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際網路法院 首次確認區塊鏈電子存證法律效力

採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予以確認,這是我國司法領域首次確認區

塊鏈存證的法律效力。

受理費更少,被告18元,原告7元;然而關注此案的人卻層次非常高:法學專家、政府

官員、投資圈。

志等的壓縮包計算成哈希值上傳至Factom區塊鏈和比特幣區塊鏈中。

該種以區塊鏈技術作為電子數據存儲、確保數據完整性的方式,是互聯網技術與電子

數據存證的新融合。

區塊鏈採用密碼學保證已有數據不能被篡改。也就是說,把網頁截圖、源碼“裝”進

區塊鏈,實現了存證固定,達到了難以變更、不可逆的程度,自然成了證據中的“香

饃饃”,但這同時對法院證據審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既不能因為區塊鏈等技術本身屬於當前新型複雜技術手段而排斥或者提高其認定標

準,也不能因該技術具有難以篡改、刪除的特點而降低認定標準。”承辦法官介紹說

,該院結合區塊鏈用於數據存儲的技術原理,通過審查電子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存儲

的可靠性、內容的完整性等,對區塊鏈電子存證的效力認定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審查方

式。

作為原告,華泰一媒表示,法院對區塊鏈存證技術的認可,將大大降低司法過程中的

杭州互聯網法院承辦法官則表示,“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具有開放性

、分佈式、不可逆性等特點,其作為一種電子數據存儲平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穩

固性的優勢。”

這是我國司法領域首次確認區塊鏈存證的法律效力,被互聯網專家、法學專家評論認

為具有劃時代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