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週五,范家寨沈家溝村愛心超市門前,前來用積分“兌換”商品的貧困戶絡繹不絕。與此同時,該村村委會里的工作人員則需要把本週貧困戶“掙下”的積分進行核實換算,並登記在貧困戶持有的卡片上。
“我們這個愛心超市自從去年12月份運行以來,收到愛心人士、單位的捐贈共計六大類480餘件”該村第一書記馮小康說到。愛心超市的貨架上,按照10、20、30、60分不同的標準擺放著洗劑、學習、書籍、食品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
五保戶晏根緒目前已經累積了50分,他用這50分給自己“兌換”了棉衣、褲子、牙刷等物品。“村上組織了好些活動,我打掃了幸福院的衛生,還在下雪的時候清理了積雪,他們(村委會)就給我在卡上填了分”。晏根緒兌換完物品後,他的積分卡上出現了數字“-30”。
“愛心超市的商品面向村上所有建檔立卡67戶貧困戶,貧困戶要想獲得這些商品,就必須用積分來兌換,而積分就是通過參與村上組織的活動取得的”馮小康說。
那麼,貧困戶如何通過參與活動累計積分呢?根據沈家溝愛心超市積分辦法的規定,貧困戶的積分是在遵紀守法、孝敬老人的前提下,獲得基礎分10-30分,然後再通過參加聽黨課、參加義務勞動、當安全巡邏員等16種活動獲得不同賦值的積分。
“每一次積分,都是一次付出”該村原黨支部書記楊超說到,“就是要讓他們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有所收穫。”
該村村委會為了保障愛心超市的順利運行,建立了詳細的規章制度。在村委會的張貼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村主任負責積分審核、村文書負責物品兌換、監委會主任負責物品管理。“必須詳細登記,仔細核實,做到公平公正,讓貧困戶的每一次參與都能正確如實的體現在積分卡上”馮小康說。
需要乾的活可能並沒有馮小康說的那麼輕鬆。在他手裡的五份登記表上所呈現出來的,有物品捐贈清單、積分兌換清單、貧困戶參與活動審核清單、貧困戶積分換算清單……每一份上都密密麻麻的的登記著相關的積分信息,而這些信息都需要一一核實,一一簽字。
“客觀上講,愛心超市不僅僅是社會各界對貧困戶的關愛,更是對貧困戶的鼓勵,我們要通過這種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范家寨鎮黨委書記魯海濤如實說到。
在此之前,該村低保戶沈書平的日子不好過,除本人體弱多病外,還有年事已高的老母親和身體有殘疾的弟弟。如果沒有什麼意外,沈書平家的未來一眼就可以看到,得過且過可能會成為他人生的常態。然而,伴隨著各項扶貧政策對他家的逐一落實、幫扶幹部的開導……沈書平的日子不再等待日升和日落,他積極的參與技術培訓,新栽了2畝蘋果、2畝花椒、0.5畝花卉。而他的所作所為則被一一記錄並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他家的積分卡上。
“這些都是我掙下的”沈書平高興地說,臉上的笑容如他家地頭的花朵一樣。
愛心超市登記表顯示,目前該村貧困戶參與各類活動96人次,積分755分,積分兌換物品17件套,兌換積分360分。
“愛心超市的物品大多來自於愛心人士、幫扶單位縣教體局和縣科協的捐贈,來源有些單一,我們還得加一把勁,讓超市的物品多起來”馮小康說。
事實上,他和村委會的同事們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在春節的時候,村上組織回家過年的在外工作人士和企業家召開“話鄉情促脫貧”座談會。到目前,他和這些人仍在不停的溝通交流。
完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閱讀更多 鳳翔視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