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什麼不打伊朗?

刺蝟七七

美國現在打伊朗就是自找麻煩,只要美國敢打伊朗必定會陷入戰爭的泥潭。

美國打了阿富汗,又打伊拉克,打完伊拉克又搞敘利亞,如果美國再打伊朗的話,那後果是什麼?

如果美國打伊朗,那麼後果將會很嚴重,伊朗處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中心,無論阿富汗後伊拉克都有反美武裝的存在,至今美國都無法消滅,假如美國打伊朗,那麼伊朗作為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間的反美武裝通道就會打通。在中亞和中東地區,連成一塊整體的反美區域。

美國將會陷入漫長的戰線之中。

從地圖中就可以看出來,如果美國打伊朗,那麼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就會徹底的形成反美戰線。這麼龐大的戰場,美國要派多少兵力才能管的過來?

如此巨大的戰場,如果打起游擊戰來,美國如何應對,這是一個比越戰還要深的戰爭泥潭。

更要命的是,美國打伊朗,那麼以伊朗為反美武裝力量為中心,形成一個反美聯盟,這麼好的機會俄羅斯肯定暗中和明面上都都會扶持在這片區域上的反美力量。

美國雖然有實力打贏伊朗明面上的軍隊,但是沒有能力打贏這片地方的所有反美武裝,美國打一百年都不一定打的贏。單單在阿富汗這個這麼狹小的戰場,花了十幾年了塔利班都依然無法消滅,更別說正片區的反美武裝。

美國直接出兵打伊朗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美國可以在不推翻伊朗政府的情況削弱伊朗政府的軍事力量,依然培養伊朗的反政府武裝,讓伊朗人打伊朗人,暗中扶持伊朗反政府武裝,不會直接介入伊朗內戰。

美國一旦派地面部隊介入伊朗內戰,那麼就要承受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軍事消耗,這足以拖垮美國。

而且還會把整個中東拖入戰爭之中,這是非常威脅的,世界石油供應將會受到挑戰,看不慣美國的人都會出錢出力幫助這些武裝抗擊美國。


一號風手

美國不是不想對伊朗動手,而是不敢,動了也白動。因為【伊朗不是伊拉克】。


美國要動伊朗,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早在伊拉克戰爭開始之前,美國的一些鷹派人物就把伊朗列為下一個獵物,只是出於戰略需要才按捺住了“鷹襲德黑蘭”的衝動。此後,隨著薩達姆政權的垮臺,美國在西亞和中東地區的政治影響力在不斷增強,而這一地區的另一個“邪惡軸心國”伊朗也就很自然地被視為美國的心腹之患。

當時,對地緣政治尤其是冷戰政治研究頗有心得的前國務卿賴斯,曾毫不隱諱地說,美國樂於見到伊朗有一個不一樣的政權,一個“不積極追求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政權,換句話說,美國希望看到伊朗的“政權更替”,而政權更替正是美國打擊伊拉克的目標之一。


但問題是,伊朗不是伊拉克。


姑且不說伊拉克戰爭開啟之後留下了多少後遺症,僅就打擊的難度而言,頭腦清醒一點的人會意識到,當初“倒薩”時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大國打擊的是一個沒有空軍、沒有新型武器、 被12年的制裁徹底削弱力量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武裝部隊士氣低得可憐,然而在開戰後的第一週裡,它們還是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並且後續的抵抗綿延不絕,直到美軍黯然撤出伊拉克。

試想一下,如果面臨一個擁有現代化軍隊和機槍民族自豪感,並且要比伊拉克領土廣闊(伊朗是163萬平方公里,伊拉克是44萬)、地形也複雜得多的國家會怎樣?


