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油畫-小幅作品與油畫語言研究專輯》藝術家:周衛

“和:當代中國小幅油畫展”暨出版《當代油畫-小幅作品與油畫語言研究專輯》重點關注和研究藝術家繪畫語言的孕育過程與熟成的規律,進入當代油畫語言研究的深水區。

專輯的出版將形成具有美術史意義的文獻,

填補我國該類選題的空白。

同時,作為當代油畫語言研究的一個系統性項目,

將在8月舉辦學術主題相關聯的配套展覽:“和-當代中國小幅油畫展”。

《当代油画-小幅作品与油画语言研究专辑》艺术家:周卫

周衛

油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

遼寧油畫學會副主任

遼寧油畫學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美術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油畫作品《歡樂吧·春風》《歡騰吧·龍的傳人》《蘭色家園》多次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並獲將。作品《第一聲媽媽》《一車東北老鄉》《龍燈之夜》榮獲中國文化部舉辦全國美術群星獎等獎項。出版個人作品集《本土情懷“走”進畫家·周衛》。

隨感

坐在田野上開始寫生。已經不完全是在撲捉陽光,藉著眼前的風景在畫布上承載著我的發現,想象……一個畫友走過來,大聲驚訝道:你在當面瞎編呀!其實,我在完成一個過程,有點像個蟲子在“蛻變”,也有點像是科學家完成的“轉基因”工程。我把這過程稱之謂“藝術的轉換”。

風景是自然,我畫的自然是風景畫。我把眼前的所視物象通過“藝術因素的虛構”轉換成我看來可心又順眼的“東西”。見景生情到使情成體。我十分重視這個轉換過程。看起來與畫出來完全是兩回事,甚至想要的與畫出來的“東西”也不是一回事。駕馭諸般藝術因素在轉換過程中,並非有條有理,成竹在胸,畫布有如戰場,需審時度事,因利勢導,甚至於將錯就錯。望著自然,心靈與顏色交叉碰撞,衝擊調合,對與不對心裡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我越來越看重畫面上的形式意味,注重邏輯、秩序、筆觸、肌理……等藝術本身的因素,當然還有情感與氣韻、意味等因素。轉換的過程在考驗著我的技術能力,還有學養功夫,是心血的結晶,也是工作的意義,也是畫出來這個“東西”的價值。

小幅油畫更能自然自在的表達,更能隨心、隨意、隨情、隨理。就像不想發表的筆記,記錄著心裡的小感動,想撲捉一點燃燒的火花,就如"瞎編"一樣,是很真實的。

創造油畫藝術的中國方式(節選)

程義偉 / 文

周衛的“本土性油畫”,其油畫藝術在“範式”與“意義”上已基本定型,此後他的創作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下去,但周衛的影響仍然會像“本土性”所顯示的特徵那樣重要。在文化轉型時期,特別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被稱為“藝術時代”時,仍然需要堅持的是:從當下油畫發展歷程出發並顧及20世紀八九十年語境來談周衛。

《当代油画-小幅作品与油画语言研究专辑》艺术家:周卫

草垛與小牛

60×80cm

2017

可以這樣說,周衛是在當下油畫發展的歷程中脫穎而出的。如果說周衛創造了一種新的油畫“範式”,那麼這樣一種“範式”也是立足於中國油畫發展歷程而言的。其實,中國油畫審美價值的構建,不是—兩代人的問題,而是整個中國油畫家的共同命題。如果說第一代、第二代中國油畫家的使命,重在引進法國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的油畫、重在引進俄羅斯從批判現實主義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油畫,那麼第三代、第四代中國油畫家則在前輩引進與傳承的基礎上著重於中國油畫本土性的構建。

《当代油画-小幅作品与油画语言研究专辑》艺术家:周卫

月光千里

65×100cm

2012

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油畫家,大多在90年代後開始走進了歷史舞臺。他們成長於“文革”時期,在80年代初真正開始了學院油畫教育,第一代、第二代油畫家的造型水準和創作思想是他們油畫教育的基礎。但他們這一代人的藝術生長點,則直接澤惠於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運動,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他們走出國門再度追溯與選擇歐洲油畫的本源,由此形成比他們前輩更加深厚、更加寬廣的油畫傳統與現代視野,而且這種傳統與現代油畫視野的選擇,總是和中國當下的文化現實與油畫家的個體藝術趣味聯繫在一起。油畫在他們這一代人的筆下,更加具有本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当代油画-小幅作品与油画语言研究专辑》艺术家:周卫

