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兩位學子赴京趕考,不料被山匪殘害,兇手終被繩之以法

正德年間, 有兩個蒼南縣的舉子張全跟趙德一起赴京趕考,兩個人日夜兼程的只希望快點趕到京城,可惜天不遂人願,到了江南地界巧碰連續下了幾日的暴雨,山路溼濘,兩個人好不容易才走到了官道(官道指公家修築的道路、大路),可天又下起了大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兩人只能趕快往前跑,只求能找戶人家避避雨。過了一會正好瞧見有個破廟,兩人連忙躲了進去。

民間故事:兩位學子赴京趕考,不料被山匪殘害,兇手終被繩之以法

寺廟裡面有兩個粗獷的大漢正在生火做飯,看到兩個書生進來,也是十分好客,讓張全跟趙德一起過來暖身喝湯,架不住兩個漢字的盛情,兩個人就接過湯準備喝掉,可是張全看著兩個漢子一直盯著他們喝湯有些奇怪,喝了一口湯水含在口中,又做出腹痛躲在一旁吐出剛才的湯水。

過了片刻,趙德就迷迷糊糊的倒了過去,張全也有樣學樣的裝暈過去。眼見兩個書生昏倒了,兩個漢子不免笑出聲道:“還是大哥有辦法嗎,又有兩個粽子自投羅網,大哥你瞧瞧,銀子還蠻多的。”“收拾,收拾這兩個人先抬到後面去捆起來,待會兒夜深給賣到礦山那,再換一些銀子,可惜這身子也不健壯,賣不了幾兩銀子。”

張全聽到這裡哪裡還不知道自己遇到打家劫舍的山匪,可惜自己一個文弱書生哪裡是兩個大漢對手,只能任由他們捆綁,但是隨手把火摺子(火摺子:用很粗糙的土製紙捲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像灰燼中的餘火,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藏在了手中,過了半響見外面沒了動靜,張全趕緊起身點起了火摺子,燒斷了捆綁自己的繩子,本想叫醒趙德,可是任由張全不停地掌摑(掌摑是指用張開的手掌拍打某物,與用封閉手掌形成拳頭的拳擊相反。),趙德也沒一絲的動靜,寺廟外面又傳出漢子回來的聲響,匆忙間就在角落躲了起來。漢子回來見人少了一個,知道事情不妙,連忙抓起趙德換了個地方避免官差的追捕,而張全悻悻然(悻悻然:怨恨失意的樣子。)的看著這一切,卻無能為力。

民間故事:兩位學子赴京趕考,不料被山匪殘害,兇手終被繩之以法

沒了銀兩,張全只能一路乞討,本來想救兄弟的前去府衙告狀,可是衙役見張全是個破落的乞丐,根本不給他擊鼓的機會就被趕了出去。張全一人又累又餓昏迷在了路邊,幸虧一個老先生救起才沒有橫死街頭。

老先生是個教書先生,為什麼會救張全的呢?說來也是巧,張全昏倒在路邊懷中舉子文牒落在外面,老先生看到了估計是上京趕考的書生遇到山匪打劫在淪落街頭,於是就帶到了自己家中醫治。經過三天的休息,張全也好的差不多,老先生給了張全一套換洗衣服,也是一個個白面書生,想到好友趙德現在深入虎口,張全又來到縣衙告了狀,縣令聽了之後派了衙役四下尋找也沒有任何的線索,而大考在即,張全聽了老先生的規勸現行上京趕考,而其他的事情交由縣令處理。

當皇榜揭露的那一刻,張全的心情十分忐忑,他從後往前看都沒看到做自己的名字,估計自己此次也是名落孫山,但是老天總喜歡開玩笑,前三甲之中張全的名字赫然在列,張全——探花。張全衣錦還鄉,可是同行的趙德卻生死不知……

民間故事:兩位學子赴京趕考,不料被山匪殘害,兇手終被繩之以法

一眨眼,三年過去了,張全當上了蒼南縣令,做了一方的父母官。張全也是勤勤懇懇的為百姓伸張正義,時常查看鄉里的疾苦。這日張全在縣裡巡遊,見一個大漢從身旁經過,張全覺的十分眼熟,這正是當年想要賣自己的粗狂大漢,張全也是小心的跟著大漢來到一處房子,便轉身離開,當晚,張全就帶著全體衙役來到那大漢房前,那大漢本在呼呼大睡,不知何故就被押解到房外,跪在了張全面前。大漢本想狡辯幾句,可當張全說道三年前那個寺廟的時候,大漢就焉了下來。原來當年兩個大漢是那縣令的親戚,整日為非作歹,因為有著縣令撐腰,百姓沒少受到苦楚,後來因為朝廷查貪官,縣令就把他們兩個趕到偏僻的鄉里,兩個人遊手好閒的也沒什麼事情做,就做起了攔路買賣,那年正值大考,他們打劫了許多書生,收穫了不菲的銀子,後來東窗事發,好在他們也孝敬了不少銀子,縣令便派人暗中通知他們趕快逃離,當然明著還是要做做樣子。三年過去了他們兩人也覺得安全在此地安家落戶,本想沒人認識卻被張全認了出來。當問及同行趙德的情況之時,大漢說因為怕人告密就殺害了把屍體扔在了那座寺廟的後頭水井裡。

過了半月,張全取回當年好友的屍骨交還給他父母,而一份狀紙狀告江南縣令勾結山匪收取賄賂,殘害學子的訴狀呈到皇帝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