识了还是愣头青的蒋介石。1909年,经武昌新军系统推选,何应钦被清政府陆军部招考为留日学生,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开启了留学生涯。

还叫蒋志清的蒋介石,也就读于该校,是何应钦的学长。日本当时的革命思潮比较浓重,何应钦与蒋介石作为同窗,一方面接受军事教育与体格训练,也开始萌生出反清革命思想。

在此期间两人加入了同盟会。何应钦年轻时比较激进,听说国内发生了“辛亥革命”,匆匆回国参与了沪军起义。但是,1914二次革命失败后,心灰意冷,又去了日本,正式求学于陆军士官学校。

1916年秋何应钦回国到老家谋职,先到了贵州担任省讲武学校校长和黔军参谋长,颇有建树,小有名气,之后又去了云南担任讲武堂官员。

由于在同盟会的资历和参与辛亥革命的经历,1924年孙中山筹备黄埔军校之时,蒋介石想起了他,何应钦受到了重用。

何应钦的人生从此一路顺风顺水,虽然和蒋介石有过分歧与矛盾,但1934年之后就珠联璧合,互相照应,正如蒋介石夸赞他为:安危同仗,甘苦共尝。何应钦做事情也比较稳妥中庸,分寸感拿捏的很好,也善于沟通与照顾各方利益,故而赞誉者多于诋毁者。

他从团长升到军长,不到10年时间。北伐期间,已经做到位高权重的军政部部长。1934年,军中巨星的何应钦,被国民政府授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这是非常罕见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何应钦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后赶赴联合国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

何应钦最光辉的时刻是,1945年9月,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主持了冈村宁次投降仪式,可以说是人生的巅峰!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幕,可见国民党高层对他的认可。要知道,当时顾祝同、陈诚、胡宗南等人,都是炙手可热的角色。

何应钦晚年被蒋介石冷落,在台湾地区担任虚职,给个荣誉衔而没有实权,但是他善于急流勇退,自我安慰,练练书法,投身文化建设事业,愉快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你说他睿智不?

1987年何应钦98岁,因心脏衰竭,结束了他的一生。生命长寿、政治长青、军功长在、名声长存,可谓比较完美的一生,不可复制,让人羡慕。

可能唯一不完美的,就是没有后代。自创一句诗吧,正所谓:

乱世男儿多奇志,东渡扶桑学本领。

应钦原本是钦定,何不借云上青天。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

历史传讯社

在何应钦的身上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因为他是国民党内非常著名的亲日派将领,再加上他曾经做出的许多事情都使他饱受了不小的骂名,但总体来说他却是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坚守的。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何应钦和日本主将冈村宁次的关系,有人说何应钦与冈村宁次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窗。

不过后来据日本的一本杂志所言,冈村宁次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学习是要比何应钦早上几期的,他们在日本是没有见过的,他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是何应钦驻守在北平总揽大局的时候。

当时因为蒋介石还不敢和日本人开战,所以当时受蒋介石委派主持华北大局的何应钦只能暗中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与日本人周旋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何应钦也和冈村宁次开始熟识,并最终成为了一生的好友。


(冈村宁次)

受降仪式中向冈村宁次弯腰的何应钦

何应钦和冈村宁次的友情持续了将近一生,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天,何应钦专程找到了冈村宁次。

暗中嘱咐他第二天不要带自己的宝贝军刀到受降会场,因为按受降仪式规定,冈村宁次作为主将是要献上代表着他第二生命的军刀的,所以何应钦为了顾及到冈村宁次的感受,就专程嘱托他不要带军刀上场。


第二天受降仪式开始的时候,冈村宁次果然没有带上他的军刀。

而作为主受降官的何应钦也保持着他对好友一向的谦卑,受降的时候因为冈村宁次还有着一定的尊严留存,所以他不愿何应钦弯腰,而作为主受降官的何应钦为了保持仪式的完成,竟然向冈村宁次弯下了腰,接过了冈村宁次手中的投降书,这才完成了这一个最重要的仪式。

(何应钦受降冈村宁次)

不过也因此使得何应钦在国内引发了大噪,甚至连当时专程赶来观看受降仪式的东南亚使节也非常诧异,不理解何应钦为何会向投降者弯腰。

何应钦为好朋友冈村宁次脱罪

在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按照美国的命令将日本侵华的士兵和武装开垦团的农民分批遣送回了日本。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国战场总司令的冈村宁次也被美国人列入了名单之中,当时冈村宁次是直接列在甲级战犯的名单中的。

虽然说后来美国人只处决了七名甲级战犯,但是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美国是要处决所有甲级战犯的,所以作为冈村宁次好朋友的何应钦就数次三番地请求蒋介石将冈村宁次扣押下来,帮助冈村宁次逃脱美国的制裁。

起初蒋介石是不答应何应钦的要求的,不过后来何应钦为蒋介石指出了冈村宁次身上一个很有诱惑性的特点,这个特点也最终使蒋介石同意留下了冈村宁次,并最终帮冈村宁次逃过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制裁。

蒋介石之所以会答应何应钦的要求,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冈村宁次身上有着非常强大的反游击战能力。

冈村宁次曾经在华北地区研究、指挥过日军扫荡华北地区的敌后游击队,给游击队带来了很大的伤亡,为日军扭转了局势,可以说得上是反游击战的天才。


这一项能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给蒋介石带来了很大的吸引性,所以最后他才同意了何应钦的要求,将冈村宁次留在了中国,为他做起了秘密的军事参谋,并在1949年的时候为了避免时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处决冈村宁次,所以偷偷将冈村宁次送回了日本。

