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觀察|站上風口卻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劇的「破壁」之路

看電視

近兩年,漫改劇迎來井噴。但目前來看,成功作品寥若晨星,大部分作品呈現出市場表現與口碑評價“倒掛”的狀況,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的“破壁”之路仍需業內探尋。

文 | 葉實

經歷上半年略顯低迷的態勢後,暑期檔影視市場頗有回溫跡象。6月28日,網劇《快把我哥帶走》上線,當晚播放量破億。6月29日,電影《動物世界》上映,發稿前票房已達2.7億,豆瓣評分7.4分,票房口碑雙贏。

巧合的是,前後腳上映的兩部作品有一個共同的標籤:“漫改”。

《快把我哥帶走》根據幽靈姐妹同名國漫改編,而《動物世界》則是根據日本漫畫家福本伸行作品《賭博默示錄》改編。

同期推出的兩部“漫改”影視均在市場初戰告捷,也側面反映出這個新的文娛產業“價值窪地”正在被開掘。

僅就“漫改劇”來說,近兩年正在迎來同類作品的井噴。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在2017年《鎮魂街》《端腦》《我與你的光年距離》《奇星記之鮮衣怒馬少年時》等劇播出後,2018年《我才不會被女孩子欺負呢》《來到你的世界》《端腦》《快把我哥帶走》已經開播,而《火王之破曉之戰》《全職高手》《南煙齋筆錄》《開封奇談》等也將預計在今明兩年播出,市場蔚成風氣。

漫改劇歷史沿革

《秦時明月》《畫江湖之不良人》帶起新節奏

國產劇與動漫的互動由來已久。早在1996年,根據張樂平漫畫《三毛流浪記》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就曾引發關注。

進入新世紀後,臺灣漫畫家朱德庸的漫畫作品《醋溜族》《澀女郎》《雙響炮》也相繼被搬上熒屏。

其中尤以根據《澀女郎》改編的《粉紅女郎》最得盛名。該劇刻畫的“結婚狂”、“男人婆”、“萬人迷”、“哈妹”較為深刻地展示了新時代女性的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人生觀,被視為都市“女子圖鑑”類劇集的鼻祖,可謂漫改劇的經典之作。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此後,根據臺灣漫畫家幾米作品《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改編的電視劇,由日漫《網球王子》改編的同名劇,以及根據日漫《花樣男子》改編的《一起來看流星雨》等也名噪一時。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早先幾年的漫改劇零零星星,尚不成氣候,影視劇真正規模化地開發動漫IP始於近幾年。

2015年,根據經典國漫改編,由陸毅、陳妍希、蔣勁夫等主演的電視劇《秦時明月》在湖南衛視播出,儘管針對該劇改編方式爭議不斷,但其收視表現並不算差。

2016年,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畫江湖之不良人》在愛奇藝播出,該劇在人設形象、人物關係、場景造型等方面,對原版漫畫找到了妥帖的改編方式,被粉絲視為還原度最高的漫改劇。此劇改編的成功,也帶動了此後漫改劇批量化生產的新節奏。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二次元崛起、IP衍生觀念

助推漫改劇站上風口

漫改劇是伴隨中國二次元用戶崛起而走俏的。有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二次元用戶規模已達到3.08億,其中97%都是90後、00後,中國二次元產業的市場規模佔整個泛娛樂市場規模的57%。

B站的上市招股書中,將這幫二次元用戶群體定義為“Z世代”,這個用戶群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對技術比較敏感,渴求文化產品,渴望自我表達,對社會互動有著強烈的興趣。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正是這個粘性群體將B站送到了紐交所,也支撐起了國內龐大的產業空間。

根據2018 騰訊生態大會上發佈的數據:2017 年整個動漫市場用戶規模達3.3億,已逼近網文用戶3.7億規模,中國動漫產業規模也達到1500億元,佔整個文化創意產業份額的近25%。

