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 50 萬人以充當人體「小白鼠」爲生……

劉大夫寫在前面的話:

在中國,有 50 萬人以充當人體「小白鼠」為生……


2018 年初夏,一部電影以其迥異的態度躍然於熒幕,在這人心浮躁的電影市場如清流般淌過,留下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展示了一個隱秘而龐大的群體。

這部電影就是唯一一部入圍第 70 屆戛納電影節的華語影片——《路過未來》。

在中國,有 50 萬人以充當人體「小白鼠」為生……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在深圳打拼的甘肅姑娘耀婷(楊子姍飾)。

在中國,有 50 萬人以充當人體「小白鼠」為生……

25 年前,耀婷的父母從甘肅農村來到深圳,當流水線上的工人;25 年後,年老的父母被工廠辭退,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的一家人此時猛然發現,這個曾經熟悉的城市,已經容不下他們了。

工資低、沒房、沒戶口等現實因素把耀婷逼到了死角,為了讓父母繼續呆在深圳,她想到了買房,為了湊夠首付,她在試藥中介新民(尹昉飾)的引薦下,尋得了一份「毫不辛苦」又收穫頗豐的「兼職」——人體試藥。

人體試藥者,正是上文所述的那個隱秘而龐大的群體,也是我今天要給大家重點講述的話題。

拿健康換取金錢的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我想應該也是最後一次接觸藥物試驗,當時,我還是一名不諳世事的醫學本科生,一天,路過藥物試驗大樓時,同學指著大樓跟我說,「這兒會招健康受試者,還能拿補貼。」

出於好奇,當然也是受到補貼的吸引,我挑了一個抗生素試驗,歷時七天,每天早上準點到試驗樓裡抽血、輸液……

在中國,有 50 萬人以充當人體「小白鼠」為生……

當時懵懵懂懂地就完成了試驗的我,幸運的沒有出現任何不適,也順利拿到了那份補貼,而在那短短 7 天裡接觸到的試藥人,卻讓我終身難忘。

不同於我接觸試藥時的新奇,他們是一群非常熟悉流程的年輕人,這群人就住在藥物試驗大樓的附近,時刻關注著志願者招募信息,並以此為生,後來,我知道了他們的名字——職業試藥人。

在中國,有 50 萬人以充當人體「小白鼠」為生……

這裡,有必要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何為人體試藥,以及什麼是職業試藥人。

為了確保療效和安全性,每一種新藥在投入使用時,都會經歷反覆的檢驗,人體臨床試驗,包括 Ⅰ 、ⅠⅠ、ⅠⅡ 期臨床試驗,都是在人類身體上進行,是藥物問世過程中不可繞過的一環

其中, Ⅰ 期臨床試驗需要健康的志願者,用以判斷藥品的安全性問題,看藥品在健康人身上的代謝情況,人體能忍受多大的劑量,為之後的適應證研究等做鋪墊;而 ⅠⅠ 期、ⅠⅡ 期試驗則是在患者身上展開,分別研究藥品的適應證和療效

電影中的耀婷和年輕時的我所參與的,正是上述需要健康試驗者的 Ⅰ 期臨床試驗。

其實,人體試藥,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對於研發機構來說,這是藥物問世的一個不可省略的環節;對於試藥者來說,為他人的健康以身試藥,也不可謂不是一種高貴的犧牲。

由於參加 Ⅰ 期臨床試驗的基本都是健康受試者,他們為此付出時間、精力,甚至承擔風險後,通常不會在試驗過程中受益,所以,一般情況下申辦方需要給予受試者一定的經濟補償。

然而,正是這份補償,催生出了一大批以此為生的職業試藥人,也正是職業試藥人的出現,讓這個本來正常的試藥環節,在實際實施中悄然變質。

他們是弱者,也是破壞者

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三大藥品消費市場,中國正成為全球新藥試驗的主要陣地。

在 2012 年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農工黨中央就提交提案稱,我國目前參與試藥的人群總數約有 50 萬。

