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歐洲不願意提高防務費用,美國爲何不撤離歐洲?

異域邊緣

首先為什麼歐洲不願意提高自己的防務費用呢?這主要是因為蘇聯解體之後,歐洲各國的安全壓力驟然減小,各國認為沒有必要再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再加上有美國這個強大的盟友為歐洲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歐洲很多國家也就失去了危機意識,它們也沒有意願繼續維持龐大的防務開支。


(特朗普和默克爾)

歐洲的安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北約的集體防衛機制,實際上這說白了就是歐洲各國在搭美國的防務便車。美國承擔了歐洲的大部分安全防衛任務,美軍在歐洲的駐軍也消耗了美國大量的軍費,這也是特朗普對歐洲各國普遍心存不滿的原因。

美國的軍費開支佔GDP的比重超過了3%,但是德國的軍費開支佔GDP比重只有1.2%,其它大多數北約歐洲成員國的軍費開支佔GDP的比重都不超過2%。特朗普多次敦促自己的北約盟友提高軍費開支,然而那些歐洲國家似乎並沒有意願這樣做,它們更願意把政府財政用到對人民的福利開支上。


(歐盟各國領導人)

當然,歐洲國家不願意提高防務費用,特朗普只能不斷催促加持續施壓,卻幾乎不可能完全將美軍撤離歐洲。因為美國在歐洲的駐軍關乎整個西方世界的穩定與團結,美軍在歐洲的駐軍也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和自身的安全需要,畢竟歐洲還面臨著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所以美國不可能輕易撤出歐洲。

另外,北約的建立最初是基於歐洲國家的安全需要,因為在冷戰初期,歐洲國家面臨巨大的蘇聯軍事壓力,而這個時候的歐洲並不足以抗衡蘇聯,所以它們只能把美國拉進來維護歐洲的安全。即便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歐洲國家在安全上依然依賴美國,各國都不願意看到美軍完全撤離歐洲。
(美軍艦隊)


總之無論是從歐洲國家的角度還是美國的角度來考慮,即便歐洲國家不願意提高自己的防務開支,美軍也不可能完全撤出歐洲。


李姓先生

美國撤不撤離歐洲,和歐洲願不願意提高防務費用,這兩者不存在必然的關係。總的來看,美國承擔高昂的防務成本,原本就是必要的代價,因為美國當了西方世界的老大,當了所謂的“世界警察”,他必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否則如何保障自己的霸權地位呢?如何讓自己的小弟心服口服呢?如何去創造機會欺負弱小呢?

因此,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既然要當霸主,就必須有點霸主的樣子,如果不去保護小弟,不出點錢,不發動幾場侵略戰爭,難道靠耍耍嘴皮子當霸主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美國要想當好這個老大,就必須給小弟點好處,否則小弟就會認別人當老大。這是美國政府非常清楚的,而歐洲也在努力擺脫美國的影響,歐盟也有推動軍事一體化的意圖。但問題是,阻撓歐洲統一的關鍵力量,並不是歐洲人自己,更不是烏克蘭東邊的那個國家,而恰恰是美國人。

美國的“北約”組織,凌駕於歐洲軍事體系之上,他在事實上控制了其盟友的軍事指揮權。這也就意味著,與其說美國在歐洲有軍隊,倒不如說歐洲軍隊只是美國軍隊的附庸,這其中大概只有法國是個例外。然而,美國人的霸道,恰恰讓歐洲人很反感,比如說法國和德國,他們想要進一步推動歐洲一體化,可美國不願意看到一個更為強大的歐盟,美國要控制歐盟,讓其為自己所用。

美國人表面上是保護歐洲安全,實則心懷鬼胎,真實意圖則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以確保自己的核心利益。這個套路,歐洲人很明白,但是沒辦法,其中德國人應該是最明白不過的,但德國是戰敗國,是不能多說話的,因此只有法國人敢直接懟美國,可法國畢竟獨木難支。現在,美國政府想多要錢,實際上是因為美國自己的財政出了問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燒了太多的錢,自己還爆發了金融危機,美國政府的錢袋子不太鼓了,那自然是要找小弟開刀。

但是,美國政府很像個奸商,按正常的邏輯,大哥經營不善瀕臨破產了,應該是跟小弟借錢,給小弟更多的好處,可美國政府擺出了邏輯則是,美國正是因為負擔了歐洲的防務,所以才變得沒錢了。這其實是在顛倒黑白,因為歐洲人沒求著美國人來,這筆錢是美國自己願意出的,如果美國想走,歐洲人巴不得趕緊走。可是,美國政府不會走,因為這是其核心利益所在,是要維護自己霸權地位的,怎麼會主動放棄呢?如果美國政府真心實意,他就應該給歐洲更多的自主權,而不是偷奸耍滑,混淆視聽。

再者,即便美國政府想要撤出歐洲,阻力也很大。因為歐洲人也在某種程度上離不開美國,這主要還是美國政府自作孽,當年把盟友栓的太死,盡最大限度的控制盟友的軍事實力,現在可倒好了,盟友們被美國養肥了,人家專心發展經濟,享受太平日子,反正發生了戰爭,有美國人頂著。所以,美國撤走後,歐洲人有沒有能力保護自己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然而,只要歐洲丟了,“北約”也就名存實亡了,美國的霸權將徹底喪失。歐洲人在某種程度上也需要這種霸權,因為自己可以在國防上少花錢,多享受生活。還有一點,如果歐洲真的徹底獨立自主了,美國的裝備賣給誰呢?因此,美國國內也會有很大的阻力,這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即便是一個商人坐在了白宮裡,他也很難搞得定,即使他在年輕時是如下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