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從心裡讓自己脫貧!」——長武縣亭南村李永厚走上脫貧大道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以前家裡窮,屋裡半畝地,種些小麥、玉米、豆豆,那時候到河灘,東西賣不出去,日子過得緊張。”13歲那年,李永厚從小學畢業,作為家裡的老小,本是有機會上學的,但懂事的他再也見不得父親日漸蜷曲的身影。他對父親說:“咱屋裡窮,我不上了,掙些錢,我養活你!”

李永厚第一份生意是跟姐姐收雞蛋收糧。腳勤嘴甜的他,每次出去都會有收貨,誠信厚道的小夥深得群眾喜愛。“那時候我一月能掙300多塊錢,比上班的都掙得多!”李永厚笑著說。年僅22的他,一門心思想掙錢,養活父親和家人。

我也不想要我自己了!

1992年10月,李永厚經人介紹與鄰村楊廠一女子相識,二人邁入婚姻殿堂。

一年後,女兒出生,貼心小棉襖讓李永厚欣喜不已。“那時候一看著娃全身就有使不完的勁。這下就放開手腳掙錢,把日子過到前頭去。”

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1993年5月,為了生計,李永厚上樹為黃瓜折架子,不幸從棗樹上掉下來,引起腰椎損傷。

最讓李永厚萬念俱灰的事還是發生了。妻子帶著孩子離開了整天臥病在床沒有勞動力的他。“那時候,我想娃就把自己埋到被子裡哭了幾天幾夜,我不恨妻子,我也不想要我自己了!”

老父親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每天小心翼翼的照顧著李永厚的起居生活和脆弱敏感的心情。同村的村民都嘆著氣說:可惜這麼好的娃了,看這父子倆怎麼過活啊,唉……

再誰不為,就為養活老父親

“每天看著顫顫巍巍走進房子給我端飯的老父親,我心裡真的覺得我是遭罪哩!”臥床十載的李永厚說,“我覺得像這樣坐吃等死不行,再誰都不為,就為養活老父親,我都得動彈起來。”

說幹就幹,藉助臨居312國道及路過拉煤車的優勢,李永厚找人打井榦起了給大車加水的生意,刨去成本一天能有將近三十元的收入。

隨著大車逐漸增多,司機下車借打火機,倒一杯水……李永厚又發現了商機,他的加水點帶上了小賣部,越來越多的司機為圖方便,都願意來他這加水。生意走上了正軌,父子倆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黨的好政策拉了我一把

2012年,李永厚的父親去世了。“我這麼個情況,老人放心不下,要讓老人走的安心,我答應老父親好好生活。”李永厚說。

“我要從心裡讓自己脫貧!”——長武縣亭南村李永厚走上脫貧大道

恰逢黨的政策好,包扶部門長武縣亭口鎮黨委得知此事後,書記李建清第一時間走進李永厚家裡,在得知村上已經將李永厚納入五保戶後,他還申請為李永厚送去了床、輪椅等生活用品,將李永厚的小商店納入“扶貧愛心超市”,促進增收。2017年,將李永厚納入危房改造戶。還有一系列幫扶計劃:殘疾人補助、就業創業補助(殘聯助理員)、光伏產業分紅、殘疾人入股乞丐醬驢產業分紅、產業引導資金入股乞丐醬驢廠分紅、公益中行項目分紅等。黨的政策讓李永厚有了做生意的週轉資金,超市逐步擴大規模,生活也越來越好。

“黨的政策好,但是咱不能光依靠政策,管全縣脫貧不脫貧,我要從心裡讓自己脫貧!”李永厚說。走出陰霾,生活步入正軌的李永厚相信他的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