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速度」攀登「中國高度」,坐擁改革「奇蹟」的商業紅利

上週末,深圳特區40週年璀璨之夜燈光秀刷屏朋友圈!科技、活力、現代化……深圳彷彿在用目不暇接的燈光秀在夜色中訴說著心中的未來。作為生產總值僅次於上海和北京而位列全國第三的一線城市,深圳是無數人心嚮往之的“彼岸”。

雖然對比千年古都的北京、叱吒一時的上海灘和商貿要塞經年的廣州城,深圳還很年輕;但年輕意味著包容、進取、增速、成長……深圳正在默默書寫著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等多項奇蹟。

以“深圳速度”攀登“中國高度”,坐擁改革“奇蹟”的商業紅利

從“深圳速度”到“中國高度”

2018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改革開放”至今整整40年。若以人而論,已近中年歲滿不惑,而對於一個雄踞亞洲千年的龐然大物而言,這又短暫的不容細究。但也是這40年,一個國家翻天覆地的變革著,快速的再次崛起使這段歲月必將銘刻於歷史。而深圳,一直揚帆在這場變革洪流的最前沿。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蹟’。”英國《經濟學人》這樣評價。

1978年歲末“改革開放”大幕開啟,1979年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深圳獲批立市,第二年又被批准設立深圳經濟特區。彼時,深圳GDP僅1.97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17年末,深圳GDP已達2.24萬億元,GDP年均增速達23%,創造了世界罕見的“深圳速度”。

當年不知“科研、學術、創新、現代”為何物的“小漁村”,2017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已經佔深圳城市GDP比重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韓國、以色列水平;PCT國際專利2.04萬件,佔全國的43.1%,連續14年居全國城市第1位;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2.8%,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從一個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的速度與高度綻放著無以言表的華彩。

以“深圳速度”攀登“中國高度”,坐擁改革“奇蹟”的商業紅利

創新之都的波瀾壯闊

改革開放,是深圳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因”,也是讀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實現命運偉大轉變的“密碼”。新華社從5月下旬開始以“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為題,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反映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在這些系列創作中,深圳無疑佔有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7年新興產業對深圳經濟增長貢獻50%左右,創新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以“深圳速度”攀登“中國高度”,坐擁改革“奇蹟”的商業紅利

新時代的新商業

深圳的高速發展得益於人才的引進,很難想象這樣一座世界化的尖端城市,是一座平均人口年齡僅有32.5歲的年輕城市,這無疑更適宜它以飽滿的活力擁抱新的時代。

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和長期的政策吸引,使深圳的人才湧入平穩上升,這不僅帶動了一個城市的全方位發展,也對輻射範圍內的各產業鏈起到了極大的促動作用。比如商業中心、商業地產、居住型地產、配套醫療及教學、城市外圍擴展及建設等等。簡而言之,人多了,需求就會增長。

以居住型地產為例,截止2018年6月20日,深圳樓市新房住宅庫存量為26530套,按照每月2500套的去化率,深圳樓市的庫存量僅為10個月左右的去化週期,作為一線城市,深圳新房住宅的供應量越來越稀缺,深圳樓市存在供需錯位,供應不足的壓力。而與之相關聯的,是居住型地產帶動的區域性業態升級,新興地區寫字樓、購物中心、商鋪需求增長迅速,持續推動者深圳商業地產的緊俏。

人們總說,“看一個城市的發展,首先要看城市房價;看一個城市的房價走向,要看這個城市的未來”。對於深圳的商業地產而言,具備幾項更具體的優勢——

首先,對於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核心城市而言,商業地產與居住型地產具備相互提升、互助吸引銷售的效能,即大型全面商業群周邊適宜興建高端居住地產,高端居住地產同樣需要全面的配套設置輔助。

其次,改革開放四十年紀念之際,深圳作為標杆城市,階段性吸引力大幅增長,城市建設需求增加、人員自身剛需增長,對於本地各類型地產項目具有推動性影響。

第三,對於早期進入深圳發展的一代人而言,40年的時間已經度過了艱辛的創業期,現在多數落戶深圳的超高淨值人群已經完成了“創富”,開啟了“傳富”的代際傳承規劃,在國人眼中固定資產是遠比現金、股權更適宜的傳承資本,因此也有“一鋪養三代”之說,所以商業性地產在中國大規模進入“財富人群代際交接班”階段後,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外貿信託作為您身邊有溫度、有態度的財富管家,希冀能幫助我們的客戶及早發現並捕捉商業機會。近日推出精選優質投資標的“富祥51號深圳榮德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誠邀您參與奮鬥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後共享改革“奇蹟”帶來的商業紅利,以“深圳速度”攀登“中國高度”,悠然坐看“改革開放”下一個四十年的華彩盛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