伊朗的反侵略決心也非常之大。針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軍事壓力,伊朗高層多次表示,如果美國或者以色列向伊朗發射任何“子彈或者導彈”,伊朗軍隊就會實時攻擊以色列的中心,以及美國在波斯灣區內的32個軍事基地。

而一旦戰火點燃,則從阿富汗到伊朗,從伊拉克到黎巴嫩以及巴以地區,都很可能會燃燒起來,中東形勢將不可想象。

在歷史上,美國人也已多次領教了伊朗人的厲害。

土耳其學者賽義夫·塔施罕警告說,如果美國採取單方面行動,那麼它將引起不可逆轉的效果,整個伊朗社會將團結起來反對外來敵人。這不僅是因為伊朗的民族性使然,也是因為伊朗社會具有相對穩定性,外來的壓力只會使得人們更加團結。

美國希望的堡壘從內部攻破,也難以實現。而戲劇性的是,恰恰是伊拉克戰爭教育了伊朗人。

曾幾何時,布什政府設定了以重建的伊拉克作為伊朗榜樣、進而促使伊朗發生政權更迭的設想,但卻在伊戰亂象中宣告失敗,甚至於,還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就像普通的德黑蘭人所說的那樣:“看看伊拉克甚至是阿富汗所發生的一切,我們的真正選擇似乎不是民主或獨裁中的一個,而是穩定或動盪之一。人們也許並不喜歡伊朗,但是,沒有人希望它陷入騷亂之中。”


美國的經濟情況也使政府很難心無旁騖地對付伊朗。

打仗是很費銀子的,這一點,伊拉克戰爭已經表現得很充分,其吞進去的美元在幾萬億之多,甚至於,還成了美債危機爆發的重要源頭。由於奧巴馬時期不成功的經濟刺激,直到今天,美國經濟都還沒有完全從金融危機的困境中走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打沒有把握的伊朗戰爭簡直就是胡鬧之舉,也是危險之舉。


社科院張國慶

現在的美國是不會打伊朗,也不願意費時費力去打伊朗,如今美國對伊朗就是玩經濟制裁、軍事圍堵政策。美國不打伊朗有的理由:

(一)伊朗太大,實力雄厚不好打。

伊朗在中東地區可不是黎巴嫩、約旦那樣的小國,任人拿捏,這可是中東首屈一指的大國,面積164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萬人,而且還是中東工業強國,實力非常強。更是有數十萬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這樣強大而且能夠抗的住考驗的軍隊。打起仗來絕對不會像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一樣,美國軍隊一來就四散奔逃了。

美國想要打下這樣的國家,扛著住這樣的消耗嗎?想的好付出的代價嗎?打算話5萬億美元軍費,還是10萬億軍費,美國打一次仗的成本有多貴想想就知道了。打伊朗的戰爭不亞於越南戰爭,越南戰爭差點把美國從世界霸主寶座拽下去,伊朗也有同樣的能力,就問一聲,你們美國敢不敢?

(二)美國的強項不是打軍事仗,而是打經濟仗與政治仗。

比起美國的軍事打擊力量,美國更擅長政治經濟領域,戰爭花錢太多,還不一定能夠快速定乾坤,甚至會出現失敗。而在經濟、政治領域就不一樣了,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經濟與政治領域的力量無與倫比,依靠著強悍的經濟力量與全球的盟友體系,一起制裁伊朗,達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成為更有效果、更划算的一種方式。

近日美國撕毀之前與伊朗打成的核協議,啟動更高級的經濟制裁方案,與對付俄羅斯手段如出一轍,這樣反而更讓伊朗有大讓步,當然也要在伊朗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目前看來美國與伊朗的矛盾不可調和。

(三)伊朗敵人不少,美國可以借刀殺人。

美國不打伊朗原因除了有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的前車之鑑外,更重要原因就是在中東地區,伊朗的死敵可不少,這些死敵有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以及其他海灣國家。伊朗立志稱霸中東,輸出引以為傲的伊斯蘭革命,讓中東國家普遍建立伊朗式的政權,擴大什葉派的影響力,這樣必然會推翻沙特等海灣國家的封建王權統治。

這簡直就是要了土豪國(沙特)的老命,所有中東遜尼派當政的王權國家,與伊朗不僅是宗教派別上仇恨,更是政治體制水火不相容,弄死伊朗也成為海灣國家的主要目的。以色列就更不要說了,作為美國的在中東頭號打手,天然阻礙了伊朗的擴張腳步,也有這不可調和矛盾,伊朗也是多次宣傳消滅以色列的國家,現在也鬧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所以美國就省事了,以色列與沙特都是美國的盟友,有伊朗的存在,這些盟友更加依靠美國的庇護,美國能更好控制中東的局勢,掌控石油資源,時不時土豪國還會送來保護費(武器採購),一舉兩得,藉以色列與沙特的刀來搞伊朗,美國還能從中獲利,何樂而不為,比吃力不討好直接軍事打擊伊朗好的不要太多!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伊朗海軍

