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台相機真的出了全幅,你最希望它有什麼樣的配置?

如果這臺相機真的出了全幅,你最希望它有什麼樣的配置?

說到讓人又愛又恨的相機,可能非 Ricoh GR 莫屬了,雖然 GR 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這裡說的主要是最新的(其實也不新了)C 幅 GR。這臺誕生於 2013 年的相機,雖然經歷過一次換湯不換藥的升級,卻依然等不來它真正的升級。坊間流傳的全幅 GR 每年都在傳,但都是風大雨點小,偶爾放出來一個截圖就能讓愛好者們瘋狂一陣子,然後就再次陷入苦等。

它的完美來自於它的簡單,等效 28mm 的固定焦距讓我們不需要考慮太多,熟練掌握以後甚至不需要看屏幕就能夠很好的取景拍照,因為小巧,所以所有的操作都能在瞬間內單手完成,實在是街頭攝影的法寶。

如果這臺相機真的出了全幅,你最希望它有什麼樣的配置?

在 2015 年,也就是 Ricoh GR 發佈兩年後,GR 迎來了第一次升級,但是這一次的升級可能讓很多人都失望了,最核心的東西都沒有升級,只是添加了 Wifi 模塊和 NFC 功能,還有一些其他零星的察覺不到的改變。

從去年到今年年初,都在傳今年理光可能會推出全幅的 GR,雖然只是傳聞,但是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等待,但是如果 GR 推出全幅相機,那就必然不會是像 GR II 那樣的雞肋般的升級,而是會做出包括機身模具也要改變的大改動。如果 GR 出了全幅,你最希望看到哪些改變?

如果這臺相機真的出了全幅,你最希望它有什麼樣的配置?

攝影師 Chris Gampat 就列出了一堆他理想中的新 GR 的標準,看看這會是你想要的嗎?

首先要使用至少 36MP 的全幅傳感器。雖然說像素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這塊傳感器對於理光來說難度並不大,畢竟自己旗下賓得的全幅 K1 就用了36MP 的傳感器,從多方面的表現來看,這塊傳感器的表現力也挺出色,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直接拿過來用就好了,而且這塊傳感器擁有同樣出色的動態範圍以及高 ISO 輸出,能夠緩解現在的 GR 的軟肋。

現在的 GR 的高感輸出的確不怎麼樣,畢竟還只是在用一塊 13 年發佈的 CMOS,我自己用 GR 的時候都很少晚上拍照,雖然白天能拍出相當不錯的畫質,但是夜拍的話還是很難控制的。

如果這臺相機真的出了全幅,你最希望它有什麼樣的配置?

GR 的另一個巨大的缺點就是對焦問題,白天沒什麼,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能夠很好很快的完成對焦動作,但是一旦到弱光環境或者低對比環境下就只能聽到鏡頭在不停的拉風箱了,拉著拉著畫面就消失了。對焦對於 GR 這樣的街頭相機來說非常重要,街頭的畫面往往都是轉瞬即逝的,一個好的畫面往往拉一次風箱就要消失不見了。

關於鏡頭,Chris Gampat 說想要看到配置一枚 28mm f/1.7 的鏡頭,他這樣說的理由是徠卡為它的 Leica Q 配置了一支這樣的鏡頭。但是我覺得對於理光來說這樣做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現在的 28mm f/2.8 其實就已經不錯了,只需要對鏡頭本身進行升級就好了,如果光圈升級,會不可避免的導致價格的失控,全畫幅就已經能讓 GR 溢價價格至少得翻倍了,再換上一支更好的鏡頭,恐怕到時候價格會難以控制,到時候就怕價格超出太多人的預期。畢竟 Ricoh 並不能像 Leica 那樣擁有奢侈品屬性,敢賣高價而不去考慮市場承受。

如果這臺相機真的出了全幅,你最希望它有什麼樣的配置?

而且在大底小機身上設計大光圈,會不可避免的對設計妥協,最終會像是 Leica Q 或者 Sony RX1 那樣的固定鏡頭一樣突出在機身上,就失去了作為 GR 小機身靈活性的意義,那樣就不再是 GR 了。

其他的項目諸如內置閃光,天氣密封等等都是常規性能,相信在 2018 年再次推出的相機不會不去考慮這些問題。

另外,Chris Gampat 還專門提出了想要看到相機上擁有一個實體 EVF,畢竟現在無反當道,取景器裡看的世界可能更精準。但是這個問題仁者見仁還得看個人習慣,就像我在用單反或者無反的時候雖然屏幕上有實時取景,但是我依然會條件反射性的去看取景器,在取景器中構圖對焦,可是當我在用 GR 的時候,大部分的時候我是連屏幕都不看直接盲拍的,畢竟 GR 的屬性是街頭,街頭的特點就是要快,用太多的時間來取景構圖是會讓瞬間溜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