有着自己坚守的何应钦,在抗日的大是大非上不含糊

不过虽然何应钦和冈村宁次有着这么好的交情,但并不意味着他会和日本人暗通曲款,在抗日战争爆发期间,何应钦都是有着自己坚守的,他一直以来都担负着国民党二号大佬的身份,协助蒋介石主持起了抗日战争的大局。


在国民党中有很多名将都是何应钦的嫡系手下,比如有着赫赫威名的王耀武、第五军的杜聿明、关麟征、宋希濂等著名的抗日名将都是何应钦一手提拔上来的。

在抗日战争中他们也是一心抗日、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而作为他们老大的何应钦,自然也不例外,他虽然比较亲日,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分得清楚的。



所以说如果要评价何应钦的话,我觉得他在抗日上的贡献是完全值得我们肯定的,不过在一些战前、战后的小细节上来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接受不了何应钦太过于亲日的行为。


孤客生

何应钦,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要职,他是蒋介石的心腹,被称为蒋的“八大金刚”之一,可最终两人却渐行渐远,形同陌路。如何评价何应钦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想了很久,最终我给他的评价是“有雄才,有抱负,有不足”


何应钦被蒋介石视为心腹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应该说是极强的。东征时期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接着又打下了陈炯明,可以说能够顺利平定陈炯明何应钦是有功的,他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体现。此外何应钦能够多年被蒋介石放在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国防部长这样重要的位置,如果没点能力他怎么在陈诚,胡宗南,杜聿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呢?

何应钦有抱负,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何应钦曾不止一次的想取代蒋介石登顶。宁汉合流那段历史中,蒋介石曾有过一次下台的经历,其实那时候何应钦只要帮助了蒋介石,蒋介石就不会下台,可何应钦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也想当老大。西安事变时期,何应钦力主武力解决,这其中就有想趁此机会自己上台,雄心不可谓不壮呀!



何应钦有不足,何应钦最大的不足在于他“倾日”,其实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武将倾日,何应钦是代表。何应钦在日本想“华北自治”的时候就主张和日本人妥协,最终签订了“何梅协定”。上面谈到的西安事变时期,何应钦力主武力解决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得到日本支持,因为他这样做了刚好利用日本人把自己推到蒋介石的位置。当然何应钦虽然做了这些事情,但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最终还是没有像汪精卫一样选择投诚而是坚持抗日,大节无亏还是值得肯定的。



晚年的何应钦逃到台湾,在蒋介石开始整治的时候,何应钦便被剥夺了重要职位,自此他再也没有过问政事,过起了自己的田舍翁生活。1987年10月21日这位经历了民国以来近代史上几乎所有大事的老人停止了呼吸,享年98岁,至于他的功过也就留给我们后人评论了。


一树梅花一放翁

何应钦军事才能十分突出,但更重要的是,人家跟对了领导啊。他应该算得上蒋介石的真正嫡系。有三件事可以说明。

1.黄埔系总教头。何应钦在北伐战争期间,担任的职务是黄埔军校总教官,兼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第一团团长,后来黄埔学生军编入第一军,他又是第一军军长。也就是说,黄埔系将领除了认校长蒋介石,其次就是何应钦这个总教头了。黄埔军校差不多就成老蒋私产了,这样一支军队的主要将领都是何应钦的学生,这个就得老蒋放心才行。(何梅协定谈判现场)

2.签订何梅协定。何梅协定是当时中国和日本秘密签订的一个丧权辱国条约,这个条约允许“华北自治”,其实意味着中国放弃了行使主权。这个条约,据说现在因为找不到确凿证据,还不知道到底存在与否,但当时国民政府做的事儿的的确确就跟这个条约内容所约定的一样。这个条约是何应钦作为代表签订的。这么个受后人唾骂的条约,谁签谁就遭骂,何应钦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去签了。会是老蒋给了压力吗?也许有,但何应钦贴心不接受,也是完全做得到拒绝的,大不了通电下野,当时的政客尝尝这么干。也就是说,何应钦是替老蒋背锅。

3.西安事变中主战。西安事变很复杂,国民党唱红脸的,唱白脸的都有。何应钦就是个唱红脸的,看起来似乎在逼杨虎城等动手,实际上更像是两面手法,一面是宋美龄等主和,一面是主战,这样才能谈出最好的结果。很显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就成了名义上中国领袖。西安事变解决之后,蒋介石对何应钦赞赏有加,请何应钦代表自己在20万人大会上讲话。仔细推敲就明白,让别的人主战肯定不行,会真的坑了老蒋,只有心腹去主战,才能让老蒋放心。


西奈山的火柱

何应钦,国民党上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人物,但人们只熟悉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是怎么起家的?又带兵打过什么仗?其实何应钦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还是个十足的杂牌,他军校毕业后回贵州帮他舅舅的忙,加入了贵州军队,后来,王家烈兵变夺权,带兵攻入贵阳,何应钦率兵抵抗,手臂被王家烈的兵一枪打伤,何应钦带伤逃出贵阳,一口气跑到了广东,当时蒋介石正在筹办黄埔军校,正缺少人才,何应钦来投,正好帮蒋介石的忙,因而获得蒋介石的好感,被蒋委任为黄埔军校教育长,何应钦又向蒋推荐云南讲武堂毕业,在家赋闲的叶剑英,蒋立刻聘请叶剑英到广州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讨伐陈炯明时,黄埔学生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蒋介石亲任第一军军长,第一师师长则由何应钦担任,歼灭陈炯明后,第一军又扩编一师,成立第一军第二师,由叶剑英担任第二师师长,接着便是势如破竹的北代战争,打到上海之后,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四一二"政变,叶剑英不满蒋介石对上海工人的大屠杀,率第二师兵变倒蒋,第二师被蒋介石击败,叶剑英出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何应钦也离开了实战部队转而帮蒋介石搞起了政治,抗战时任军令部长,国民党败退后跟随蒋介石撤退到了台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