在全球所有的中小型國家裡,伊朗肯定是讓美國丟臉最多的一個。2016年,兩艘美軍巡邏艇進入伊朗水道,被伊朗海軍給攔下了。二話不說,跪下,拍照,上傳網絡,要求道歉,否則突突。美國不信邪,杜魯門號航母開到伊朗海域附近,航母艦載機在德黑蘭升空俯衝盤旋,意思再不放人就打了。最後是美國認慫道歉,首先人在別人手裡,其次美軍確實進入了伊朗領海兩公里。伊朗最後給了美國一個臺階下:美軍的船壞了,是漂進去的。這才放人。



2014年,美軍租用了一架迪拜航空公司的飛機運送150名美軍。途中要經過伊朗領空。伊朗獲知此事之後,先不吭聲。等美軍飛機進入之後,兩架鬼怪式戰機立即升空將其貼住並警告,再不降落,就用導彈幫你降落。美國人說我這是民航……伊朗:運軍隊的民航?最後伊朗將飛機迫降,把150名美軍扣留了8個小時。美國迫於無奈,只好承認入侵了伊朗領空,並道歉了事。

更早的時候還有伊朗誘捕了美軍的RQ170無人機。以及三十多年前的伊朗人質事件,伊朗楞是不怕美國威脅,將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員關了一年。



伊朗工業

這要是換了俄羅斯,早就幹起來了。可是美國明明比俄羅斯要強大的多,卻不敢對伊朗動手。這其中的原因,我覺得有幾個方面。


伊朗工業

首先伊朗在國際社會里面算是個有禮有節的國家。在扣留美軍和誘捕無人機的事情上面,伊朗確實做到了先讓美國犯錯,再懲治美國。美國再橫,也不能無理取鬧,全世界都看著呢。在伊朗人質事件上,美國首先是干涉了伊朗的內政,伊朗扣押人質雖然不算理智,但是也算事出有因,美國還真不能怎麼樣。在核能研究方面,伊朗大大方方的簽訂了伊核協議,可沒有像薩達姆這樣暗地裡搞核武器又不承認。這種態度使伊朗在國際上獲得相當多的支持。


伊朗國產坦克——左克菲卡爾

其次是伊朗軍隊真不怕美軍。要是換了另外一個小國,敢扣留美軍的只怕沒有。相比於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還沒怎麼打就消失的慫樣,伊朗軍隊是敢於讓美軍跪下的。因為伊朗國內確實有著廣泛的反美意識,而且非常團結,依託著伊朗16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縱深和八千萬的人口基數,還有齊全的工農業體系,伊朗有膽量不怕美軍,也有能耐不怕美軍。



再次。很多人不清楚,國際象棋是伊朗人發明的。象棋的基本智慧就是佈局。伊朗在中東的佈局能力,和薩達姆、卡扎菲之流要強多了。薩達姆用槍炮擴展自己的影響力,伊朗用的是宗教。伊朗以什葉派教法的影響力籠絡了中東好多國家,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什葉派、也門胡賽等。這些勢力和美國所支持的以色列以及遜尼派國家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矛盾。美國要對伊朗動武,伊朗可以依靠其宗教影響力號召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戰爭,到時候中東雞犬不寧,美國及其盟友還有歐洲都會深受其害。


伊朗直升機

最後就是伊朗內政的相對穩定。伊朗雖然是什葉派國家,但是對國內的遜尼派和庫爾德人的政策是溫和的,不會像薩達姆的伊拉克那樣激起血腥的教派和民族衝突。伊朗雖然是神拳國家,但是伊朗的國內政務是由世俗政府來運作的。也就是說,伊朗用伊斯蘭教法來團結國民,同時用健全發展經濟體系的辦法維持了國家實力的相對強大。一個既有信仰又有實力的國家,美國不能動武。動武就雙輸。美國只能從外部入手,經濟制裁和外交圍堵。


