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太宗,是中國古代帝王比較常用的一個廟號。但是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如果仔細的探究一下,便會發現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太宗”皇帝,都不是以“合法”的手段順利即位的。

不管這些“太宗”皇帝們是英明神武,還是昏庸無能,他們很多人都有得國不正的嫌疑或事實。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太宗”皇帝們。

什麼是合法?

既然提到了不合法的手段,那我們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一般來說,根據宗法制度,君權的順利過渡,應該是嫡長子繼承製,或者是按照宗法的長幼秩序,兄終弟及。並且最直接的合法與否,在於後繼之君是否擁有上一任皇帝的認可。

這三點一般是傳統皇位繼承的原則,符合這三條原則,有利於保證皇權過渡過程中的穩定性,有利於一個王朝的延續和發展。但歷史上很多的太宗皇帝沒有符合這幾點。他們的皇位要麼在事實上就是非法所得,要麼就是雖有一定的合法性,但即位的途徑卻完全稱不上“合法”。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漢太宗,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_圖

(一)漢太宗

在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由於對漢朝皇帝往往只稱諡號,所以很多人對於他們的廟號並不熟悉。例如我們今天要講到的漢太宗。一提起漢太宗,很多人可能會很陌生,但相信只要一提起他的諡號,大家就都知道了。他就是漢文帝——劉恆。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簿姬,同時也是漢朝的第五位皇帝。說到這,相信很多讀者會有疑惑,因為按照我們歷史書中的的順序,一般廟號為“太宗”的都是繼開國之君後第二位皇帝,怎麼劉恆作為漢帝國第五代掌門人廟號卻是太宗呢?

這就是我們要要重點說明一下的地方。其實,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漢朝對於廟號的認定與後世相比極其嚴格,按照“祖有德,宗有功”這個原則,漢朝不少皇帝甚至沒有廟號。在西漢十一位皇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有廟號,分別是漢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連文景之治中的漢景帝都沒有廟號,其嚴格程度可見一斑。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_圖

為何說漢太宗劉恆的即位多少也有些不合法呢?這是因為漢高祖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真正的嫡長子是與呂后所生的漢惠帝劉盈,惠帝是漢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僅有七年。等到漢惠帝死後,呂后專權,連立前後少帝為傀偶,掌握朝政近八年之久。兩位少帝分別為漢惠帝的長子和四子,因此,雖然是傀偶,但是從繼承法統上來說,這倆人還是比較“合法”的。

等到呂后一死,原來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們不滿呂氏家族的專權,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用計誅殺諸呂,迎劉恆為帝。所以要是沒有周勃除掉諸呂,估計漢文帝劉恆也就成不了漢太宗了。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_圖

(二)唐太宗

相比較上文所提到的漢太宗劉恆,一提起今天這個主題,想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了。原因無他,實在是這位老兄的玄武門事變太過於出名,鐵的事實放在那裡,後人也壓根不用猜什麼了。

唐高祖李淵建立了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是太宗李世民的大哥,他們的母親是竇皇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玄武門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四弟,母同竇皇后),史稱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沒多久就又禪位與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也是嫡出,但前面有著嫡長子李建成,如果不出什麼意外,這位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天可汗”也是壓根沒有機會繼承帝位的。可偏偏唐太宗是個極其有能力的人,通過玄武門之變,自己生生的把皇位給奪了過來。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_圖

(三)宋太宗

接著便是有些沉不住氣的宋太宗趙光義了。趙光義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在歷史上,宋太宗趙光義是否為宋太祖默認的繼承人存在著長期的爭議。我們今天且不談所謂的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只看看宋太祖的兒子和另外一個兄弟魏王趙延美都是怎麼死的。

宋太祖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和三兒子都夭亡,活到成年的只有次子德昭和德芳。趙德昭跟著登基後的宋太宗去打幽州,結果戰事不利,就勸宋太宗給士兵們發賞錢提振士氣,結果趙二回過頭來就說:“等你當上皇帝,再發賞錢也不遲”。德昭恐懼,回到自己的營房就自殺了。

又宋太祖兄弟五個,老大和老五夭亡,只剩下這哥仨。等到趙光義即位後,立馬汙衊趙延美陰謀奪權,發配到洛陽。結果沒過幾天,趙光義心裡還是不踏實,又說趙延美大逆不道,宜行誅滅。直到最後發配房州,趙延美驚懼而死,死時三十八歲。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金匱之盟_圖

值得一提的是,宋太宗如此如此迫害自己的侄子和弟弟,連他親兒子太子趙元佐也看不下去了。趙元佐曾屢次救自己的叔叔趙延美,等到趙延美死後,趙元佐受到刺激,性情大變,最終因放火燒了自己的王宮而被廢。因此,宋太宗皇位的來源,合法性確實值得考究。

不過為何開篇的時候說宋太宗沉不住氣呢?這其中緣由也是頗耐人尋味。話說宋太祖趙匡胤有天晚上想和自己的這個弟弟喝杯酒,喝的開心後,就把宋太宗留在了宮裡,沒想到次日清晨宋太祖就忽然駕崩了。這有趣就有趣在不管趙大是否選擇兄終弟及,你趙二也不能在大哥歸西第二天就趕緊上位啊。中國歷史上的傳統一般都是三讓而不受,哪怕只讓一下,也比不讓強啊,因此這也就不能怪民間流傳頗廣的燭影斧聲了。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_圖

(四)明太宗

接著再說說明朝。可能有的讀者同樣會有疑問,在自己的印象中明朝好像沒有太宗啊。其實不然,明朝是真的有太宗皇帝的,只不過後來被改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明成祖。

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愛的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晚年喪子的朱元璋悲痛不已。四子燕王朱棣在諸王之中頗有威名,朱元璋也曾有過立朱棣為太子的想法。然而嫡庶觀念很強的朱元璋懷著對愛子去世的悲痛,終究還是傳位給了皇太孫朱允炆,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

因此,建文帝不光符合繼承的傳統,同時還有著自己皇祖的支持,可謂是鐵打的皇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下人眼中穩固的不能在穩固的皇位,卻被他的四叔,也就是後來的明太宗朱棣通過靖難之役而奪了去。因此,明太宗朱棣的皇位本身“不合法”,並且在奪取皇位的過程中殺的人頭滾滾,也絕稱不上風平浪靜。等到公元1538年,明世宗嘉慶皇帝改太宗廟號為成祖,使明朝特有了“二祖”,也使後人不再熟悉這個被明人沿用了一百多年的太宗廟號。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靖難之役_圖

綜上來看,中國歷史上的歷朝“太宗”們其皇位來源合法性確實多少有些問題,但在歷史中,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無法做出一番功績。如本文所提到的幾位,漢太宗劉恆開創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宋太宗改變了重武輕文的局面,而明成祖朱棣更是五徵漠北,派遣鄭和遠航西洋。

因此,皇位來源的“合法”與否與其政績也並沒有太大的聯繫。這一現象權且當做趣談。

文:李光彩

參考文獻:《二十四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