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高密這裡到底發生了哪些大事?

文/嶽德成

在高密大牟家鎮北端高密與平度交界處的膠萊河南岸,沿河岸呈東南、西北方向排列著兩個村莊,西北邊的村莊是大遲家,東南邊的村莊是大孫家。兩村地緣相接,溝壑相連,相距六、七里路的樣子。就是這兩個村莊,在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被膠東區南海軍區司令部、南海專署授予“鋼鑄聯防”榮譽稱號,並贈送錦旗一面,在高密人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成為大牟家鎮永標史冊的紅色印記。

筆者在徵集高密黨史資料期間,曾對“鋼鐵聯防”的事蹟進行過多方調查瞭解,現根據有關史料,對“鋼鐵聯防”的由來始末加以回顧整理,以饗讀者。

(一)

據史料記載,大遲家、大孫家均為明朝初年立村。大遲家是明朝洪武年間由遲姓人家從河北省南皮縣遷此立村,取名遲家。後因南側建小遲家,遂改稱大遲家。大孫家則是明朝永樂年間,由海州(今連雲港市)東南鄉三岔遷此立村,原名槐樹底孫家,1947年改稱大孫家。

這兩個坐落在膠萊河南岸的村莊,是周圍方圓幾十裡出了名的兩個大村落。一是這兩個村莊過去沒有雜姓,大遲家村的人都姓遲,大孫家的人都姓孫,並且這兩個村都人丁旺盛,村落較大,全村人都同宗同祖,血脈相連,十分團結,加之鄉賢輩出,村望甚盛。二是這兩個村莊地處地廣人稀的高密、平度、昌邑三縣交界之處,因天高皇帝遠,官府鞭長莫及,在兵荒馬亂的年月,此地往往是匪患的肆虐之地,但由於這兩個村人多勢眾,加之民風強悍,敢於鬥爭,匪賊輕易不敢前來騷擾。就拿大遲家來說,他們英勇抗擊各種匪患侵襲騷擾的事蹟,就屢屢見於史乘。

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1914年,日軍藉口與德軍交戰,佔領了膠濟鐵路。1915年3月的一天,駐在丈嶺車站的幾個日軍在一個漢奸的帶領下,來到膠萊河畔的大遲家一帶村莊搶掠騷擾,鬧得幾個村莊雞犬不寧,人人自危。當他們來到大遲家村時,抓住了遲乃鳳的妻女欲行不軌,被鄰居遲松蘭看到,趕去阻攔。漢奸、日軍惱羞成怒,將三人抓起來關押到村中的大廟裡。

面對日軍和漢奸的暴行,村民義憤填膺,在遲乃明、遲恩善的帶領下,紛紛拿起土炮、鍁钁、二齒鉤子,湧到街上將日軍和漢奸團團圍住,群起追打。日軍和漢奸見村民人多勢眾,眾怒難犯,便退守到大廟裡。村民將大廟圍了起來,一面往裡打槍,一面將點起火的秫秸捆往廟院裡扔。霎時間,大廟裡濃煙騰空,火焰四起。日軍、漢奸見狀,砸開大廟後窗翻牆逃出。

憤怒的群眾哪裡肯放,一個個蜂擁而上,吶喊追趕。遲恩善追到村東門外,經過一番搏鬥,奪下一個日軍的軍刀,將他押回村裡。遲乃明將一個日軍追到鄰村,在鄰村村民的援助下,奪下了日軍的槍支,將他押了回來。就這樣,村民們不但救出了被日軍抓捕關押的遲松蘭等三人,還抓獲了5名日軍。滿腔仇恨的村民將抓獲日軍砸死後扔到村後的膠萊河裡。

第三天,大遲家遭到日軍的瘋狂報復。日軍到村裡燒殺搶掠,將村裡大廟周圍的300多間房屋全部燒燬。後來。人們將大遲家村民勇鬥日本侵略者的真實故事編成了一塊名叫“火燒遲家廟”的茂腔戲,在當地久唱不衰。

再如1934年4月,山東悍匪劉桂堂(綽號劉黒七),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部署的重兵圍剿下,流竄到大遲家一帶的膠萊河畔。劉桂堂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山東最大匪梟,橫行中國北部數省多年。其匪部兇殘無比,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生靈塗炭。劉桂堂匪部流竄到大遲家一帶後,就派匪兵到各村催糧索款。當催糧索款的匪兵來到大遲家村後,面對匪兵的威脅,大遲家村的村民義正辭嚴地告訴他們:“滾蛋吧,一文錢也沒有!”隨即,將送捐條的匪兵趕出了村。