曲麻菜溝

54×73cm

2015

油畫在20世紀被引進中國的歷史,用今天的眼光看,是中國美術進入西方化的過程。但就中國油畫而言,這種西方化也同時意味著本土化。當中國畫家第一次拿起筆畫油畫時,中國本土油畫也就開始了。徐悲鴻、常書鴻、吳作人、呂斯百、董希文等是最早涉及油畫民族化課題並取得初步成就的藝術家,他們起行從敦煌藝術中吸收營養,做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融合的嘗試,更準確地說,是做把傳統繪畫中的一些造型因素(有律動感的線和有裝飾味的色彩)融合在油畫之中的嘗試。在這方面思想最活躍、最深刻也是做得最成功的畫家是董希文。

《当代油画-小幅作品与油画语言研究专辑》艺术家:周卫

林中陽光

73×54cm

2015

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他臨終前,他一直在研究油畫的“中國風”問題。他認為,為了使油畫“不永遠是一種外來的東西,為了使它更加豐富起來,獲得更多的群眾更深的喜愛,今後,我們不僅要繼續掌握西洋的多種多樣的油畫技巧,發揮油畫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過來,經過消化變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說要把這個外來的形式變成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東西,並使其自己的民族風格”。他還認為,“油畫中國風,從繪畫的風格方面講,應該是我們油畫家的最高目標”,油畫的民族風格的形成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油畫引進到了一定階段,這個問題受到藝術家們的關注,並且見諸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探討,說明油畫藝術在中國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已經越過了單純引進外來技術技巧和風格語言的階段。

《当代油画-小幅作品与油画语言研究专辑》艺术家:周卫

百合花

73×54cm

2016

藝術家在用油畫描繪中國人和中國的現實生活時,自然會考慮如何使這種外來繪畫語言具有與所描繪對象及其文化背景相適應的新特色,而這種特色的出現便意味著中國藝術家的創造,便意味著西方油畫語言在中國土壤上的拓展。在世界油畫史上,本土油畫不是一種簡單的流派或風格,而是作為西方文化表徵的藝術語言與藝術媒介的中國化。“一個藝術語言體系的完成,總背倚著一道深厚的人文背景;當一個屬於異質文化的油畫語言體系表現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思想內容、民俗風土和人物形象時,這種油畫語言無疑會經過另一種文化審美的整合。因此,意象油畫不是生造的一種歷史現象的軌跡,而是一種客觀的歷史現實與存在。只要民族、民族文化的血脈在流淌、傳承,民族審美心理與文化結構就會對異質文化進行滲透、修正與同化。”②民族審美心理顯然是由民族文化的性格、結構所決定的,受制於地域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並經過歷史的積澱而形成的具有文化和地域指向的審美心理。民族審美心理表現在視覺上,顯然是以民族繪畫的價值判斷作為典型的審美心理表現;在中國,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的筆墨觀念和以神寫形的判斷方式成為民族審美的典型心理。因此,油畫的本土化固然表現成諸多的形態與面貌,但作為中國人文觀念、審美方式與接受美學的典型特徵,本土油畫顯然也具有代表性。