獨釣寒江

因為真心啃不動,打伊朗從戰爭成本的角度是非常不經濟的。

第一,伊朗國土廣闊,西部和南部多是高聳連綿的山脈和高原,地形易守難攻。各個大城市佈局分散,首都深居內陸,很難迅速佔領。任何一個國家從陸上入侵伊朗,都會遭受重大損失,而且一定會陷入長期鏖戰。


第二,從海上入侵也是一樣困難,伊朗擁有現代化的防空系統和數量不小的彈道導彈與反艦導彈,能夠有效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戰術體系。霍爾木茲海峽非常狹窄,易於封鎖,美國從海上登陸將遭受重大傷亡。即使建立橋頭堡,伊朗仍有規模龐大的地面部隊等著它。

第三,對美國來說,在美國本土或領土沒有遭到直接攻擊的情況下,國內各政治勢力是很難在發動大規模戰爭上取得共識的。任何一個總統都不得不考慮戰爭傷亡帶來的政治影響

因此,1979年後,美國對伊朗的政策一貫是用各自手段,實現伊朗的內部崩潰或分裂,而沒有任何一任政府會真正考慮武力進攻伊朗


萊茵的黃金

美國敢打伊拉克,敢對敘利亞開火,同樣是中東國家,為何美國就不打伊朗呢?

有書君認為美國不是不打伊朗,而是在經過多方權衡後,發現伊朗並不是那麼好打的,搞不好吃虧的還是自己,賠本的生意美國可不做。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看有書君的分析:


1.伊朗國內局勢穩定


伊朗跟中國一樣,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它國土廣袤,扼霍爾木茲海峽以及整個波斯灣北部都是伊朗的領土,可以說硬件資源相當強。

最為關鍵的是,這個中東國家人民的宗教感情非常深厚,凝聚力強,國家整體安定團結,局勢穩定,因此國內很少出現動盪,團結穩定就是一道銅牆鐵壁。

伊朗與美國向來積怨已久,伊朗領導人經常在公開場合發表反美言論,絲毫不留情面。

如果美國敢來攻打伊朗,團結的伊朗人民一定會站起來共同抗敵。



2.伊朗自然資源豐富


伊朗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是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產出國。伊朗的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2%,天然氣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8%,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還有其它豐富的礦產資源。


這些豐富的油氣資源是伊朗手中的王牌。


這張王牌同時也是美國的軟肋,一旦美國打伊朗,肯定會引起國際油價的動盪,這也會嚴重影響到美國自己的利益,精於算計的美國,面對這張王牌,還是心有忌憚。



3. 伊朗軍事力量強大


眾所周知,喜歡打戰的美國軍事裝備很先進,但伊朗也不弱。


同俄羅斯一樣,伊朗也是個尚武的民族,自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就開始重視軍事力量的培養,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如今的伊朗已擁有中東最強大的導彈庫和精良的武裝部隊。


目前,伊朗總兵力約有51.8萬人,其中陸軍約35萬人,另外,伊朗還擁有一支龐大的預備役力量,準軍事部隊戰時可達百萬人,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


不僅兵力數字驚人,伊朗所擁有的先進武器裝備數量也是驚人的。


伊朗的導彈、火箭炮、水雷不僅數量多,殺傷力也是槓槓滴,升級後的“流星3”導彈,射程可達2000公里,“黎明-5”火箭炮,命中精度250米以內。

關鍵是這些精良的裝備,伊朗基本可以關起門來自己模仿生產製造,不需要外購,可見伊朗的軍工實業有多強。


而且,伊朗還具備自主研製核武器的能力,只這一點就令美國不敢小覷。



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武裝力量強大,國家凝聚力又強,伊朗這個光腳的當然不怕穿鞋的美國打進來啦,美國敢打,伊朗就敢奉陪到底 。

也正因為如此,這麼多年以來,面對伊朗這個刺兒頭的公然對抗,美國儘管窩了一肚子火,但也只是聯合其它國家制裁伊朗,而不敢真正開戰。



有書共讀

美國不是不想打,作為美帝所稱的邪惡帝國,還時常威脅美國的親兒子以色列,美國早就想打伊朗了,只是迫於眾多現實因素始終遲遲不敢動手。首先是伊朗國內空前團結,伊朗作為世界上為數極少的什葉派穆斯林人口占絕大多數國家,國內並沒有什麼尖銳的矛盾。而美國發動戰爭最擅長的就是堡壘從內部攻破,先搞亂相關國家,在發動軍事行動裡應外合,可惜伊朗就屬於那顆無縫的蛋,美國這隻蒼蠅想叮也叮不著,如果前行殺進去,陷入人民戰爭,這是美國做夢都不敢想象的。


