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背負臭名的兩個原因:錯殺了兩個人,做錯了一件事!

眾所周知,作為三國第一武將,呂布卻一身臭名,被張飛罵成“三姓家奴”!後來,經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擴音器,呂布就可謂臭名遠揚,天下無人不識君!


然而,這裡卻有一個關鍵問題,即:在那種亂世,為了活下去,文臣武將投降歸順的現象很普遍,劉備就換過六七個主人,張遼、張郃、徐晃等都是“投降之人”。那麼,為何偏偏呂布被人臭罵,被人瞧不起呢?

原來,呂布之所以被臭罵,主要是他錯殺了兩個人,突破了道德的底線,所以讓人鄙視。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做錯了一件事,所以成王敗寇之下,他只能臭名遠揚了!

呂布揹負臭名的兩個原因:錯殺了兩個人,做錯了一件事!

錯殺了兩個人!

呂布錯殺的兩個人,名字叫:丁原和董卓!或許有人說,呂布殺丁原是錯誤,但殺董卓應該是好事呀,畢竟董卓是一枚大壞蛋!然而,從道義上說,呂布殺他們倆的確不應該!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人是呂布的“義父”!在三國亂世,雖說道德淪喪,但基本的道德還是要遵守的,比如尊敬父母之類。然而,呂布行為屬於典型的“弒父”,世人豈能容忍?

更為重要的是,呂布殺這兩人,不是為了大義,而是一己私利。在此有一個典型對比,有人忽悠徐晃殺掉舊主投奔曹操,徐晃嚴詞拒絕,“以臣弒主,大不義也,吾絕不為”!兩相對比,足見呂布的“小人行徑”!

呂布揹負臭名的兩個原因:錯殺了兩個人,做錯了一件事!

做錯了一件事!

作為三國第一打手,呂布是一個有能力有水平有紀律有相貌的大人物,但他卻是一個“無組織”之人。一開始,呂布有主公,後來逐漸野心大了,於是就獨立自主。

然而,如果呂布能打出一片天地,像曹操、劉備、孫權一樣,成為一方雄主,那麼歷史對他的評價可能另一個樣。或許,會說他之前的殺錯人和各種投靠,屬於隱忍和謀略,猶如劉備一樣。

可惜的是,呂布心比天高,卻沒有成就大業的腦袋。於是,他就猶如“無組織”的孩子,曹操、劉備、孫權等人,對他肯定不會有好描述!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他早點投降了曹、劉、孫中一個,還會如此臭名遠揚嗎?

呂布揹負臭名的兩個原因:錯殺了兩個人,做錯了一件事!

後記

在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即便《三國演義》中,呂布臭名遠揚,但他的戰場天賦和本領,羅貫中依然給予讚揚。可見,呂布絕對是戰術天才!

然而,從呂布的一生來看,顯得極為悲劇。跟隨丁原時,丁原對他不算太信任;跟隨董卓時,還是不算太信任.....或許,正因為屢次被猜忌,所以呂布後來才自立,想要成就一番霸業!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郭嘉對呂布分析的非常精準,他拿呂布和項羽作了比較,即:“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意思是,呂布不如項羽厲害,但面對的困難卻比項羽多,只要乘勝攻之,很容易就抓住他!歷史也證實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