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瑜在视频中表示:阿波龙的商业化落地也同步展开。已经完成总装的阿波龙,即将发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碧桂园、湖北武汉、日本东京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
最后,李彦宏带来了发布会现场的一波小高潮——发布国内首款云端全功能芯片“昆仑”。
今年这次开发者大会是我们第二次举办,去年我们也办了一次,去年我来参加开发者大会的时候是坐着无人车来的,结果在五环上还吃了一个罚单。后来,就不断的有人问我:你们的无人车什么时候能够量产?
现在已经7月份了,但是大家知道,创新总是有很多风险,有很多不确定性,造车也跟造PPT不太一样,造车经常会有延迟交付。我们做软件的也都知道,一个新的系统要想上线的话,是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会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延迟交付。
那么,我们过去吹的牛到底在这个月能不能实现呢?请大家看大屏幕。
全国首款 L4级量产自动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
Robin:是的!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我们吹的牛实现了!全球首款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量产!现在,我就来连线位于厦门的金龙客车生产车间,让我们看看现场的情况。
谢思瑜:Robin早上好!AI开发者大会的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金龙客车董事长谢思瑜。现在我正在福建厦门,金龙客车的高端车生产线给大家做直播。大家即将看到的是搭载了Apollo的无人小巴“阿波龙”批量下线的盛况。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看!我们的阿波龙向我们驶来了!这是阿波龙量产的第100辆!现在我宣布,“阿波龙”百辆正式下线!
谢思瑜:好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阿波龙”的内部情况。“阿波龙”的内部设计非常有科技感,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辆车全车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和刹车踏板,搭载了Apollo L4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系统,适用于景区、厂区的场景。这辆车造型前卫时尚、内饰精致考究,试乘也非常舒适,欢迎大家来体验!
接下来,我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已经下线的“阿波龙”即将发往北京、雄安、福建平潭、广州、深圳、碧桂园、日本东京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
Robin:谢谢谢董事长!谢谢您的祝福,再见。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一起见证了汽车领域自动驾驶的“从0到1”的转变,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因为它彻底地改变了汽车工业,也必将彻底地改变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
刚才我们看到,“阿波龙”已经发往了各个地方,包括北京、广州、深圳、平潭、雄安,还有日本的东京。我也打听了一下日本东京是什么情况,他们说是和软银的合作,要把“阿波龙”放到核电站的园区里用于接驳,也要放到老年人的社区里用于老年人的接送。所以,阿波龙不仅仅已经量产下线,而且已经在各地开始了使用。
其实,除了载客的无人驾驶之外,我们今天还要发布一个载货无人驾驶的车,这个车就是左手边这个叫“新石器”的载货无人驾驶车,后续在李震宇的演讲中会给大家详细地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望这个历史时刻,看汽车工业发展的话,很可能会跟一百年前T型车的下线有一个对比。那个时候,T型车最初下线是用了1000多个零件做出来的版本开始了量产,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一般的现代主流汽车已经到了有3万个左右的零件。
而今天,无人驾驶汽车的生产和下线没有再增加这些硬件元器件,相反的,它没有方向盘,没有了驾驶位,硬件元器件反而在减少,但是在软件层面它的复杂度却在迅速地提升。
一年前,Apollo平台是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的开源开放的平台,那个时候我们公布的Apollo1.0有3500行代码。经过一年的发展,Apollo 3.0的代码已经长了6倍,到了2万个左右的代码。而今天下线的阿波龙小巴车,因为是一个生产性的系统,它所用的代码量又远超过目前在开发平台上的代码数量。所以,大家看到的自动驾驶汽车的进步,主要会体现在软件层面。
自动驾驶实现了从0到1,未来必然会实现从一到百、千、万,会在各个场景实现落地和应用:会在公园变成扫地车,会在码头变成运货车,会在各种各样我们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场景(应用),在农田里变成插秧的车,变成摘果子的车,在小区里变成运人的车。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遍地生根、开花、结果,而这些都会由我们开发者逐步的定义,逐步的实现和逐步的完成。
人工智能不仅仅改变了方向盘,也必将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会改变人和机器交互的方式,也就是说人机对话也在发生着非常大的改变。在开发者大会召开之前,我们选择了一部分参会人给他们打电话,提醒他来参加我们的开发者大会,下面,在我们征得同意之后,放两段打电话的录音。
对话式AI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重构工作和生活。
Robin:我不知道接到我们电话的人有多少人听出来了这是机器人,即使是对于那些已经听出来是机器人的开发者,好像大家也都感觉很不错,能够跟机器人对话。很可能在未来我们跟对方通话的时候,通常都会要问一句你是机器人吗?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些对话,但是听起来很自然,而这种自然的对话背后所需要的技术是非常不简单、非常复杂的。
这么大的投入,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有这个能力进行的。这就让我想起另外一个问题,二十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一个词叫做“数字鸿沟”,讲的是那些有条件上网接触互联网和人和那些没有条件上网接触互联网的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在AI时代,“智能鸿沟”我们该怎么去解决,怎么去填平呢?
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过去讲“用电量”是衡量一个经济是否繁荣、是否健康的指标,今后我们可以用“用脑量”来衡量一个行业智能化的程度,当然这个用脑量也包括使用开发者人的数目。开发者所属的行业其实遍及了几乎所有我们想到的行业,从文化娱乐到企业服务,到教育培训、金融、交通物流、智能硬件、生活服务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我们的AI开放能力。也正是因为开源和开放,AI正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毛细血管当中。
开发者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应用,到底起什么作用呢?他们可以把人从重复、低效和繁重的脑力判断工作当中解放出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播放圣象地板智能监测案例视频】
【播放美国零售CheckPoint案例视频】
陈医生:应该来说,是比内地来讲稍微差了一些。
Robin: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您开发这套寄生虫虫卵识别的系统呢?
现在,我们这个系统可以识别十多种寄生虫卵,其中几种已经在小范围临床应用当中,发现它的准确度稳定在97%以上。未来几个月,我们有信心使得这套系统识别寄生虫卵种类达到临床上常见的40多种,我们接下来也会把它的识别速度和识别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Robin:速度肯定没有问题,因为机器永远比人快。准确率相当于二十年经验的医生,这个还是相当震撼的,我也觉得非常自豪。这套系统如果应用的话,对当地的医疗事业会有什么帮助吗?
Robin:那真是太好了,感谢您对边疆人民健康所做出的贡献!我也很期待AI技术早日能够在医疗领域能够有广泛的应用,为更多人们的健康带来好消息!谢谢陈医生。
“用脑量”将成为行业智能化关键指标
李彦宏发布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
Robin:这就是我们的“昆仑”芯片,这是中国第一款全功能的云端AI芯片,可能适用于语音、图像、自动驾驶等等很多方面,而且它的算力也非常强大,而且它是可编程的,也非常的灵活。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迎来了中国IT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自己的高端芯片,高端芯片一直是靠进口的。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我们这一代从业者心中永远的痛。但是,当人类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时候,情况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所以我们也非常感谢,今天有这么多开发者来到开发者大会的现场,来一起参与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这其中有很多其实是非常年轻的开发者。比如95后的黎英明同学,他综合利用多种AI技术打造无人政务机,也完成了自己从实习生到产品总监的蜕变。
(本文首发钛媒体,整理撰文/苏建勋)
閱讀更多 鈦媒體APP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