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千差萬別一時通

禪詩:千差萬別一時通

禪詩:千差萬別一時通

  常州天寧禪寺定後口占

  民國·圓瑛

  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

  洞澈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

  著者小傳:

圓瑛(1878-1953),名弘悟,宇今悟。別號韜光,又號一吼堂主人、三求堂主人、無垢子。俗姓吳,福建古田縣端上村人。曾任天皇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等職。學佛主張禪淨雙修,一生弘傳《楞嚴經》,被譽為“楞嚴獨步”。著有《楞嚴經講義》、《一吼堂詩集》等。

  註釋:

內外根塵: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賞析:

“狂心歇處幻身融”,狂心即是眾生的妄想心、執著心、分別心、我慢心、憎愛心。《楞嚴經》雲:“狂心不敬,歇即菩提。”眾生若能當下迴光返照,收拾妄心,即入菩提妙門矣。此時,觀四大和合之身亦如海中一浮漚而已。”內外根生色即空”,內六根與外六塵不過是緣生緣滅的幻相罷了;中無自性可得,正是《心經》色即是空之意;而真如法性不變隨緣、萬象宛然,正是空即是色之意。能所兩忘,色空一如。”洞澈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心性進入一種靈明洞徹的光明定鏡中,所有的是非、浮沉、榮辱等種種差別皆是圓覺妙心的顯現,一時俱通,明瞭”生滅滅矣,寂滅現前“之相。據說圓瑛和尚二十四歲時讀《楞嚴經》作此詩,顯示定鏡現前,身心俱空的境界,真是慧根深重,人所難及。不過還有“一時通”、”無掛礙”可得,尚未“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