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網癮康復中心:26歲青年曾把網吧當「家」,誤認爲網遊能減壓

相信你不會否認,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餘溫尚在。電影的熱播一度改變了網遊玩家在大眾心裡的傳統印象。

實探網癮康復中心:26歲青年曾把網吧當“家”,誤認為網遊能減壓

然而緊隨其後,教育部就印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的教育引導工作,同時發出《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務必傳達到每所學校、每位家長手中。

一時間,網遊再度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網遊成癮又一次成為大眾擔心的焦點。網友感慨:關於網遊,社會矛盾在多重態度的交替表達中,被一遍遍陳釀,而矛盾背後的問題,卻始終無人問津。

於是,“網遊狙擊戰”更像一場單純意義上家長對遊戲的抵制。而在網遊成癮青年的背後,到底是網遊之過,還是另有他因?

新華經濟分析師實地走訪江蘇某家網癮康復中心,發現在不少網遊成癮青年的故事背面,都有一段並不順利的家庭往事。我們選取了小豆的故事,呈現如下——

“你26歲的人,怎麼還幼稚到藉助網遊排解壓力?”

實探網癮康復中心:26歲青年曾把網吧當“家”,誤認為網遊能減壓

我們在康復中心這處會客沙發旁採訪了小豆。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康復中心一張張嚮往自由的面孔上。

小豆,1992年出生,2015年從A省農業大學金融專業畢業。揣著一本學歷的他本該在踏足社會後“大幹一番”,但現實卻將他原本“勵志做大事”的想法狠狠拋下。

畢業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從老家某事業單位前臺保險櫃員到各種私人公司小職員,他連續換了四五份工作,而且在每段崗位上堅持的時間越來越短。

“剛畢業的時候,一門心思想去北上廣發展。我有學歷、那兒有機遇!但最終因種種原因沒去成。從那時的心態到現在的境遇,感覺就像坐過山車俯衝一樣,血崩!”小豆毫不掩飾地在乾笑中譏諷自己這兩年多來的生活經歷。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告訴我,誰不想好?光來說我沉迷網遊的人,能看到這兩年多來我背後頂著怎樣的壓力嗎?我想活成這樣嗎?!”追憶往事,讓眼前的大男孩兒有些激動。

三個月前,發現他昏睡在A省老家廉價網吧格子間裡的豆父,不由分說在“抓捕現場”用一記耳光將兒子扇醒。至今,小豆還記得那突如其來的刺疼感。

當時,除了痛,他完全是被嚇醒的。“特沒面子,網吧所有人都在朝這裡看。我爸……根本……沒考慮過我的處境和感受。”小豆說,這兩年多來被父親“棍棒教育”的次數甚至超過了前二十年的總和。

“其實,你以為我不知道連著二十多個小時打遊戲不好嗎?但遊戲至少比見著他們(父母)強。是他們,讓我失去了工作的樂趣。而遊戲,至少讓我還能有目標地活著……”小豆話裡這所謂的“目標”,是尊嚴,是主宰,是自己操盤自己的命運。“當然,還有團隊間的信任與理解。你懂嗎?人與人的信任和理解,可以通過正常溝通換來的那種!”

為何對去北上廣發展懷有執念?

或許眼下的A省,拼競爭力尚不能及北上廣。但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這位26歲的青年“沉淪暗淡”?單純因為無法到上述省市實現“華麗轉身”嗎?

“不。”小豆自己給了我們否定的答案。

七年前,一個性格內向、事事面前都很聽父母話的男孩兒從老家考進A省農業大學。據小豆回憶,寧靜的日子也正是從進入大學後被打破的。

父母不在身邊,很多選擇得自己去做。這時候,室友的言行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參照。小豆的室友性格都比他大大咧咧,一個個活脫脫的學生會主席、部長,渾身發光的“未來之星”……“他們在學校吃得很開,學習投入,社交很廣,連遊戲都打得風生水起!玩兒的時候那些話題我根本插不進腳。”說起這段經歷,眼前26歲的男生仍無法掩飾心中的崇拜。

進入大學後,沒有了家長制定的任務書、沒有了每天放學後老師佈置的作業、沒有月月考與週週練……於是,融入新生活成為學習以外的重中之重。

小豆開始瘋狂模仿他周圍的同學,尋求和室友一樣“瀟灑自主”。

然而,因為性格原因,除了學會打遊戲,他並沒被學生會相中,也沒有穿上正裝跟著導師出入交易大廳感受入職體驗。

四年裡,小豆在學習知識外,逐漸掌握了一項技能——通過遊戲把自己跟室友綁在一塊兒,再通過室友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那些對未來美好的期待,越發讓我追隨他們的步伐。”小豆坦言,“胃口”就是這樣慢慢養大的。

2015年,小豆畢業前設計自己的應聘簡歷時,“興趣”、“特長”,尤其是“專業實習”,都是寥寥數字……“看著別人在招聘現場對著面試官侃侃談論專業實踐時,我第一次發現自己離追求的目標如此遙遠。”小豆說。

那時他已察覺到,畢業後最有可能的選擇是回老家。

目睹同窗室友一個留在A省省會,其餘倆去了上海的知名企業。小豆悶得“喘不上氣兒”,一個人在網吧待了三天。“人生第一次一個人在網吧待這麼久,一直玩到精疲力竭……我就是整不明白,為什麼我一個這麼想適應社會的人,偏偏受到這樣的‘禮遇’。”

