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書寫的背後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書法書寫的背後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書法作為文化、作為藝術之所以迷人,就是書寫的後面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如果拿起毛筆寫字,就認為自己很高雅,其實還是俗念。因為寫字這種動作,換另一個人來,不見有什麼不同。書法家之所以高雅與眾不同,就是不同的書法有他一番特殊的情懷與精神表現出特殊的情趣和意境。書寫的筆畫是精到的,可假若一種書寫裡,看不到一個人的情懷和旨趣,這樣的書法,只是一件工匠活。動人的書法作品背後都立著動人的情懷,八大寫出清寂的世界,董其昌寫出了清遠的情懷。

書法書寫的背後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這裡不是在否定書法技術的重要性,而是強調一個優秀的書法家,必須在技術裡面用靈魂來灌溉書寫,技術一旦成為表達生命的方式,技術就是一種風格,這是一種內在的表達技巧,它與書寫的共性要求有了本質的劃分。其實古典裡的書法最有價值的書法觀念,就是把文化落實到自己的書寫中,關注更高遠的人世、更永恆的感情和精神,深化了中國書法精神傳統。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書法經典作品,書法家一定要把自己擺進去。王羲之的書法能那樣長久地影響這麼多人,與其說他提供了帖學書寫的一種範式,還不如說他教會了我們該如何正確地表達自我。王羲之所以能夠讓自己的書法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力,就是將自己俊麗、清雅的精神準確而充分地表達出來。他所有技法都是為了自我的表達,所以我們在看王羲之的作品時,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一種精神面貌。中年時期的《二謝帖》、晚年時期的《蘭亭序》,筆致之間的情緒是有差別的。有人以《十七帖》為據點,有人以《聖教序》為據點,深入學的只是一種表達方式的技術共性。所以大批寫“二王”的作品見不到作者自己,要表達什麼、怎麼表達都處於無知狀態,大多數作者只知道“二王”是這樣寫的。

書法書寫的背後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書法的後面一定要立著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要有廣大的心,要有精神反思與超越,這是書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廢棄的價值向度。學古也是為了讓自己更有歷史的厚度。而不能將學古作為書法最終的彼岸。因為不論何種書體,最後都要表達出自己,一個人的性情是寬廣、慈悲、傷痛、酣暢、內向、外向的人,都要在自己的書寫中呈現出來,東坡的書寫有東坡的氣質,那種提按有致,行行走走的文雅。黃庭堅有黃庭堅的風度,開張、搖盪、輕狂。書歸何處,書歸吾心。可現在很多的書法家,在用筆、結字、章法上都流暢得不得了,可他就是寫不出高雅的作品,究其原因,還是沒有自己。或自我的境界上不去,視野打不開。今天很多書法家把創作變成了牟利、謀生、得名的工具,筆雖然還在寫,心裡對書法卻是輕賤的,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寫出好作品?書法的背後,終歸是書法家自我的真實呈現。

書法書寫的背後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書寫和自我的關係,這是一切書法創作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為何多數書法家都有一個寫草書的慾望,就是認為草書可以比較自由地表現自己。在書寫中有一種自我表達的意識,也是一個自我辨識的過程。

書法家的胸襟氣度、文化品格,決定他最後能走多遠。古人說“書如其人”,自有其道理。書法家的旨趣、精神的境界會影響書寫的整體質量。書法寫到一定地步,比的不是技巧,而是一個人的氣質和精神。我們雖然同樣臨寫一件經典作品,臨得再好,但是不同的人臨摹出來的會有不同的味。不是經典範本不同,是胸襟不同,心靈不同,所以察看經典的眼光就不同。我們的書法,自古以來就講究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寫進筆墨裡,所以經典裡頭一定可以看到背後的那個人,這樣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生命的氣息都藏在作者的筆墨裡去了。

書法書寫的背後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書法書寫的背後立著一個生動的自我

傳統也好,世道也好,都代表生活的變數。不在自己的書寫中建立起的生命意識、價值精神,一個人的立身、書寫就無意義可言。讓書寫在技術與形式之外,多一種有人情暖意、有靈魂體溫的書寫。書法最終通向哪裡,很多書法家在追問,是不是這個書法運動後面連著另一個書法的運動,一個潮流之後接著另一個潮流,書法人就是追著這些一個個書法名詞紛呈的潮流嗎?理論家就是生產與闡釋著這些相關的潮流名詞嗎?寫的是作者自己。我們只有相信生命還有意義、人生還是有價值的書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