據調查,在這群數量龐大的職業試藥人中:96.88% 的健康受試者在初步評估試驗藥物「比較安全」的前提下,臨床試驗補償費的多少是決定他們是否參加臨床試驗的主要因素;

72.51% 的受試者認為,如果臨床試驗補償費足夠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他們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參加臨床試驗,可以接受的風險包括髮熱、適度疼痛等。

一次試藥,報酬少則一兩千,多則上萬,對於耀婷這樣的低收入年輕人來說,這可謂是「少付出」、「高回報」的輕鬆活兒,在生活的重壓下,一旦上癮,就難以脫手。

而高回報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對試藥者來說,雖然有些藥的作用是短期的,但還有一些藥對健康的損害是潛伏的、長期的、隱蔽的,而且這種潛伏的危險是不可預測的。

國際上不乏關於試藥出意外的例子:

1997~2003 年,在烏干達進行的有關奈韋拉平臨床試驗,受試者經歷了數千次不良反應,最後導致 14 名女性死亡;

2003 年,印度海得拉巴,8 名受試者在試用鏈激酶時死亡;

2016 年,在法國進行的 BIA 10-2474 的臨床試驗,導致 1 名男子死亡,4 人神經受到嚴重損傷。

……

據說,試藥人中流傳著一個公式「錢數÷天數=藥物危險性」,因此高額補充的試驗往往會嚇住不少人;而某些中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甚至悄悄壓低試驗報酬。

除此之外,為避免不同藥物的不良反應產生疊加效應,受試者被要求在每個試驗結束後,必須有 2-3 個月的「清洗期」,以恢復健康,接受新一輪的藥物試驗。

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中介、甚至試藥人本身,會採用替換身份證、借用別人尿液,甚至找人替代體檢等把戲來造假,而試藥單位對於試藥者的信息沒有聯網互通——試藥者曾經在哪裡,做過哪些試驗,下一家試藥單位一無所知。

要知道,如果職業試藥人頻繁試藥,體內積累的藥物無法排出體外:一方面會導致藥物數據不準確,影響以後的 ⅠⅠ、ⅠⅡ 期臨床試驗方案;另一方面,不同藥物的疊加可能造成一些毒性反應,傷害試藥者身體。

如此一來,試藥者在不斷突破規則的試藥過程中,不僅為自己的身體埋下了一顆炸彈,也為整個臨床研究懸起了一個重大的隱患。

令人心碎的是,如現實生活中一些試藥者的遭遇,電影中的耀婷也因為不符合規定地頻繁試藥,最終導致肝臟纖維化,唯有肝移植,才能救她的命。

「路過未來」的試藥人

不可否認,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這些職業試藥人都為新藥研發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法律的不完善、監管的缺失、市場的混亂,讓他們在試藥過程中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影片取名《路過未來》,或許是把深圳的城市生活、靠試藥買房後的美好狀態,當作一種理想的未來。

處在社會邊緣的職業試藥人,在追尋、迷失之後,終於和心中的「未來」擦肩而過,那個美好的城市生活與心中的夢想,在他們的命途上,終究只是路過而已。

不用想,在同期上映的幾部商業大片中,《路過未來》的票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導演在面對社會問題時的直面與揭露的勇氣,值得我們珍惜。

他讓我們瞭解到,還有這麼一群人處在這光鮮城市的陰暗面,他們不被主流社會所理解和重視,遊離於灰色地帶,但他們卻不可忽視。

他們的存在,不僅僅是呈現給我們試藥者的真實生存狀態,更提醒著我們,在與疾病漫長的鬥爭當中,人類所需要面臨的敵人,遠遠不只是疾病本身。

參考文獻

[1] 張振中. 京城職業試藥人生活實錄[J].《法律與生活》, 2004 (4) :32-33.

[2] 宣金學. 一個職業試藥者的自白[J]. 《人民週刊》 , 2013 (12).

[4] Stephanie Kelly. Testing Drugs on the Developing World[N]. The Atlantic. Feb 27, 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