強悍的匪徒沒有想到村民的抗擊會如此強烈,氣急敗壞地又向村裡發起進攻,但又被村民猛烈的火力打了回來。就這樣,匪徒發起了幾次進攻,卻始終攻不進村去。後來,匪徒想出一個詭計,一面將村外的房屋、草垛點上火,一面組織猛烈的火力向村裡進攻,想乘村民在救火時首尾不能相顧之際攻進村去。村民見狀,識破了匪徒的詭計,他們迅疾把人分成三股:一股在圍牆上嚴守以待,防止匪徒從各個角落進犯;一股拿著武器對救火的村民進行掩護;一股帶著救火工具進行救火。就這樣,村民們一面抗擊匪徒的進攻,一面救火,很快就將火撲滅了。

匪徒在村外與村民相持了兩天兩夜,卻始終攻不進村去。村民儘管用的是土槍土炮,但憑藉著村子圍牆堅固,居高臨下,又以逸待勞,損失很小,而匪徒卻傷亡慘重。特別是他們怕長時間相持,引來官軍圍剿,不得不放棄進攻逃竄別處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4月的一天上午,大遲家村的村民正在田間忙碌著,突然,從村西南方向的大路上來了一群日軍和漢奸,他們隊不成隊,行不成行大大咧咧地向村裡走來。村民見狀,一面放下手中的活計隱藏起來,一面派人趕回村裡送信,讓村裡的女人、孩子躲避起來。

(二)

在抗日戰爭特別是解放戰爭期間,我們黨在解放區根據地逐步建立起來各級黨組織和人民民主政權。這些新建立起來的黨組織和人民民主政權,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大都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這些黨組織和政權大都打破了傳統的行政區劃,實行戰時區劃體制。如隸屬南海專署的平南縣,在解放戰爭初期從平度南部向南發展,在原高密的區劃內的西北部魏家寨、大遲家一帶建起了兩個區級政權,一個是八寨區(原周戈莊鎮區域),一個是斜溝區(原大牟家鎮區域),大遲家、大孫家這兩個村均屬平南縣斜溝區。

二是為了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各級黨組織在建立人民政權的同時,都建起了武裝組織。一般縣一級的武裝組織稱為縣大隊,區一級的稱區中隊(或稱區武工隊),村一級則建立民兵自衛隊。因村一級武裝力量較為薄弱,為增強村級民兵組織的戰鬥力,就將相鄰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一個聯合民兵隊,稱為聯防。聯防,顧名思義,就是聯合防範匪徒的進犯侵襲,一村發現敵情,相鄰村莊的民兵就會迅疾趕來支援,共同守衛家園。因大遲家、大孫家兩村相鄰,就和周圍幾個村莊組成一個聯防。由於大遲家、大孫家村大人多,村邊溝深壕闊,圍牆堅固,易守難攻,加上群眾基礎好,這一聯防成為平南縣南部最堅強的戰鬥堡壘,因此,斜溝區區委和區武工隊的常駐這兩個村。

(三)

大孫家的民兵知道,敵人不會善罷甘休,一定回來劫奪被截擊的馬車和物資,他們一面回村組織民兵和村民防範敵人的進攻,一面向區委進行彙報,並將藏匿在小溝頭村的馬車和物資秘密轉移到小辛家村。果然,當天晚上,國民黨高密縣大隊唐新江就派出了一個班,帶著喇叭筒來到大孫家圍牆外面喊話威脅,聲稱不把馬車和物資送還,便要血洗大孫家。在敵人的威脅面前,大孫家民兵毫不懼怕,他們一面登上圍牆與敵對罵,一面槍擊喊話的敵兵。這時,區中隊和大遲家發現大孫家有敵情後也迅速趕來支援。敵人見事不妙,急忙撤退逃走了。

