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真正的輸家卻是大唐!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

曾經一段時間,網絡上把一個叫王玄策的唐朝人炒翻了天,說他“一人滅了一國”,為中國歷史上出現過這樣一個牛人而無比自豪。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真正的輸家卻是大唐!

1

據《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料記載,生卒年不詳的王玄策,是洛陽人,唐朝官員、外交家,曾四次出使印度(一說三次)。

公元647年,王玄策被唐太宗任命為正使,與副使蔣師仁一起,率30多人再次出使印度,不料遇到印度人鬧內訌,整個印度幾乎全陷入戰亂,使團除正副使者,其他人全部被殺,王玄策和蔣師仁被關了起來,後來得到戒日王妹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才逃了出去。

若是別人,也許首先想的是回朝廷覆命,但他沒有這麼做,他想報仇。

僅剩兩人,又手無寸鐵,如何報仇?他的辦法是借兵。

於是,他們二人一路北上,渡過甘地斯河,越過新都斯坦平原,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尼泊爾,向其借兵。

那時的尼泊爾已臣服吐蕃,而自從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后,吐蕃的關係與唐朝不錯,王玄策便憑此向尼泊爾借兵,借得七千騎兵,又向吐蕃借了千把人,加上傳檄附近唐朝的藩屬國,讓他們出了一些援兵,總共弄到手的,大概有萬把人,王玄策自任行軍總管,任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印度報仇去了。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真正的輸家卻是大唐!

2

拼湊起來的軍隊雖然是烏合之眾,但在王玄策手裡,個個成了虎狼之輩。

王玄策採用“火牛陣”,在阿羅那順(天竺叛臣)的都城茶博和羅城外旗開得勝,擊潰對方數萬大象兵,然後使用雲梯、拋石車、火攻等所有能用的手段,對守城不出的阿羅那順發動猛攻,幾天後,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阿羅那順棄城而逃,王玄策率軍猛追,阿羅順那逃入中印度。

王玄策繼續追擊,發誓“盡滅印度”,阿羅順那逃向東印度,被分兵而至的蔣師仁活捉。

王玄策處理好各邦國事務後,押著阿羅那順回國述職,唐太宗大喜,授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這場復仇之戰,《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中的記載(翻譯):王玄策出使天竺,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於是發兵以對抗玄策。王玄策身邊跟從的騎兵只有三十人,不敵,弓箭用盡,都被抓了。諸國給唐朝上貢的東西都被搶了。王玄策偷跑成功,走到吐蕃,借精銳一千二百人,找泥婆羅國也借了七千餘騎。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率領兩國借的兵進發到天竺國城,連戰三日,大破敵軍,斬首敵軍三千餘級,敵軍落水溺死者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而逃,蔣師仁追擊抓到了阿羅那順。俘虜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頭。於是天竺震驚恐懼,俘虜阿羅那順,中印度亡。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真正的輸家卻是大唐!

3

滅掉中印度後,由於東印度幫過中印度,王玄策還想把東印度也滅了,東印度王尸鳩摩嚇尿了,送了牛馬萬頭及許多弓刀纓絡財寶,誠懇地承認錯誤,表示今後一切聽大唐帝國的,願意臣服,王玄策這才饒了他。

故事到這裡卻沒完,這只是上集,下集更“精彩”,因為在這一集裡,王玄策把唐太宗李世民也給“滅”了。

他抓的俘虜中,有一個名叫那邇娑婆寐的印度和尚。

這個和尚可了不得,是印度著名的方士,自稱有“長生之術”,王玄策把他抓回來,有利用他討好皇上的意思——皇上富可敵國,對天竺國的珍奇寶物可能毫無興趣,但他肯定也想長生不老。

所以他一回到長安,就對李世民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臣給您帶回來一個寶貝。李世民說啥子寶貝,能吃嗎?吃了能上天嗎?

王玄策說也許能。然後把那個天竺方士獻給李世民——臣說的寶貝,就是他。

這能吃嗎?李世民疑惑地看看對方,就算你是唐僧,朕也不是妖怪呀。

這個方士說,我當然不能吃,但我煉的丹藥卻能吃,吃了就能長生不老,陛下您看,小的都200多歲了。

那你不是人,簡直是天神啊!

立即把他安排在最好的賓館,命他煉製丹藥,還派了一個高官,兵部尚書崔敦禮,專門管這事——朕的這個寶貝,就交給你了,一定要讓他吃好喝好伺候好,要啥給啥。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真正的輸家卻是大唐!

4

崔敦禮派人,按這個“天神”開出的藥單,到全國各地去採集,一些怪藥異石,大唐沒有的,就派人到婆羅門等國去找。

據《新唐書·天竺國列傳》記載,這個天竺方士確實與眾不同,他煉丹所用的水,不是一般的水,而是“法水”,是從一個石臼中流出來的,出水的地方有石象人守護,而且水有七種顏色,或冷或熱,能熔化草木金鐵,至於人手,更不在話下,入水即爛,要用死人的頭骨,才能把水舀起來。

煉丹用的藥材,又是什麼呢?其中之一,是一種名叫“咀賴羅樹”的樹葉,葉子的形狀像梨,生長在深山的崖洞中,洞裡有巨大的毒蛇把守,人是無法進去的,進去必死無疑,得到此葉的辦法,是用方頭箭射擊樹枝,讓樹葉落下來。

當然了,這種記載是不可信的,只能當神話來看,只是為了說明材料的獲得,多麼來之不易。

但據其他史料記載,這個天竺方士給李世民煉的丹,主要原料是水銀、硫磺、砒霜等,每一種都有劇毒。

一煉就煉了幾個月,終於煉成了。

正好一年前,李世民患了神經性頭痛,吃什麼藥也沒用,也許這玩意兒管用——既然能使人長生不老,那麼也能包治百病。

沒想到,吃下去後,病情反而更重。

羅邇娑波寐說,這就對了,這才是應該有的現象,說明藥在起作用了,陛下您應該加大劑量,作用會更明顯。

李世民便加大了劑量,結果嚴重中毒,次年五月暴亡,年僅51歲。

害死李世民的那邇娑婆寐卻一點事也沒有,很快被放回國。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真正的輸家卻是大唐!

5

實際上,若要較真,這場PK,唐朝才是真正的輸家,理由很簡單:王玄策無論打了多大的勝仗,也沒佔領印度一寸土地,印度仍然在印度人手裡,他們所損失的,不過是一點有限的人力物力。相反,由於沒了印度的制衡,高原王吐蕃便成了唐朝後方的大患。

更重要的是,堂堂大唐帝國的老大、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竟被其一個也許只會信口開河的方士,不費吹灰之力害死,其損失之大,絕對不是一場勝仗所能抵消的!

因為李世民的治國才能、虛心納諫的胸襟,以及對人民的仁慈(從不橫徵暴斂),在中國四百多個皇帝中,即使算不上NO.1,NO.2、NO.3還是算得上的。

而事實證明,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一個王朝的興衰,與老大的個人素質,具有很大的關係,基本上形成了一個規律:老大行,那個王朝便行,老大不行,那個王朝肯定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