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糖尿病發病率不到1%。現在達到10%左右,主要原因是什麼?

春雷滾滾2

目前,我國處於糖尿病大爆炸時期,可以看一下下面的數據。

  • 目前糖尿病患者估計為1.29億人;近5億糖尿病前期人群。

  • 糖尿病患病率為9.4%(成人患病率11.6%),其中男性10.5%,女性8.3%;
  •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 20% 以上,年齡每增加 10 歲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 68%。

據2013年權威部門發佈的調查報告(調查開展於2010年)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達1.14億,超過印度,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糖尿病第一大國。是不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患病人數居世界第一屬意料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也是世界第一,而患病率是總人口中新舊病例之和所佔的比例,這一指標能夠客觀反映出某一疾病在不同國家或區域的流行程度。

糖尿病的病因。像遺傳因素、基因因素都是先天性因素,我們不再多說,只說後天性因素。後天性因素也很多,在此我說幾個和大家息息相關,並且能很快糾正的因素。

  • 運動少,久坐不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如久坐少動,使糖尿病的發病年齡開始趨於年輕化。過去認為,糖尿病患病率隨年齡增加緩慢上升,60歲以後達到高峰;而最新的變化是,患病率從青少年,尤其20歲以後,就呈加速上升趨勢,中年人群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增長迅猛,尤其是中年男性患病率增長更加顯著。
  • 飲食不均,導致肥胖,進而導致糖尿病。肥胖是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總數的90%)的罪魁禍首。肥胖者為什麼容易得糖尿病呢?根本原因在於肥胖者體內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病理狀態,即胰島素抵抗。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飲食很不健康,比如生活可口可樂化,本來該喝水的時候,被被可口可樂、雪碧等代替了。在工作的時候,以雞腿堡等各種快餐而解決,就是常常出入高檔酒店開會、吃飯,將滿桌的珍饈佳餚收入肚中。這樣的生活,誰都無法抵擋。
  • 不重視糖尿病前期。很多人在發展成為糖尿病病人前有很長時間的糖尿病前期,但是很多人都沒有重視自己的血糖,最終發展為糖尿病期。比如說存在如下風險因素的所有成人應該考慮篩查糖尿病:超重(BMI> 25 kg/m²);一級親屬有糖尿病、高血壓等;若沒有上述風險,血糖篩查應從45歲開始。很多年輕人自恃年輕體壯,經常酗酒應酬、暴飲暴食和熬夜,再加上缺乏體力活動等諸多因素導致營養過剩,加重胰島B細胞的負擔,損害胰島功能,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甚至比父母早患糖尿病。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子女應提早重視生活方式干預,早期篩查和防治糖尿病。


無論任何時候,都要重視自己的健康,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醫學界作者,杜華陽)


醫學界兒科頻道

飲食結構的”不良化”是現代國人糖尿病高發的唯一原因。

一,飲食結構,可以概括位四種。

第一,飢餓型結構。第二,平衡型結構。第三,富裕型結構。第四,過剩型結構。

飢餓型,是指貧困狀態下,吃不飽類型。比如各種大饑荒年代。對於我們國家來說,上世紀1960年代就是。人可以飢餓而死。

平衡型,就是脫離飢餓貧困,人可以吃飽,但是營養不夠豐富,更談不到過剩。食物攝取剛剛滿足基本生命需要。

這樣的最好例子,就是現代朝鮮軍人。被保障基本食品需求的軍人,基本處於七八分飽狀態,營養也均衡,也基本沒有輔食攝取。

富裕型。就是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食物來源充分,已經不愁吃飽,而是追求品種口味了。比如比較貴重物品如肉魚蛋奶可以擺上餐桌。

過剩型,就是吃飯已經不但足量供應,而且美味佳餚不斷,輔食攝取不斷,每餐攝取營養遠遠超過機體實際需求。尤其酒精飲料等輔食攝取大增,一併帶來過剩食物攝取。

無需科學統計,飢餓型和過剩型都是嚴重傷害機體的吃飯類型。

二,平衡型結構最健康,過剩型帶來機體不斷氧化應激反應

在平衡飲食下,機體什麼也不缺,什麼也不過分,恰好處於代謝合理水平。

這時候,各種營養成分機體都能自我吸收滿足,胃腸道負擔輕鬆,機體有足夠能力應對各種工作生活需要。這個時候,人可以是最健康狀態。

體型上,也是沒有超重的”瘦肉型”。優雅而漂亮。

當到了富裕型並伴隨水平提高,進入過剩型,這樣的生活方式中的吃就是大魚大肉,高脂肪高熱量,伴隨各種刺激飲食主要酒精飲料,碳酸飲料,吸菸等。

吃入很多好東西,是人的天性之一,本來是為了預防飢餓。但是,人類成了富貴者,資源財富被大量生產出來,他們有大量吃不完的美味,而又餐餐追求享受”口腹之慾”滿足,結果,每天甚至每餐都”暴飲暴食”成為常態。

暴飲暴食,帶來的就是胃腸道消化負擔嚴重,不得不以應激方式處理。

尤其酒精攝取,給肝臟帶來嚴重處理負擔,必須強烈應激反應。

現代已經研究清楚,氧化應激是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胰島素抵抗的共同土壤基礎!

結果,過剩飲食的人,不是糖尿病,就是在走向糖尿病的路上。

1980年代,發病不到1%。現代,10%。比較彼時和當代的不同,唯一最大區別,就是我們現在吃得太好,吃得太飽!

不在於精神壓力增大,不在於工作多麼繁重,就是因為生活水平提高,我們面臨的好吃的食物太多。而我們本能地拒絕了平衡型飲食結構,積極享受富裕和過剩的快感!

三,拒絕糖尿病,從管住嘴開始

已經有總結說”管住嘴邁開腿”是對付糖尿病的好辦法,這確實正確!

不過,管住嘴的要害,不是多吃什麼少吃什麼,而是”少吃”。讓自己處於”平衡”飲食結構。

這是非常難做到的標準。美味面前,幾乎沒有人能管得住!

只要平衡飲食,你不運動都不會有糖尿病和各種富貴病!

為了健康,你能真正管住嘴嗎?

回答如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