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沈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善寫各體,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一時,並稱“二沈先生”、“大小學士”。

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臺閣體”。

可是,你見過沈度寫的隸書麼??

沈度隸書《歸去來辭》紙本,50.5×23.4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淵明(372-427)辭彭澤令歸田,作〈歸去來兮〉(文選改為歸去來辭)一文,用來抒寫辭官退隱的心情與生活。這篇文章文情並茂,後世傳頌不絕。

沈度的《歸去來辭》通篇字形稍長,間架規整;點畫齊平,波挑翻飛;筆鋒尖利,起收如斬釘截鐵,真是滿滿的高古之意。體勢多呈楷式,具有嫻婉遒勁、落落大方的風致,以及動輒合矩的法度。難怪楊士奇評價為:“尤為高古,渾然漢意。”

沈度《行書七律詩》。 紙本 ,縱24.5cm 橫29.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看過這幅小行書,真的真的驚到了……越來越喜歡館閣體楷模沈度了

此帖筆法仍以“臺閣體”為基調,端妍潤麗,亦仿米芾筆意,結字欹斜,遂成緊勁清健之勢。端正修美的字體和遒勁圓潤的筆畫,外柔內剛。用筆勁健,書姿遒媚,亦能卓然成家。既有二王書法嫵媚多姿的風範,也不失 婉麗飄逸、雍容矩度的自家風度。

下面回到沈度的主業館閣體。

《敬齋箴》,楷書,黃紙本,縱23.8釐米,橫49.4釐米。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全篇佈勢疏朗,筆意柔媚,然起收之勢皆能筆筆力到,一絲不苟,使轉應接,飄逸流暢,足見作者勤於臨古,已達到法度森然,技法嫻熟的境地。從風格上可以看出沈度的書法師承晉唐,出於《蘭亭》之體系,其韻度丰神則更多地是受到趙孟頫書風和同朝而略早的宋克的薰陶。《明史·文苑傳》雲:“度書以婉麗勝”。陰柔秀潤、平和姿媚,可以認為是沈度書風的主旋律。

《敬齋箴冊》為沈度52歲時所書小楷作品,代表館閣體最高水準。其筆力勁道,氣格超邁,通篇結字勻停,行列齊整,形貌豐潤淳和,端雅雍容。只是因過於關注精巧與雅緻,故筆墨較少變化,這也是“臺閣體”千人一面、千篇一體的通病。

沈度《楷書四箴頁》,紙本,縱29cm,橫1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四箴”是宋代理學大師程頤根據孔子《論語·顏淵第十二》中“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發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錄》卷五《克治》載:“伊川先生曰顏淵問克己復禮之目。夫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於外所以養其中也。顏淵請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作品以烏絲界欄,楷法緊結遒麗,具唐人法度,又不過分甜潤,是沈度“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作。館閣體崇尚法度謹嚴,絲絲入扣,清秀耐觀,沒有病筆,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沒有十幾年乃至數十年的臨池不輟,要寫出象樣的館閣體,那是不可能的。

沈度還有一件舉世聞名的作品,那就是永樂大鐘上的經文。內外鑄有經文230184字,無一字遺漏,鑄造工藝精美,為佛教文化和書法藝術的珍品。↓

難怪沈度能卓然成家,看過這些,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