由此,根據動漫改編的劇集,天然擁有了紮實的用戶土壤。嗅覺向來靈敏的資本市場,當意識到這個圈層崛起後,必然會向泛二次元文娛傾斜,漫改劇的出現就成為題中之意。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與此同時,漫改劇也符合各方共贏的訴求。對動漫孵化平臺來說,動漫產業本身盈利空間較小,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付費市場,因此,

將品牌動漫IP影視化,將是變現的絕佳方式。

而對影視播放平臺和製作公司來說,“一魚多吃”的IP衍生早已成為行業主導邏輯,動漫也自然被納入到這一體系中來,以期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釋放。

例如網劇《快把我哥帶走》剛剛上線,而同名院線電影也將在今年暑期檔上映,實現有機聯動。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從客觀環境來看,經過幾年過度開採,網文IP幾乎盡數被影視公司所收割聚攏,某種程度而言,

網文IP已經趨於枯竭,相比網文IP更低廉的漫畫IP自然成為資本鐘意的下一個富礦。

而且,漫畫IP具備網文IP所沒有的獨特優勢,即漫畫可視化程度很高,在向影視的切換中更加自如。影視劇開拍前都要做分鏡頭腳本設計和場景設計,漫畫藝術形式決定了其與影視劇改編更加契合,節省了很多改編的時間和成本。

市場與口碑“倒掛”

漫改劇“破壁”之路難

隨著漫改劇站上風口,大量作品紛紛開始該類型的創作嘗試,但從目前來看,成功作品寥若晨星,大部分作品呈現出市場表現與口碑評價“倒掛”的狀況,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破壁”難,也成為業內的一致感慨。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漫改劇的潛在優勢是可視化基礎很好,但這也構成了它在改編中的一種劣勢。網文IP在改編中,文字本身可激發讀者心遊萬仞的想象力,這給創作者提供了較大的施展空間。

動漫無論人物造型還是場景設計都比較清晰,在讀者具象的觀感中,給影視劇改編的約束性很高。

二次元作品普遍都是耽溺於美的,畫風上推崇唯美主義,用戶的視覺期待會很高,因此在演員選擇和場景復原上均有許多困難。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例如在人物形象上,二次元都是巴掌臉、大眼睛的,在現實中找到這樣“動漫感”的演員並不容易。很多漫改劇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就是演員選擇引發原著粉不滿。

例如《全職高手》宣佈楊洋出演葉修一角後,原著粉在楊洋的微博、貼吧下留言,稱楊洋和葉修氣質不符,不會接受“楊洋”版葉修,甚至還出現了惡意的網絡暴力行為。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除了對人物的還原外,世界觀設定、人物關係的改編以及對場景、道具的還原均是漫改劇改編中常見的難題。

例如《秦時明月》因對大司命性別的顛覆性改編、赤練和虞姬角色的合一等調整,被原著黨視為披著《秦時明月》外衣拍的另一部劇。

但事實上,漫改劇在中國所遭遇的情境也非孤例。即便是在全球動漫產業最強的日本,也常見原著粉對漫改劇的抨擊。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據報道,日本某媒體曾對20~30歲男性人員進行了採訪,羅列了漫改真人劇的十大罪狀,包括:

1、故事設定背景之類被改太多;

2、故事被過分簡化;

3、選角跟原作角色不符;

4、聲音跟原作角色不符;

5、5毛錢特效;

6、選角太爛(為了話題而被選上的配角們);

7、無法再現原作的髮型和色彩;

8、動作場面不夠扣人心絃;

9、追加原作沒有的角色;

10、原作中很重要的角色沒有登場。

可見,漫改劇所遇到的難題具有較強的共性,其“破壁”之路仍需業內探尋,而隨著產業走向成熟,其自身也會建立更加良性的糾錯機制。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影視項目的源頭中,文學、漫畫和輕小說已經佔到了80%~90%,而漫改影視作品的比例在快速上升,未來或將成為平行於文學IP改編的另一條賽道。由此,漫改劇前景也值得期待。

独家观察|站上风口却普遍口碑不佳?探究漫改剧的“破壁”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