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帝蹭世界盃熱點刷存在感,卻被「豬隊友」坑到跌停……

2018年以來,曾經作為白馬股扛把子的家電行業逐漸衰落,最近股市暴跌主要也由機構對白馬股的集中大拋售造成的。

之所以還能撐到現在,是因為大企業將風險轉嫁給了小企業,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而華帝經銷商跑路將問題都暴露了出來。

華麗的營銷手法不被資本市場看好

世界盃期間,廚電品牌華帝憑藉“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營銷方案屢屢刷屏,一時成為網絡熱點。

華帝蹭世界盃熱點刷存在感,卻被“豬隊友”坑到跌停……

可以說是一個很厲害的營銷了,據數據顯示:“奪冠套餐”已賣出3000萬元,就算法國隊真的奪冠,這3000萬也在公司營銷費用預算之內。不過坊間還有一種說法:華帝完全可以在博彩市場上買法國隊奪冠做個對沖,到時候返現的錢正好是中獎的錢,怎麼都是賺。

不過對於華帝這個“天衣無縫”的玩法,資本市場並不認可,其股價從6月中旬開始就一直處於暴跌狀態(跌幅遠超指數),昨日甚至一度跌停。

華帝蹭世界盃熱點刷存在感,卻被“豬隊友”坑到跌停……

有媒體曝出,華帝第二大經銷商王偉失聯,這也是華帝股份連續兩天跌停的直接原因。

《中華工商時報》報道稱:

6月21日,王偉給華帝股份有限公司寫信,稱因為庫存大量積壓,並欠下大量債務,已無法承受壓力。同時,他還至少給兩位華帝經銷商朋友寫信,希望他們幫助照顧他家人。之後,他帶著兒子(天津華帝銷售公司負責人)一起失聯,至今已逾十天。

據知情人介紹,王偉在北京天津的房產都已抵押給銀行,還借了員工1000多萬,欠了朋友1000多萬,加上信用卡透支等,王偉的負債已達1.5億元左右,積壓庫存也有一億多。

6月20日,本該是員工借款的還款日,王偉選擇了失聯。

目前,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發佈公告,裁定查封王偉名下的北京天津代理公司。

華帝轉嫁債務風險的陽謀

為什麼一個經銷商能欠下這麼多錢呢?

這一事件暴露了華帝股份母公司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與其將經營壓力轉嫁同名經銷商的“陽謀”。

此次因王偉跑路而被查封的兩家供應商是:北京華帝燃具銷售有限公司和天津燃具銷售有限公司,雖均以華帝命名,但其跟華帝股份沒有任何股權關係。

事實上,這種模式不止在個別大經銷商——華帝幾乎在所有省份都存在“同名但無任何股權關係”的銷售公司。

華帝蹭世界盃熱點刷存在感,卻被“豬隊友”坑到跌停……

而上述公司在被允許使用華帝品牌冠名獲得獨家特許經銷權利的同時,卻同時變成了華帝真正的“銷路”和轉嫁債務風險的實體。

王偉手中何以能積壓1億多的貨物?

華帝的代理模式是以提貨作為銷售依據,只要有經銷商從總部提貨,不管這些貨物是否賣到消費者手中,都算做華帝的銷售業績。

經銷商沒有錢怎麼辦?可以憑藉提貨單從銀行借款,銀行收取30%的抵押金之後,打款進華帝股份有限公司。

貌似經銷商沒有出錢,但是他們成為了銀行實際的債務人。如果市場行情好,沒問題大家一起賺錢,但是如果市場行情不好,這時候吃虧的就只有經銷商了。

華帝蹭世界盃熱點刷存在感,卻被“豬隊友”坑到跌停……

比如某經銷商要拿100萬的貨物,華帝就給經銷商開具100萬的提貨單。華帝將這100萬記為銷售收入,而經銷商將100萬的提貨單抵押給銀行,銀行扣除30%後放款70萬,打給華帝。這樣70萬現金到了華帝賬上,100萬貨物到了經銷商倉庫,而經銷商承擔所有債務。

待貨物銷售完,經銷商還清銀行貸款本金和利息,贖回提貨單並支付另外30萬給華帝。

由於市場不景氣,王偉家裡堆了1億多的貨銷售不掉卻又面臨債務到期的壓力,也只能跑路了。

經銷商為什麼願意這樣幹?主要是對未來市場的過度樂觀,只要銷量好,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不管積壓多少貨物,都能很快的變現。

但問題是目前的家電市場不容樂觀。

家電、地產行業的不景氣

王偉跑路只是家電行業不景氣的一個縮影,也是問題集中爆發的一個典型例子。而廠家轉嫁經營壓力給經銷商也不只是華帝一家的問題,這種套路,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乃至實體經濟行業也都是常見的。

歷次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首先倒閉的也都是中小微企業,但真實的問題並不在它們,它們只是最後的風險承擔者,賺取最低的利潤,承擔著最大風險,沒有它們的背鍋,也就沒有大型上市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長盛不衰。

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一切實體經濟的問題都會提前在股市中表現出來。家電行業股票的下跌其實早從2017年11月份就開始了。

華帝蹭世界盃熱點刷存在感,卻被“豬隊友”坑到跌停……

而在此前的2016-2017年,家電行業漲勢喜人,一枝獨秀,這也是源於其業績的集體爆發。

為什麼業績好?主要得益於房地產,因為家電行業就是房地產的下游行業,有多少新房被入住就有多大的家電市場,而一旦房地產萎靡,首先受到傷害的就是建材、家居和家電行業。

當然,房地產現在還沒到“萎靡”的地步,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現狀是民間瘋狂搶購,而政府頻頻出臺政策打壓,而這兩種現象是相輔相成的,有瘋搶才有打壓,有打壓才有瘋搶。

但是不管民間怎麼搶房,資本市場都不會看好房地產企業。事實上,除了少數幾家房產公司股票走勢還不錯外,絕大多數房地產股票從2016年以來就根本沒漲過,而房地產板塊指數走勢也很弱。

華帝蹭世界盃熱點刷存在感,卻被“豬隊友”坑到跌停……

房企在資本市場上暴露出的問題是赤裸裸的:

1、由於拿地價格過高,房地產企業的利潤率其實是非常低的,普遍在10%以下。

2、房企的高槓杆和中央的降槓桿、穩槓桿政策相悖,房地產融資難,最終被打爆的也只能是那些債臺高築的房企了。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