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飛彈攻擊航母的原理是什麼?

天真小科普

"反艦導彈"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於打擊水面艦船的一種導彈。現如今,隨著航母水平和威脅的不斷提升,如何通過反艦導彈對航母造成最大化的傷害備受重視!

圖為美海軍配備的"捕鯨叉"反艦導彈

那麼,反艦導彈是如何做到成功打擊航母的呢?這就需要一套複雜且嚴謹的打擊流程!

通常,在準備發射反艦導彈之前必須要按步驟完成三步標定作業: 1.偵查目標,該步驟的目的就是為了確認被打擊對象; 2.識別目標,確定攻擊對象是否為敵方作戰艦船; 3.鎖定目標,保證攻擊對象在打擊範圍內。完成上述三步就可通過射控系統發射反艦導彈。


圖為澳大利亞海軍的Block II反艦導彈

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反艦導彈對於航母的殺傷主要依靠其攜帶的戰鬥部,當前反艦導彈攜帶的戰鬥部主要分為半穿甲型戰鬥部和爆破型戰鬥部!

通常情況下,想要完全擊沉一艘現代化航母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常言道: 打蛇打七寸!所以想要限制航母的威脅,就必須打到它的"七寸",即飛行甲板。我們都知道航母在戰爭中是靠起降艦載機討生活的,摧毀飛行甲板阻止艦載機起降,就等於斷了它的手腳。

圖為我軍鷹擊-83K反艦導彈,北約代號"海上屠夫"

按照這種思路,那就需要用半穿甲型戰鬥部對航母實施打擊。假設該型反艦導彈擊中航母甲板後,其高硬度鈍形鋼製成的彈頭先是以蠻力穿破甲板,進而對船體造成撕裂傷害。

由於半穿甲型戰鬥部裝有延時引信,所以不會出現即觸即爆的情況。待彈頭完全扎進甲板後從船體內部爆炸,相當於在有限的密閉空間內引爆,隨之產生的強大氣壓會將傷害釋放到最大化,對航母造成內傷的同時,飛行甲板也是"雨打沙灘萬點坑"。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擁有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風-21D彈道導彈。


所謂的彈道通俗點就是一條拋物線。所有中、遠程、洲際彈道導彈的都是彈道導彈。它的特點是導彈垂直髮射,並且經在中程經過大氣層外在大氣層外的飛行速度高達十馬赫,並在末端從頭頂90度垂直攻擊。無論是陸地還是擁有宙斯盾防禦系統的航母軍隊都攔截不了從頭頂高速的落下的導彈,要攔截的話,只能在中層進行攔截,不然末端攔截幾乎沒有什麼勝算的幾率。(畢竟從天而降的掌法才是最厲害的)

彈道導彈通常是打固定的目標,而反艦彈道導彈的難度就在於要打移動的目標。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相繼研究彈道導彈技術,後來由於技術難度過大他們便放棄了研究。



打過槍的都知道打移動靶的難度是非常高的,更何況是打擊2000公里以外的目標。所以想要在茫茫的大海上精確命中敵方航母,就必須擁有完備的、精確的衛星偵察體系為導彈提供精準精準數據,為導彈提供精確位置以及高速計算機的不斷彈道修正。而且在中進入大氣層的飛行中段,還需要預防敵人的中程反導系統的打擊,所以導彈技術是和核彈並列的國家高難度科技技術。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只知道目前美俄彈道導彈打預先設定的固定目標命中圓周半徑可以達到140米(三叉戟d5),至於彈道導彈如何在大海上發現目標,發現目標後修改彈道導彈發射參數,然後在返回大氣層僅有的幾十秒裡修正飛行軌跡命中最大時速可以達到30節的目標,尤其是返回速度接近10m。現在看見的資料都是打擊靶場的固定目標,真正的效果只能在實戰中驗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