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翰:學習成績再優秀,犯罪也讓人生「不及格」

就算在校的成績再“優秀”,違法犯罪也讓他的人生得分變成“不及格”。

常言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同樣的道理,犯罪不可怕,就怕犯罪分子有文化。

應該說,這簡直有點可笑,犯罪就是犯罪,和成績好不好沒有一毛線關係。

郭翰:學習成績再優秀,犯罪也讓人生“不及格”

記得讀書的時候,成績好的同學犯一點錯誤,確實會得到老師原諒,甚至還有老師“包庇”。有些影視劇也是一樣,一個人犯了罪,只要足夠優秀,有某項本領,被趕到邊遠地方完成某項工作,還有機會重新做人。

然而,這畢竟是影視劇,加上道德邏輯的助推,情節的合理設置,也就感覺符合現實邏輯。

可是,現實不是影視,現實也不是藝術情節。必須按照法律條款,該量刑,該重判,也不是法官說了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自古以來,天經地義。

如果老師評語,成績好壞可以作為量刑證據,那不鬧出笑話嗎?何況,從犯罪邏輯上,也沒有一點邏輯關係,相反,還容易擾亂視聽,造成法律法規“軟弱”。

從整個案件來說,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是給予了太多法度寬限了,既然未成年,應該監護人還需要受到牽連。這到好,得步進尺,不僅對死者不公,對於犯罪分子來說,也是一種縱容。

換個角度,教育極大發展,成績好的人多得很,得到老師讚揚的人也多得很,本案的犯罪者,又能排上什麼“優秀”。殺人,就是罪犯,非但不是失手,也並不是過失,純粹就是故意殺人,這種情況下,還要搬出這種與量刑無關的“證據”,簡直就是悔改不誠,也是故意引發關注。看來,真的是把法律當“真空”,把現實當電影,“入戲”太深,也把生命當兒戲。

就算在校的成績再“優秀”,違法犯罪也讓他的人生得分變成“不及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