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自古以來

齊魯大地便是英豪輩出、俠士競雄之所

身懷絕技的民間雜技藝人更是數不勝數

寧津雜技

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它是險與美的詠歎調

它也是力量與技巧的珠聯璧合

它驚險刺激、扣人心絃

它也如夢如幻、千姿百態

它就是令無數人咋舌稱讚的

——雜技

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源遠流長

據考證,寧津雜技早在漢代就有記載。《寧津縣誌》記載:“人戴獸面,男為女裝”表演的人“充街塞陌”,足可以看出這種表演受人們的歡迎。

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唐代文化繁榮,這一時期的寧津雜技有了新的特色,出現了女性表演的《頂杆》等節目。

遼、金、元建立後,遊牧民族的統治,推動了中原馬術的活躍。

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至明朝,寧津一帶的馬戲技藝已十分嫻熟。雜技藝人能做 “擔梁”“朝天一柱香”“蹬裡藏身”等高難、驚險動作。

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在京大擺七十二道皇會。寧津縣藝人張表演了 “頂竹竿過城門”的絕技,震驚紫禁城。

絕技精湛

“沒有寧津人,難成雜技團”

這是行內對於寧津雜技的評價

寧津雜技

質樸粗獷、剛柔相濟

凸顯“驚、險、奇、美、新”五大藝術特色

表演、魔術、馬戲、馴獸

寧津雜技門類齊全

其中表演類就有60多個節目

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古老中幡、柔術叼花和滾燈、空中飛人、爬竿、鋼絲高車、疊羅漢、走鋼絲、蹬技、地圈、對口叼花…寧津雜技的絕活數不勝數。

寧津雜技界的名人同樣燦若星辰。1994年9月,來自寧津的楊雲在沒有任何保護和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徒步走架在黃河上的鋼絲,並做“朝天蹬”、“坐雙腿凳”等高難度表演,成為踩鋼絲過黃河的華夏第一人。

聲譽斐然

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1995年,寧津縣被原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雜技)之鄉”

2008年,寧津雜技正式入選第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1年,寧津縣再次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3年7月,“力之美魔之幻”·第六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暨第七屆山東雜技魔術大賽頒獎晚會在寧津縣舉辦。寧津雜技團舞臺雜技《草帽》和雜技藝術學校的《吊環》分獲一等獎。

山東寧津雜技——傳承數千年 蜚聲國內外

從秦漢到唐宋,再到明清民初

“人戴獸面,男為女裝”的表演

到全國獨一無二的黃家鎮雜技古會

從藝人張的“頂竹竿過城門”位居

七十二道皇會之首

再到藝人們邊“撂地”、邊趕路,走出國門進行

中外雜技技藝的交流

寧津雜技抖落數千年的歷史塵埃

帶著傳承與創新昂首前行

(注:圖文綜合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