其次就是伊朗的軍事實力。伊朗的軍事實力在阿拉伯世界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之前由於美國的封鎖制裁,反正促進了伊朗自身軍事研發水平。目前伊朗已經擁有了較為完備的軍工體系,各種常規類型武器基本都可以自己製造。而且由於伊朗國土面積較大,境內山地廣佈,這就給伊朗留下了廣闊的戰略縱深空間。這可跟當年打伊拉克大不一樣,伊拉克境內基本就是沙漠,一個像樣的戰略防禦地形都沒有,而伊朗就大不一樣了,美軍作戰賴以為生的空中力量,很難在伊朗發揮出絕對優勢,這就不可避免的將美軍地面部隊拖進伊朗的人民戰爭中,而巨大的傷亡又是美軍無法承受的。


此外,伊朗扼守的霍爾木茲海峽海峽,在戰時將會封鎖波斯灣和臨近的阿曼灣,全球超過40%的石油都要經過這裡,如果被封鎖,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更是會對美國的美元主導的石油霸權造成致命性打擊。再加上因此產生的利益糾葛,更會分化美國及其盟友的關係,美國若沒有絕對實力保證波斯灣和阿曼灣戰時暢通無阻,絕不敢對伊朗輕易言戰。

此外,由於近年來美國的全球到處征戰,加上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導致美國國力大不如前。如今更是深陷敘利亞戰場,已經很難再對伊朗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且,近幾年來,美國所謂的敵對力量已經潛移默化中捆綁在了一起,美國一旦動武,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試問美國有那個能力和膽量多線開戰嗎?


環球視野觀

美國不打伊朗,主要是因為不具備完善的攻打條件:

財政負擔重。伊拉克戰爭軍費支出矚目,嚴重削弱美國經濟實力,許多美國人也將之視為美國“由盛而衰”的標誌。尤其是伊拉克戰爭正趕上經濟危機,更損耗美國元氣。奧巴馬時期,美國逐漸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以及特朗普從中東撤出,都印證了這一觀點。美國負擔這樣高的軍費支出和財力的損耗。

大國支持。伊朗背後有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撐腰,這樣強大的朋友圈,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一旦雙方投入戰事,歐洲和俄的支持下,不僅戰爭持久且損耗嚴重,傷害美國和朋友的感情,一旦挑起大國之間的衝突,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伊朗本身實力雄厚,國家團結,不易攻佔。伊朗軍工業發達,軍事實力雄厚;國土面積較大,戰略縱深廣,不易進攻。更重要的是,伊朗國家團結,美國難以找到戰爭代理,即便戰爭勝利,戰後工作更加艱鉅。

隨著美國逐漸退出中東,美國和伊朗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更低。同時,由於美國扶持以色列,以色列和伊朗之間存在發生摩擦和衝突的可能性。但美國和伊朗直接對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溪解局

在20世紀70年代發生霍梅尼革命後,伊朗和美國政府交惡,最後發生了德黑蘭事件,伊朗政府綁架了大量的美國僑民和美國的外交人員,最後在里根時期進行了談判,美國將一部分土星導彈賣給了伊朗,換回了一些人質!但在那個時代,美國將導彈賣給了伊朗,肯定不算晚,伊朗和美國之間會簽署一些協議,其中應該就有限制美國軍隊對伊朗動武的條款。這種情況和古巴的類似。而這些秘密協議是保證伊朗或者古巴國家安全的重要原因。美國不是沒有能力消滅古巴或者伊朗,而是因為秘密協議是應該謹慎遵守的!

除開秘密協議之外,伊朗的現政權仍然牢牢控制伊朗國內的局勢,在這樣的國家採取行動,違背美國的外交傳統,國會和軍方都不會同意進行軍事冒險,而總統在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採取冒險行動,因為這種行動是非常危險,極有可能讓他的政治生涯提前結束!

