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糉」味,端午節的民俗文化記憶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舌尖上的“粽”味,端午節的民俗文化記憶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的味道:粽子。這已經成為大家熟悉的舌尖記憶,有趣的在於很多地方的粽子有不同的做法,因此粽子有很多的味道。

舌尖上的“粽”味,端午節的民俗文化記憶

舌尖上的“粽”味,端午節的民俗文化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