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駐華大使康特:擔心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不斷惡化

近來,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印度、歐盟等傳統盟友祭出貿易制裁大旗,迫使後者進行反制,特朗普保護主義逆風對全球貿易構成嚴重威脅。

同時,康特認為,如今,對印中雙邊關係的認知必須突破雙邊的格局,應置於全球多變的大背景下。他說:“印中兩國從全球化中受益眾多,雙方都會是逆全球化的輸家,因此必須朝向新的秩序以及在全球範圍內探尋更廣泛的合作渠道。”

對貿易戰擔憂

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對包括印度、歐盟在內的盟友祭出了貿易制裁大旗,對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鋼產品徵收25%的關稅,鋁產品徵收10%的關稅。印度政府的數據顯示,印度的鋼鐵出口額在2016年度(2016年4月~2017年3月)達到145億美元,鋁出口32億美元,印度對美鋼鋁商品出口均佔該國鋼鋁商品出口總額的11%,因此對印度來說,美國加徵關稅將帶來較大影響。

對此,印度政府已作出反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文件,印度已經告知將暫停向30種從美國進口的商品進行關稅減讓,作為對美國向印度徵收鋼鋁關稅的回應,以獲得約2.41億美元的貿易補償。印度新徵關稅的目標對準來自美國的杏仁、核桃、蘋果、扁豆,以及一些化學品和部分金屬製品。

談及當前在全球範圍內愈演愈烈的貿易戰,康特表示:“(我們)非常擔心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出現不斷惡化、升級的趨勢。我們不希望在全球貿易領域看到這一現象。無論是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還是美國與盟友的貿易戰,都會攪亂全球貿易秩序。”

在康特看來,當前美國對多國發起的貿易戰已陷入“徵稅-反擊-再徵稅”的惡性循環,使當前各國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對於貿易戰的未來,康特也直言並不樂觀,他認為“存在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盼中印貿易更平衡

6月9日~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又和印度總理莫迪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期間舉行了雙邊會晤。這是兩位領導人過去四年來第14次會面,討論的重點是落實四十多天前武漢非正式會晤達成的共識。

康特說,兩國領導人如此頻繁地會面,說明在最高層,印中雙方有清晰的戰略認知,“印中關係已進入‘後武漢時代’”。

對於中印雙邊貿易,中印兩位領導人此前提出要在2022年雙邊貿易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為844.8億美元。因此,康特對於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很樂觀。

同時,他說,中印雙邊貿易需要更平衡,因為印度對華的貿易赤字問題逐年劇增。康特還表示,希望中國為印度的商品與服務貿易提供更好的市場準入。他舉例道,印度的醫藥製品享譽全球市場,在歐美髮達國家很有市場,但在中國市場,卻遇到了註冊延緩等各方面的問題,希望能加快這一進程。康特還稱,希望印度的IT服務能更進一步深入中國市場。

此外,康特還提到,印度方面非常關注近來中國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開放政策。康特認為,關稅問題可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渠道進一步談判,鼓勵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至於中印雙邊貿易中存在的分歧,康特說,雙方應通過各種渠道進行開誠佈公的對話,尋找到一個互惠的商業合作模式。

康特說:“(我們)非常歡迎中國企業投資印度市場。”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今年初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去年流入印度市場的外國資本總額達62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