敵人退去後,區委和大孫家的民兵預料敵人還會前來進行報復,因此,區中隊和聯防民兵進一步提高了警惕,做好了作戰準備。

9月12日(農曆七月二十八日)早飯後,國民黨縣大隊唐新江又派出一個連,加上駐守斜溝區的王道宗匪部共200餘人,在還鄉團匪徒的帶領下前來劫奪被截擊的馬車和物資。這夥匪徒先是直撲小溝頭村,當他們得知馬車和物資已轉移到小辛家時,又直奔小辛家。匪徒們在小辛家找到了藏匿在村中的馬車和物資,立即裝車準備運走。

此時,夜裡到膠高支隊(當時在姜莊一帶活動)開會回來的區委書記崔佔寬正好帶著區中隊的一個班從小辛家村附近路過,發現了前來劫奪馬車和物資的匪徒。當時,已有兩輛馬車被匪徒趕出村外,崔佔寬見狀,當機立斷,他一面派人去大遲家、大孫家通知住在這兩村的區中隊和民兵前來參戰,一面率領區中隊戰士對劫奪馬車和物資的匪徒開火截擊。

剛出村的匪徒受到區中隊戰士的猛烈狙擊後,慌作一團,驚慌失措地退回村來。等他們回過神來,發現我區中隊人並不多,就又押著馬車向村外衝去。這時,恰巧大孫家村的30多個民兵在民兵隊長孫明光、孫炳治的帶領下趕來投入戰鬥,隨後,駐在大遲家的區中隊的兩個班和村裡的100多名民兵也先後趕來支援。敵兵見區中隊和聯防民兵越來越多,一下子亂了陣腳,也顧不得進行還擊,紛紛棄車而逃。區中隊戰士和民兵們隨即對四處逃跑的敵兵窮追猛打,一直追出村外四、五里路。這次戰鬥,我區中隊戰士和民兵無一傷亡,敵兵不但沒有劫奪回馬車和物資,還被我擊斃一人,擊傷數人,繳獲打槍一支。

匪軍見威脅不成,隨即向村裡發起進攻。他們先從村莊的西南角發起進攻,守衛民兵沉著應戰,伏身在圍牆內一槍不發,等匪兵靠近圍牆時,一齊猛擲手雷。手雷在敵群中開了花,有兩個匪兵當場被炸死。很快,退回去的匪兵們在機槍的掩護下,又發起了第二次進攻。伏在圍牆上的民兵黃金升,一槍就把機槍射手打死了。機槍旁的一個助手正準備接過機槍向村裡射擊,又被民兵張本亭一槍擊斃了,匪軍的機槍啞巴了,只好從村西南角撤退。

匪軍見攻打村西南角不能得手,就轉而攻打村東南角。匪兵在攻打到村東南角圍牆時,被孫炳治等民兵一頓手雷給炸了回去。這時,聞訊前來增援的大遲家等村的聯防民兵趕到了,從後面向匪軍包抄過來。匪軍見背腹受敵,只好倉皇撤退逃竄。這一仗,匪軍不但扔下了17具屍體,還有9人被我民兵和區中隊俘虜。

匪軍攻打大孫家接連失敗,覺著難以嚥下這口惡氣。9月19日(農曆八月初五日)清晨,匪首王道宗聯合當地的還鄉團頭子陸傑三共600多人,再次對大孫家進行襲擊。攻打大孫家的匪兵在路過大遲家村時,被圍牆上放哨的民兵發現,他們立即開槍報警。駐在大孫家的區委書記崔佔寬聽到槍聲後,判斷匪軍可能進行報復,就立即組織區中隊和民兵登上圍牆嚴陣以待。匪軍來到大孫家村外後,見村裡沒有任何動靜,以為村裡沒有防備,就讓匪兵悄悄地向村裡攻去。當匪兵接近村寨大門時,圍牆上的區中隊戰士和村民兵們扔出了手榴彈,步槍、土槍一齊射擊,使衝在前面的20多名敵人應聲倒地。這突如其來的還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慌忙退了回去。

不多會兒,王道宗又組織200多人,在機槍和小炮的掩護下發起了第二次進攻,守衛在圍牆上的大孫家的民兵和武工隊員沉著應戰。孫清省、孫振忠和王成江等神槍手用大刀在圍牆上挖了射擊孔,瞄準敵人的機槍手和小炮手,幾槍就將他們擊斃了。匪軍的機槍和小炮一被打啞,進攻的匪兵就不得又退了回去。