《当代油画-小幅作品与油画语言研究专辑》艺术家:周卫

林中小河

60×60cm

2013

周衛和他同時代的畫家不僅有了繪畫的權利,而且有了自己的話語權。正是由於有了自己的話語權.畫家才能在文化轉型時期有效地確立自己的文化立場和方式。藝術研究中的油畫熱,油畫創作中的寫實熱,都是畫家表達自己文化感受的不同方式,並由此反映出作為知識分子文化姿態的周衛立場。20世紀80年代有油畫熱時,周衛完成了《歡樂吧·春風》,這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周衛油畫藝術的沉潛期。周衛從完成這幅油畫之後,開始表達自己的“文化感受”。周衛說:“作為創作,我的心態是如何將我內心所燃起的對一個民族甦醒的情態表現出來,當然不是放風箏,而是通過放風箏這件事看到充滿希望的人們,一抖以往堆在身上的塵土,吹去多年罩在頭上的陰影,在春風吹動的時候人們自由歡樂。”③周衛想畫什麼,又怎樣去畫,這些構成了周衛油畫的基本品格,也決定了他油畫的風格或者特色。他說:“我極力推崇一幅畫的精神,一幅畫的意境,這是東方藝術特有的優勢,也是比西方油畫藝術更為深邃的層面,西方的東西求理、求解,善分析;東方求神、求意,顧整體。”

追求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叉、融合,自然要求畫家在知識與生活兩方面都要下大的功夫。其實,周衛在油畫創作準備這一問題時,他已經大量地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和其他方面的典籍。在他看來,讀書、生活,對於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這是兩種最基本的準備。在這裡可以看出周衛對讀書的重視,更何況他受業於美院油畫系之前是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也許在他看來,民族文化從實際生活中隨時可以汲取,但西方文化卻必須通過藝術原作和書本才能獲得。我們從他著的《本土情懷——周衛與他的畫》一書中可以領略到他對世界油畫大師的追蹤,感受他對民族文化和藝術大師表現出來的那種純真藝術的賞析而又超越時空的博大境界的嚮往。

其實,周衛追求的是塞尚用結構來表現繪畫。塞尚作為後期印象派的代表,他致力於在繪畫世界裡表現富有邏輯的和堅固的感覺,同時,也會畫一些色彩搭配明快情緒的作品。周衛的油畫作品有著印象派畫家的痕跡,即作品中追求印象派畫家中的色彩關係的微妙變化,畫面人物之間關係所形成的旋律,每處冷色必有—處暖色呼應。周衛在印象派畫家的影響下,追求繪畫的純粹性,尤其重視繪畫的形式構成。周衛通過藝術創作,他在生活的表象裡發掘出了某種簡單的形式,同時將生活中的秧歌和燈會人員眾多的視像構成秩序化的圖像。所以,周衛在創作中更關心秩序感與構成,關心均衡與結構,畫面追求凝重厚實、恆定持久的感覺。這樣,周衛油畫的兩個要素或內在結構就在於:有悟性的畫家,西方藝術和東方藝術內涵,人的主體,自然混沌地交融——從某種意義上說,由周衛開始形成的“本土性油畫”在風格上的內在特徵不外乎這二者。“在藝術中,引進與創造這兩者彼此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引進中的藝術創造又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引進者們身上的民族文化沉澱與積累的自然流露,是一種集體無意識;二是引進者的自覺追求,其中有藝術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但成功與否則由其秉賦、天性、氣質胸襟與修養所決定。”

也許就在這“本土情懷”中,周衛改變了以往“寫實油畫”畫家的身份,並在這一過程中,突出了感性與知性的雙重作用,施展了他作為文人與畫家的雙重優勢,以感性為情懷,以知性為學養,讓民族文化浸潤著靈性。因此,周衛油畫最初和最基本的文化意義在於將自然、生命、愛作為他藝術中貫穿的主題。他以自身的文化感受和生命體驗處理自然,他把美帶給欣賞者時,還傳遞了自己精神苦旅的印痕。

在周衛的油畫筆下,他更直接地用色彩去描繪,更集中地探尋民族精神世界,而他在整個油畫創作中最精彩的畫作往往也是民族精神的描繪。他要描繪“文化感受”,其實也就是他對民族精神的解讀。他的油畫無不標示出特定的東北農村生活氣息,還有那充滿地域色彩的鄉土人物以及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展示了東北特有的鄉村文化景觀,我願意在這樣的層面上把周衛的油畫作品看成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形象展現。譬如《歡樂吧,春風》《正月裡》《長白山餘脈》《遼西燈會》《花燈之夜》《京劇化妝室》《龍燈之夜》《燭光裡的媽媽《第一聲媽媽》,這些畫作都可以作如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