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下半場我們的投資在何方?

2018年已過一半,馬上進入7月份,全球的經濟也跟世界盃小組預測一樣意外連連。2018年國內投資市場較去年發生了許多變化,對資本市場影響最大的就是貿易戰和去槓桿,不僅給國內出口貿易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更導致了一定程度的資本外流和流動性緊張。那麼下半年我們作為投資者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貿易戰是未來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

2018年的下半場我們的投資在何方?

近期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已經不是單單跟中國開展。為了吸引以及促進製造業迴歸美國本土,特朗普已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韓國、日本等美國的諸多貿易伙伴發起了高額關稅。而美國這樣的“逆全球化”的經濟貿易政策,給中國經濟以及全球市場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困擾。

從目前貿易戰加徵情況測算,預計貿易戰對2018年中國GDP產生不高於0.1%的邊際負面影響,雖然影響較為有限。然而就中期而言,貿易戰雖將刺激部分不具有比較優勢行業的投資,但也將使各國必須面臨整體效率的下降和貿易成本的上升,並導致某些優勢行業的過剩加劇並對相關投資產生抑制。至於長期,貿易戰更是不利於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有礙全球技術和觀念交流,將導致勞動生產率下降,削弱全球經濟的增長潛力。

股市.RMB.連續暴跌,其背後是怎麼樣的邏輯

我們股市的建立,是為了什麼?

股市的設計初衷不是為了投資者,交易者服務,不是為了讓投資者從差價中獲利而建立。股市可以說是為了上市公司而建立。每段時間都有特定的融資對象,可能是幫一些公司脫貧解困,可能是民企上市,也可能是別的,公司的上市按道理講既幫公司籌集了資金,也令投資者擁有其股份,體現出資金的價值,其目的是為了雙贏。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股市,卻顛覆了股市的設計初衷。

2018年的下半場我們的投資在何方?

市場的價格,價值應該由買賣來決定,但在市場的諸多因素影響下,中國股市的價值觀已瀕臨崩潰。“炒”已經成為當下股市的主題,這是一種極不健康的心態。股票對很多股民來說,只是作為一個籌碼而存在,一個賺錢的籌碼。他們不會從這隻股票所屬公司的價值來估量這隻股票的價值,而是從這隻股票會不會漲,能不能賺錢而入手,此時投資股市的心態就已經趨於賭徒化,而賭徒,是很難在股市中生存的。

格雷厄姆說過,“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明顯我們當下市場內投機者過多,甚至引起投資者的恐慌,從而導致市場的禍亂。

匯市,由於外匯市場的開放性(一種貨幣相對於另一種貨幣的匯率通常以顯式的方式來表示:雙方都同意的交換關係),因此外匯市場的交易量超過了其它所有金融交易的總和。比如,每天全球有價證券市場的交易量大約為3000億美元,而每天外匯交易量將近6萬億美元。因此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貨幣匯率往往決定了它的生死存亡。

2018年的下半場我們的投資在何方?

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波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的背後,不止是隻有中國在悄悄的操作和嚴防外匯外逃,美國也(一直)在進行更嚴密更致命的戰略部署:當貿易戰第一回合制裁中興成功之後,美國完全掌握了主動權,但是美元指數卻不升反降,逼迫人民幣被動升值。而在美國貿易代表團來北京談判的前幾天,美元指數卻突然轉向開始升值。這種看似反常的異常操作手法,其中的戰略佈局其實從2016~2017就早已開始了,匯率和貿易戰的深度結合、立體作戰,配合美聯儲的縮表、加息,每一步看似簡單平淡的操作,背後其實都暗藏了殺機。

而從貿易戰現有的戰況來看,形勢不容樂觀。當特朗普打響貿易戰第一槍時,舉國沸騰,就連商務部的官員和經濟學家都在強調大豆、汽車,然而,當美國發出針對中興的制裁令之後,官員和經濟學家幾乎都緘口無言了,只剩下民族鬥士們繼續在沸騰。這時,人們才漸漸領悟到看似整天拉仇恨、天天發推特的總統,其實有著更加精明和長遠的戰略佈局。而通過貿易戰中美元指數的戰略操控,逼迫人民幣匯率先升後降,尤其是現在美元指數的突然提升,這其中所蘊藏的巨大殺傷力,卻在舉國沸騰的爭辯聲中被淹沒和無視了,很少有人真正認識到人民幣匯率後面即將到來的更大危機,那就是房地產債市。要知道歷史不會重演,但驚人的相似!

從實際角度出發,如果沒有美國高科技和知識產權的交流與幫助,中國的產業升級和2025規劃將很難實現的。那麼,我們的籌碼是什麼呢?拋開無足輕重的不說(中國出口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有替代品,而且損失並非不可接受),我們最重要的核心籌碼,其實就是我們自己:中國將是未來全球最大的消費升級市場!而這麼龐大的市場容量是美國人無法割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