戰鬥持續到東南晌時,崔佔寬見敵人仍沒有撤走的跡象,擔心時間一長,敵人兵力增加,民兵支撐不住,會造成重大損失,於是與村民兵隊長孫明光商量,由他突圍出去,請求支援。崔佔寬突圍出去,在大孫家以北七八里地的地方,正好遇到崔家集區區長彭成森帶領的200多名區中隊員在該地活動。崔佔寬說明情況後,倆人立即率領隊伍疾奔大孫家。增援的隊伍在經過大遲家時,大遲家的民兵也加入了進來。為了迷惑敵人,製造聲勢,他們在向大孫家行進的路上,讓穿軍裝的區中隊員走高處,讓穿農民服裝的民兵走窪處,使匪軍搞不清虛實。圍攻大孫家的匪兵見久攻不下,銳氣盡失,又見增援的大批人馬趕來,慌忙向南撤退。王道宗的這次襲擊,又付出了死傷50多人的代價。

1947年10月2日(農曆八月十八日),由許世友、譚震林指揮的山東兵團發起了扭轉膠東戰場局勢的膠河戰役。10月4日(農曆八月二十日),著名的“三合山戰役”在平南縣打響。三合山打響後,為阻止駐高密城的國民黨軍北上增援,大遲家、大孫家的聯防民兵根據區委指示,在大遲家一帶的膠萊河北岸佈防,配合主力部隊狙擊北上增援之敵。

在膠萊河阻擊戰中,大遲家、大孫家的聯防民兵打得勇敢頑強,受到參戰主力部隊首長的盛讚。

大遲家、大孫家的聯防民兵越戰越勇,成為平南縣一帶匪徒的心頭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他們慫恿駐高密城的國民黨正規軍參加對大遲家、大孫家民兵的攻打,大遲家、大孫家的聯防民兵參加膠萊河阻擊戰後,他們更是到處謊稱大遲家、大孫家駐了八路軍的兩個主力團。在各路匪徒的鼓動下,駐高密的國民黨軍決定對大遲家、大孫家兩個村進行進攻報復。

(四)

1947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十二日)夜間,國民黨駐在高密的第9師25團、26團和敵縣大隊共3000多人直奔大遲家和大孫家,清晨分別將兩個村團團包圍起來。

當時,斜溝區區長孫相桓、區中隊長孫炳日和區各救會會長於德章帶領區中隊30多人駐大孫家,區委書記崔佔寬帶領區中隊80多人駐大遲家。

這次國民黨軍是把大孫家、大遲家的民兵當正規軍來攻打,他們把司令部設在小杜家,把大炮架在小杜家村北,目標分別對著2里路外的東北方向外的大孫家和西北方向的大遲家。敵25團主攻大孫家,敵26團主攻大遲家。

先說大孫家。

隨著敵軍靠近,民兵們發現這次來攻打的不是國民黨的雜牌軍,而是正規軍。天亮後,敵軍開始對大孫家進行炮擊,密集的炮火像一條條火龍從圍牆和民兵頭上飛過去,村裡頓時炮火連天,房倒屋塌,多處起火。但大孫家的民兵和群眾,仍鎮靜自若,密切注視著敵人的進攻。一陣炮擊之後,步兵開始進攻了,第一批有五、六十人,首先從東南角向圍牆靠近,等敵軍攻到圍牆下時,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圍牆上民兵的步槍、土槍、土炮一齊向敵人開火,手榴彈和土手雷也一齊在敵群中爆炸,敵人死傷多人,迅速退了回去。

敵第25團在第一次進攻之後被區中隊和民兵打退後,在機槍、炮火的掩護下,又馬上組織了第二次、第三次進攻。但一次次的進攻均被擊退,戰鬥一直持續到將近中午。這時,敵人不但用大炮向村裡狂轟濫炸,還來了兩架飛機輪番掃射。一時間,全村硝煙瀰漫,氣氛更加緊張。而民兵和群眾並沒有被嚇倒,而是越戰越勇。區中隊長孫炳日負了重傷,子彈打光,仍不下圍牆,直到壯烈犧牲;區長孫相桓身負重傷,被群眾搶救出來,他的18歲的女兒和弟媳、侄子一家數口犧牲;孫林太被炮彈炸起的泥土埋住了半個身子,當看到敵人又衝上來時,用力掙脫出來,將一捆手榴彈投向敵人。在激戰中,區各救會會長於德章在一條巷子裡被五六個敵人圍住,他沉著應戰,一連拼倒了3個敵人,最後壯烈犧牲。就這樣,大孫家的民兵和區中隊戰士,直到傍晌時才撤出村裡。

