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馬鈴薯和秋播馬鈴薯有什麼不同?

李海林177

春播馬鈴薯和秋播馬鈴薯有什麼不同?

在北方地區,以我大山東為例,馬鈴薯是第一大蔬菜種植品類,我的農村老家這個季節,一些早熟的品種,馬上就到收穫的時間了!

當然,因為氣候因素,我們這普遍春種的多,秋種的很少部分!


秋種馬鈴薯,種薯的要求比春種的要苛刻一些。

春種多在春分前後下種,無論早熟或晚熟品種都可以,一般將種薯切塊種植。

秋種品種,選擇結薯早、生長快的早熟品種為好。

而且因秋種時,地溫偏高,切塊種植易感染髮生病害,出現塊爛苗死的情況,最好選用種性條件良好的個頭適中的整薯做種薯為好!



秋種馬鈴薯多用春種而來的種薯,因收穫時間短,需用化學藥劑做打破種薯休眠和催芽的處理!

春種馬鈴薯種薯多為前一年的秋收種薯,而且種植時確保切塊有芽眼即可!

秋種種薯,為處理收穫時間短的休眠性,可用赤黴素進行處理:先用赤黴素浸種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然後用溼沙床層積催芽,先鋪10cm左右溼沙,然後層鋪種薯和溼沙,十天半個月後,芽長到2cm即可下地播種。



春種和秋種的田間管理,無論哪個季節下種。都需起壟種植,一來方便管理進一步增產,二來方便收穫!尤其秋種,應適當密植!

春種馬鈴薯的生長旺期在高溫,而且或多旱多雨的夏季,尤其要注意防旱排澇,而且地上秧苗易出現徒長態勢,可以用控旺藥物控制秧苗徒長!

秧苗由綠正常變黃時,即可收穫!

秋種馬鈴薯,因其為喜冷涼低溫的作物,在播種前期,高溫下易連續澆水保持行壟溼潤,並且及早追肥,促進生長!因生長期氣溫下降,更有利於地下薯塊的生長,而不會出現秧苗徒長的情況!

後期氣溫降低,對行壟進行培土以防寒!

地上秧苗在經霜凍死後,便可收穫!


老家老味兒

北方一季作區都是春播馬鈴薯,也是全年馬鈴薯產品的主要供給來源,約佔全年馬鈴薯總產量的80%以上。

秋播馬鈴薯主要在中原二作區、南方三作區和西南混作區種植,近年來,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有大幅增加和提升。

春播馬鈴薯多為大日期、晚熟品種,一般4月底或5月初播種,8月底到9月初開始收穫。產品有商品薯、種薯、薯條薯片加工薯、澱粉加工薯等,商品屬性多。秋播馬鈴薯主要以鮮食的菜薯為主。

秋播馬鈴薯,有“逆季節”的特點,因此,在種薯選擇和田間管理上不同於春播馬鈴薯。

首先,秋播時氣溫還很高,出苗快,植株生長快,等結薯期時正值最冷的季節。因此,為確保植株健壯,能抗寒抗病,最好選擇優質種薯。

其次,秋馬鈴薯的播種,既要適當澆水降溫又要考慮排水防澇。另外,一般採取淺播起大壟的方式,即淺播種,隨後培土成三角形大壟。壟底寬約40釐米,壟高30釐米,這樣的大壟陰坡播種有防烈日曝曬,便於排水和澆水後不致板結等優點,還利於降溫、保墒、透氣。

最後,播種後需連續澆水,保持行壟溼潤,直至出苗。由於秋季的日照短,適合塊莖生長,植株結薯早,不易徒長,故管理上應以促為主。前期需小水勤澆,及早追肥,促使早發棵,快速成生長,並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分期培土。後期溫度降低,應減少灌水,並逐漸加厚培土防寒,保護塊莖。到11月中旬左右,莖葉經霜凍死後收穫。


天下薯事,盡在薯界風雲!


薯界風雲

看地域,像我們廣西這邊秋播的相對多些,收完晚造水稻就開始種,春節或開春就可以收穫了。秋播市場行情可能好點,開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蔬菜少,價格高點。另外,我們這也天氣涼的時候才喜歡吃土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