在家庭話語權爭奪中盡失前進動力

回老家考個事業單位的編內工作,踏踏實實當個小職員,讓小豆受挫至深。從此,他再也沒有主動去和自己大學時的室友聯繫。

然而這一結局卻順應了男孩兒父母的心意。

做父親的希望兒子的工作也能穩紮穩打,“就算步自己的‘後塵’有什麼不好?”豆父至今搞不懂小豆要去北上廣“發家致富的天真想法”從何而來。

在豆父眼裡,兒子雖然不擅交談,但過去至少一直很聽話。“畢業後回來工作,單位、職務、收入都很穩定,本來應該是件高高興興的事,卻成天掛著臉說沒意思。”豆父看著小豆狀態日趨消沉,去問情況。不料年輕人把房門一關,裡面傳來打遊戲的聲音。

“我爸那是詢問還是問責?”剛入職的小豆狀態原本就低落,想把自己的人生規劃告訴父母,“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我不想在這家單位機械地幹一輩子,一眼望到五十歲。”於是,他再一次拋出“進軍上海”的想法……

迎面撲來的,不是耐心的傾聽與建議,而是打斷和說教,同時還有“責備跟威脅”——“我爸幾乎是拿著上海房價來責難我對家庭的不負責任。他說,我去可以,結婚買房啥的,家裡不會出一分錢。”

上海的房價讓小豆哆嗦了。他卻仍幻想能靠強硬的語氣把話語權奪過來,“誰年輕時候沒出去闖過?哪個想有所為的年輕人,凡事都由家裡說了算?”

但兩個月後,他退縮了,硬的不行軟著來。又過去一個月,這個男生徹底不想和父母進行類似的爭論了。擺在面前的還是遊戲。“唉,一把遊戲,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總比每天雞飛狗跳的好!”小豆聳了聳肩。

最終,話語權不僅沒搶過來,自己的理兒也沒在父母那兒站住腳。小豆開始排斥一切父母“說好”的東西,包括他原本就瞅不順眼的工作。

在人生首份工作入職剛過半年的時候,這個年輕人把它辭了,先斬後奏。“於是那天剛進家門,就被趕了出來,連吼帶罵。”

無比失落中,小豆去了網吧……“遊戲吧,已經成了我生活中走下去的支柱了。”

可為什麼孩子的話,家長就是不能聽完再發表意見呢?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完全可以為自己的言行負法律責任了,為何出去工作家裡反對意見這麼大?

“他的性格你也看出來了。北上廣是什麼樣的競爭環境?他到這個年紀再去歷練人生,有必要嗎?拋到那個社會里,經歷一遍弱肉強食,到最後落得一個自卑下場,還不是回家嗎?他就是太浮躁!”豆父的情緒也有點激動。

他說,畢竟對方是自己的兒子,不想看著小豆走彎路。

由家庭原因造成的遊戲成癮最難治癒

對於小豆的病情,何主任直接指出——由於家庭原因造成的遊戲成癮是各種病因中最難治癒的。

“家庭是人精神的港灣、愛的歸宿。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渴望在家庭這個初級群體內尋求價值認同。但如果有一天,當你醒來發現自己的親人不再是‘盟友’時,很多不可預測的行為就可能發生。”何主任認為,網癮症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過激言行,都是在與最親近的人發生不可逆轉的衝突後爆發的。

“跳樓、毆打父母、在網吧瘋狂遊戲直到猝死……一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判斷力下降的根源在於精神世界遭受突如其來的重創,或長期承受精神壓抑。越親近的人際關係中,發生的問題往往越嚴重。”在何主任看來,小豆內心未必不清楚北上廣的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也未必不知道父母的擔心。“但他期待的,不是父母把路堵死,而是還他支配自己生活的權利,同時繼續在後方支援他。這個孩子雖然26歲了,但打心眼裡還不夠獨立。”

網癮康復中心內景。

“而真正爆發矛盾後,家長的態度又加速了孩子現實生活中的反抗。”Y主任說。

“年輕人的抗壓能力偏弱。這種時候,遊戲往往成為他們發洩情緒最佳的工具。”在中國傳媒大學博導、中傳南廣電競學院院長戴志強看來,當今網遊關鍵時刻總出來“背鍋”的原因,是因為網遊不再是過去缺乏情感體驗的人機互動了,而是人跟人、玩家與玩家的情感交互。

“遊戲搭建了一個競技平臺,融入了情節與情景。玩家的情緒、情感很容易隨之波動。”但戴志強也指出,由於家庭原因患有網癮症的孩子,即便不在遊戲中尋求認可、刷存在感,也很可能走入別的極端。“他們總歸是要找回那些沒有得到的關注、愛與認可。”

實探網癮康復中心:26歲青年曾把網吧當“家”,誤認為網遊能減壓

家庭教育、性格塑造、人際關係、遊戲內容、社會追求……眾多原因波濤洶湧地裹挾著小豆這樣的青年往前走。

小豆說,有時候,玩遊戲也挺累的。但倘若不玩,又找誰說話呢?

在摸不著鼠標鍵盤的康復中心,他努力克服內向的性格,認識了因家庭變故患上抑鬱症的29歲青年蒼南。現在,他們以“兄弟”相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