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帝國師”的全稱為黨衛隊第二“帝國”裝甲師,雖然在黨衛軍的編制序列中名列第二,但是無論是其組建的時間、參加戰鬥的次數或者戰鬥力都絲毫不遜於黨衛軍第一“警衛旗隊”裝甲師。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帝國師的標誌

“帝國師”是黨衛軍中最早成立的一支師級編制的部隊。

1935年的3月,希特勒批准成立了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這就是“帝國師”最早的前身,隨後的幾年中特別機動部隊的“德意志”旗隊、“日耳曼”旗隊、“元首”旗隊先後成立,它們都是團級單位的建制。在波蘭戰役中,這三個團配屬於不同的集團軍作戰,雖然特別機動部隊戰鬥力很頑強,但是其自身的傷亡也十分慘重,原因無外乎一是特別機動部隊官兵的作戰經驗為零;二是單兵素質強悍,但是缺乏像國防軍一樣的戰術演練。波蘭戰役結束後,這三個團都被送到東普魯士接受整體的改編,武器的配備上增加了重火器,迫擊炮、反坦克炮等,人員的數量也得到補充。1940年便以全新的裝甲步兵師“德意志師”亮相荷蘭戰役中,成為黨衛軍中第一個成建制的師級部隊,但是到了1941年,“德意志師”被正式改編為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師。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黨衛軍油畫

“警衛旗隊”作為希特勒的貼身侍衛,佔取了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頭銜。同時期的“警衛旗隊”也進行了改編,但是是由團級建制改為旅級單位,迪特里希順勢升為旅長。“警衛旗隊”沒有達到師級編制,就不能編為黨衛軍裝甲師,但是希特勒卻將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編制就空餘出來,明眼人都心照不宣,希特勒這是為自己的“保鏢”預留了一個“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頭銜。加之迪特里希和希特勒的個人關係十分密切,其深得希特勒的欣賞。就這樣“帝國師”雖然是最早完成擴編的師級單位,但是在黨衛軍中只能位列第二。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日耳曼尼亞團畫報

首任師長保羅.豪賽爾為帝國師剽悍的戰鬥力奠定了基礎。

軍人世家出身的豪賽爾在一戰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保羅.豪賽爾出生一個傳統的普魯士軍人家庭,其父親為德軍的少校。和許多普魯士軍人家庭的孩子一樣,豪賽爾在完成基礎教育後,進入普魯士軍官學校學習。善於學習的豪賽爾隨後又進入波森戰爭學院、帝國海軍學院進行深造,這一系列的理論學習讓豪賽爾在一戰中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參謀人員,榮立諸多的榮譽。戰爭結束後,豪賽爾憑藉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和實戰經驗得以繼續在軍中服役,隨後官至陸軍中將,1932年,因為政治原因豪賽爾退出現役部隊。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黨衛軍之父保羅.豪賽爾

退役後的豪賽爾並不甘心養老,在那個風雲突變的年代,只要你有才能,誰都可以大展拳腳,在歷史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豪賽爾就是這樣一個不甘於平淡的人,在一個老戰友的介紹下,他認識了黨衛軍的頭目希姆萊。這時候的黨衛軍正處於快速擴張之中,但是黨衛隊的成員訓練和管理都很滯後,最多稱得上是一支維護秩序的警察隊伍,與一支能夠衝鋒打仗的部隊還相差甚遠。最欠缺的就是一批具有理論和實戰經驗的軍官來指導黨衛隊的訓練,希姆萊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豪賽爾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裝備坦克的帝國師

豪賽爾在加入黨衛軍後,開始指導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的訓練,隨後又擔任黨衛軍布倫瑞克軍校的校長,在黨衛軍中建立一套實用的訓練和管理體制,有效的提升黨衛軍的訓練水平。之後豪賽爾先後成為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指揮員、“德意志師”師長、“帝國師”師長,在指揮"帝國師"的作戰和訓練中,豪賽爾傾注大量的精力,用正規部隊的訓練和管理方式組建黨衛軍,不斷結合戰爭的現狀來改進部隊的訓練,讓“帝國師”從一支警察隊伍轉變為戰場上令人生畏的虎狼之師。豪賽爾被後人稱為黨衛軍之父,最後成為黨衛隊的全國總指揮。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訓練中的黨衛軍

帝國師的戰鬥歷程伴隨著第三帝國的興衰。

在德意志第三帝國對外侵略的每一次大的戰役中,幾乎都可以看到“帝國師”的身影,從最初的黨衛軍特種機動部隊參與波蘭戰役,到德軍的最後一次反擊戰阿登戰役。隨著德軍的勝利大潮,“帝國師”一路高歌猛進。“帝國師”真正成建制後,就參與了入侵法國的戰役,擔負對馬奇諾防線的佯攻,“帝國師”以一個師的兵力竟然拖住了整個防線的法軍,直到德軍的裝甲部隊越過阿登森林,出現在法軍防線的後方。1941年4月,帝國師開始入侵南斯拉夫,之前意大利的十幾萬軍隊已經攻打貝爾格萊德數月之久,損失大約6萬的兵力。在德軍加入戰鬥後,僅僅14天的時間,德軍和意大利軍隊就奪取了南斯拉夫和希臘,帝國師直取南斯拉夫首都。蘇德戰爭前期,帝國師一樣的大步前進,直逼莫斯科城下。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德軍部隊通過凱旋門

莫斯科的嚴寒只是帝國師下坡路的開始。和絕大部分的德軍一樣,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德軍的帝國師人員裝備損失慘重,已近無法成建制的完成作戰任務了,不得不撤回國內進行補充和休整。1943年。帝國師重返東線戰場參加哈爾科夫反擊戰,一度奪回哈爾科夫地區,暫時穩定住了德軍的東線局勢。隨後的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賭上了黨衛軍的幾大精銳裝甲師,企圖挽回戰場的主動權,但是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告終,帝國師再一次遭到蘇軍裝甲部隊的重創,不得不主動撤出東線戰場求生存。在抵抗盟軍諾曼底登陸和阿登反擊戰中,帝國師依然鬥志昂揚,作風剽悍,但是奈何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最後帝國師的殘餘部隊和其他黨衛隊一樣,選擇向西線的美英軍隊投降。

黨衛軍“帝國師”雖然名義上屈居第二,卻是實至名歸的王牌部隊

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坦克

回望整個二戰歷史,帝國師不過是德軍中的一顆棋子,當德軍勢頭正猛時,這顆棋子也一路攻城略地,所向無敵;但是當德軍敗局已定時,帝國師一切激烈的戰鬥都只能是滄海一粟,對結局的影響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