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也出現了巨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實在是沒有那樣的興趣貿然在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帝國曆史觀察者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事兒。錢都解決不了,才能用拳頭。這是很多人在人際關係方面信奉的準則,其實在國際關係也類似。木叔反覆說的一個道理是——國際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人際關係的反映。美國與伊朗關係也可以被套用。

木叔的觀點很簡單:目前美國不動武,是因為經濟手段還沒用完。也就是說制裁等手段,還可以對伊朗棄核施加影響。而一旦伊朗明顯具備核武器的計劃並與美國等國際社會徹底決裂後,美國一定會動武。用一句老話叫——伊朗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或者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核武器畢竟是與其他武器不同的一種被嚴格禁止的戰略威懾武器,如今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國際法缺失的年代,是個國家有能力就可以生產原子彈的時候了。不同的國際發展階段,世界就會有不同的規約存在。


這也和人際關係類似——你小時候穿的衣服,只適合當時,長大瞭如果還穿開襠褲,不僅可笑,而且會被別人當成瘋子。伊朗如果還認為過去可以製造核武器,現在也能製造的話,自然就會被國際社會當成瘋子而絕對孤立。

木叔關注伊朗核問題有十幾年了。給大家梳理一下近些年的核問題,有利於各位對這個問題有所瞭解。其實最近一波因為伊核問題起波瀾已經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2002年哈塔米當總統的時候,他與如今的魯哈尼是一個派系的,雙方和西方合作把伊核問題壓下去了。當年的魯哈尼就當過一段伊朗首席談判代表。因此與西方合作的態度還是相對積極的。

第二次是2005年內賈德當總統的時候,這哥們也幹了8年,就是在這期間,他作為哈塔米的反對派也是強硬派的代表人物,把之前與西方達成的協議撕毀了,重啟了濃縮鈾計劃。伊朗核問題由此再度爆發。2006年-2012年,聯合國推出了4份制裁伊朗的決議,伊朗走上了懟國際社會之路。隨後2014年魯哈尼上臺,又與西方達成伊核協議,風波才落下。

第三次就是如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強硬以對,甚至最高領袖不惜號召進行高濃縮鈾生產,歐洲傻眼了,兩邊磨合。目前這次伊核危機的走向還在深度演變中,可能緩和,也可能惡化。

第一次與第二次伊核危機的時候,伊朗都沒有生產出核武器,但是在第二次確實具備了提煉高純度濃縮鈾的能力。這是核武器的基礎。所以,目前伊朗人是否還保留這個能力,國際社會不清楚。


美國的要求就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一定要把這件事查清楚,不然非常危險。以色列的摩薩德偷出來的伊朗核文件則透露了不樂觀的消息,那就是伊朗人之前確實秘密轉移了一些與核計劃有關的東西。這是促使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很重要原因——伊朗揹著國際社會搞小動作,說明他們只是利用伊核協議一邊拿西方的資金,一邊為可能的核武器能力提升而“拖時間”。

現實是,伊朗目前並沒有生產出核武器,或者明顯具有生產核武器的能力,該國只是具有生產核武器的條件和意識,不過這距離核武器成品還有一段不短的路。在這期間,美國也好,以色列也好,會有充分的評估是否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現階段暫時不存在這個緊急情況。因此美國當然不會貿然動武。

不動武的原因想想也不復雜——都不清楚伊朗核計劃到底進行到哪一步,那要襲擊他的什麼地方?炸了所有核反應堆?但伊朗人肯定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核反應堆。貿然動武會引發大戰,伊朗秘密生產核武器的速度可能加快,這反而不利於美國的中東戰略。因為伊朗核問題的困境是,軍事問題不能速效解決核武器問題,反而會衍生出更危險的新問題。

所以制裁,讓伊朗因為沒錢而失去所有能力,最終屈服,在現階段來看,對美國人的目的實現,是個符合利益的好方法。

木叔的判斷是,如果伊朗依然強硬,那麼在嚴厲的制裁下,未來的伊朗可能會成為一個類似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的古巴一樣,變成美國長期封鎖的對象,伊朗“古巴化”之後,可能會國內發生一些變化。這也是美國“以壓促變”計策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