再說大遲家。

天矇矇亮時,大遲家巡邏的民兵也發現了敵情。崔佔寬立即組織區中隊和民兵上了圍牆,密切注視著敵人的動向。

天亮後,敵人對大遲家的炮擊幾乎與大孫家同時展開。進攻大遲家的敵人,企圖從東門攻入村內,不料踩響了民兵埋設在東門外的地雷,當場就有六、七人喪命。在圍牆上的區中隊戰士和民兵乘機向敵人猛烈開火,打死打傷了多名敵人,其中,一名敵軍連長被擊斃。

敵26團團長見從東門攻不進,又下令用炮火狂轟南門,結果南門被炸開了一個口子,20多個敵軍順著炸開的圍牆口子衝了進來。崔佔寬迅速組織火力將衝進村來的敵人打了回去,接著,組織民兵把炸開的口子堵好,並把一支大抬杆土炮、一門60炮安置在南門圍牆上,對進犯之敵進行轟擊,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的進攻。

在抗擊敵人的進攻中,大遲家村可以說是同仇敵愾,人人參戰,其中最為人們津津稱道的是83歲的老太太打退敵人偷襲的故事。這個老太太是遲善從的奶奶,當時83歲了。戰鬥打響後,她遵照家人的囑咐躲在屋裡沒出來。半頭晌的時候,她出來解手。她家住在村西南角的村邊,她家的院牆緊挨著圍牆。因當時,敵人在攻打村東門和南門,這裡沒有民兵防守。老太太趴在院牆頭上往外一望,大吃一驚,她看到有五、六十個敵人從圍牆外的葦灣裡爬上來,貓著腰向村裡衝來,眼看就要到了圍牆。恰好在她家的院牆上平時就安著一臺大抬杆土炮,正對著葦灣。早上,民兵上圍牆的時候將火藥、鐵砂裝滿了大抬杆的炮膛,引火帽也按上了。也不知道老太太哪來的勇氣,她急忙踮著小腳,跑到大抬杆旁,拾起院子裡的一個“瓜打”(農村一種打地面的工具),猛然砸在大抬杆的引火帽。“轟”的一聲巨響,大抬杆噴出的鐵砂當場就使五六個敵人應聲倒地,嚇得其他敵人打著滾兒竄回了葦灣,再也沒敢從這裡進攻,甚至連屍體也沒敢回來收。

戰鬥越來越激烈,敵人的飛機在頭上盤旋,輪番掃射,並且在東、南邊圍牆附近扔下了幾顆燃燒彈。傍晌時分,敵人終於用大炮在圍牆上炸開了口子,幾百人衝了進來,民兵和區中隊與敵人展開了巷戰。民兵遲守孟的肚子被炮彈皮炸得腸子流了出來,他用手把腸子掖進去,一隻手捂著肚子,用另一隻手竭力扔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有的民兵和群眾,在與敵人的拼殺中,有的腿被打斷了仍與敵人扭打在一起,有的用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有的在身負重傷後,仍堅持戰鬥,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臨近中午,區中隊和兩村民兵終因寡不敵眾,先後撤出村來。

國民黨軍進村後,對兩村群眾進行了瘋狂報復。在大孫家,他們燒燬群眾房屋200多間,抓去群眾200餘人,搶劫財物不計其數。在大遲家,他們燒燬了40多戶村民的房屋,抓去群眾300多人,搶去村民牛馬等大牲畜100多頭,其它財物無法計算。

大孫家、大遲家兩村的民兵和群眾,在這次迎戰敵第9師的戰鬥中,激戰6個多小時,斃敵50多名,傷敵80多名。同時,也付出了血的代價和巨大的犧牲,兩村民兵群眾共犧牲80多人,其中,大孫家犧牲60多人,大遲家犧牲26人,兩村傷亡總數近200人。

解放戰爭時期,高密這裡到底發生了哪些大事?

嶽德成,山東省高密市人。1957年生,1982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先後擔任過高密一中語文教師、高密市委辦公室秘書、高密市文化局副局長、高密市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職務。主要編著有《高密建國初期各項重大政治運動和工作回顧》《晏子傳》等書籍,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10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